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与现状

时间:2022-04-07 02:00:10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与现状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国家《基金会管理条例》及基金会章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是受捐赠人的委托,对捐赠资金进行管理、运作、增值并合理使用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因其具有规范的管理、透明的制度、科学的运作等优点,更好的体现了捐赠人的意愿,因而受到普遍认可,成为多数捐赠人首选的捐赠渠道。基金会取得成熟发展最早是在美国。美国基金会在20世纪后开始蓬勃发展。最早成立的一批基金会中,比较知名的有例如卡耐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0年成立,旨在促进全球卫生和教育领域的平等及发展。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态,基金会不同于政府、企业,也有别于一般的非营利组织,其基本特征是公益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基金信托性。基金会的出现,将大规模的社会福利以自愿的方式被聚集起来。据统计,到 20世纪末,美国的基金资产总额为4800亿美元,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高达300亿美元的资金,基金会数量有56000之多。在欧洲国家,基金会数量多达10万之多,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基金会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也大量出现。基金会源于捐赠,将公益捐赠的制度化,组织形式化,并且有明确的公益宗旨和公益用途,通过各种项目活动使特定群体和整个社会受益。公益性决定了基金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公益组织。

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

一、国外高校基金会的发展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高校设立的以募集教育资金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起源于英美国家。早在16世纪的英国就出现了类似基金会的组织机构,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则把教育基金会推上巅峰时期。1890年,美国耶稣大学成立了世界第一个校友基金会,负责接受并管理校友的捐赠。由此,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便逐渐在美国发展起来。随着教育基金会在美国的发展壮大,例如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每年接受的捐赠金额超过其自身运营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并且逐年递增。2010年,哈佛大学基金会接受捐赠的金额高达275.6亿美元,位居全美高校第一。美国高校基金会是非营利性、非政府的公益性组织,因此,基金会的运作不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基金投资的保值增资,来实现公益用途和目的-设立奖助学金,科研基金,支持学校基础建设等,高校校长的“融资能力”和“获赠能力”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评价高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国内高校基金会发展史

在我国,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学费收入,科研经费收入等。我国高校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高水平大学,但是光靠政府提供的这些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并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高校教育基金会通过接受来自社会的捐赠,补充办学经费,支持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大多数高校基金主要针对人才培养、奖助学金、奖教金、科研活动、基础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设立及运作。高校基金会在接受社会捐赠的同时,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有责任和义务使用、管理好基金,在法律框架内,运用金融理论和工具进行增值化操作,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1994年我国第一家高校基金会――清华大学基金会成立,高校基金会便开始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1995年以来,国内已先后有上百所大学成立了基金会,专门负责接受、管理和使用社会捐赠资金。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标志我国基金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国内高校基金会的现状

(一)数量规模

截止2014年,全国已有406所高校成立基金会,年均新增50家,基金会正成为中国高校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的组织形式。高校基金会净资产总量已达158亿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三所大学成立的基金会净资产规模名列大陆基金会前三位。(二)资产规模分析

至2014年,高校基金会净资产总量已达2,197,180亿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三所大学的基金会净资产规模名列内地高校基金会前三位。按照高校基金会数量排名,江苏省以56家的总数,名列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一名。排名前20位的基金会资产规模已达到1,335,917亿元。

(三)收支规模分析

四、高校基金会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运作形式多样化,目前初步形成的类型大致分为:以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型、北大和清华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市场运作型、南京大学发展委员会为例的发展委员会型、上海交通大学基金会的海外拓展型、和中国矿业大学的行业依靠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在资金募集和使用等方面越来越多样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基金会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捐赠收入,投资收益。由于工作体制的原因,我国高校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高校筹资渠道狭窄,筹资方法单一,对于存在风险的投资收益要求不高,积极性不强。基金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筹资、投资是基金会的日常工作之一,环节众多,结构复杂,规范性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要想拓宽筹资渠道,建设特色筹资项目,实现基金保值增值,需要建设专业化的人员团队,标准化的运作流程,健全的监督机制,从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角度,为高校的可持续行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持。

参考文献:

[1]基金会.百度百科.

[2]2015-2020年中国基金会行业深度调查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探讨 下一篇:基于ARC框架的海底捞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