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学探究 培养科学兴趣

时间:2022-04-07 01:02:01

注重科学探究 培养科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84-01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凡事都想探个究竟。他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动手操作的意识,因此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如何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呢?

一、充分准备,激发兴趣

教师要巧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好小组,选出组长。明确探究的目的,准备哪些材料;鼓励学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活动前,教师进行检查,对准备工作做得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或奖励,准备欠佳的指出其改进的措施。这样,学生就会激情饱满、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明确分工,体验乐趣

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积累一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当然,这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达到。

三、活化教材,科学探究

《科学》教学中要树立“大教材观和大教学观”、“用教材教”的意识,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科学探究过程有7个要素,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7个要素,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用教材教”的观念,给了教师、学生很大的自。如“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对各种生物是繁殖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最后进行交流总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活动,亲历探究

与传统教学明显不同的是: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答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当然,在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相当于让他有了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是他终身受益、可持续发展的“本钱”,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五、组织研讨,充分倾听

在教学中,可采取分组研讨与全班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即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再由各实验小组汇报研讨结果,然后教师帮助汇总全班研讨的“信息”。让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机会,不论他们的发言正确与否,都要认真倾听。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有时难免会用不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刚刚接触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语言,引导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不断地成长,亲身经历其中的各种滋味,久而久之,势必形成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光明的未来将属于这些富有探究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下一篇:正确维修车身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