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伤不起

时间:2022-04-07 03:16:40

地震,伤不起

地震真是个坏家伙,时不时地出来捣乱,不是严重破坏了建筑物,就是让人们无家可归。你不知道吧,它不是单枪匹马在战斗,还有好几个帮凶呢。

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再到2011年日本9.0级地震,今年四川雅安又发生了地震……地震活动越来越频繁,似乎成了可怕的代名词。

地震真是伤不起!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跟地震抗衡到底,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些地震知识吧。

什么是地震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石头,而是由不一样大的板块彼此镶嵌而成的,其中最大的有7块,它们分别是南极板块、亚欧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不是静止的,它们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做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造成边沿及内部发生错动和破裂,从而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

地球上几乎每天都有地震发生,每年大概有500多万次,只是大多数震级较小或者发生在海底,人们没有感觉到。那么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与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比如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原子弹的能量。不可思议的是,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竟然相差约30倍。

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其中最常见、破坏力最大的是构造地震,约占全世界地震数量的90%以上,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

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只占全世界地震数量的7%左右。

塌陷地震是由于底层陷落而引起的,次数最少,规模也比较小,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矿区,约占全球地震数量的3%。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这里刚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因此地震这家伙最喜欢在我国活动了,不仅范围广,而且强度大,从1900年到20世纪末,我国就发生了4级以上地震3800余次,其中 8级以上地震9次。

震前动物很反常,猪不吃食狗乱咬;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磁场活动变紊乱,电器失灵不听话,地震就来到……面对各种地震前兆,我们该不该相信呢?

不管信或不信,有些信息确实不靠谱哟!

动物能预先感知地震,这种说法由来已久。

公元前373年,在一场大地震把希腊的海利斯城夷为平地前,老鼠、狗、蛇以及鼬鼠纷纷逃到城外;我国唐朝的《开元占经·地境》中也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近期发生的地震前,动物园的猩猩会显得很不耐烦,发出不安的叫声或乱扔食物。

的确,很多动物拥有比人类敏感得多的感觉系统,如蝰蛇可以感知红外线;狗不但嗅觉灵敏,还能听见超声波……而且,很多动物尤其是穴居动物对震动十分敏感,所以即使你蹑手蹑脚,老鼠也能轻易感觉到你在接近从而逃之夭夭。

不过,动物们受震前影响而表现出的异常反应,也可能是因为受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变化、饥饿,甚至附近开过的一辆卡车等。

动物园中的猩猩从震前开始到地震发生时一直发出嗳气式的吼叫,其实,如果不发生地震,若是惹怒了它,它也会吼叫。

2002年西昌邛海出现了鱼群“跳龙门”的异象,人们不禁恐慌,纷纷认为很快就会发生地震,可最终地震没有发生。

今年4月份,众多蛤蟆排成长队游街,形成了一股蛤蟆风暴,有人惊呼:“地震就要来了。”不仅如此,在汶川大地震后,贵州桐梓、福建连江、四川巴中等地也有蛤蟆集体“散步”,一时间地震传言到处都是。

其实,每年3月到5月间,大批蛤蟆都会返回出生地进行繁殖。当在水中无法觅到足够的食物时,小蛤蟆就会爬出水面寻找新的生存地,从而集体出动。

不靠谱的前非

地震前动物活动肯定有异常,但动物异常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地震。因此,我们利用动物出现异常行为来预报地震不可靠。

“地震云”很普通

何为“地震云”?

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又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发生地震,于是称这种云彩为“地震云”。

在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学者也对“地震云”做过研究,认为能够预测地震。1935年重修的《隆德县志》中也有“地震云”的记载:“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关于“地震云”能够预兆地震发生,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高温高压的水汽,水汽上升到大气中就会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另一种认为地震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都会发生变化,于是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地震云”真的那么厉害吗?

其实所谓的“地震云”只不过是一种普通云,与地震毫无关系,例如带状的“飞机云”属于卷云带,大多是因高空急流而被拉伸得很长;又如辐射状的“扇骨云”,有的呈现出几条卷云带,有的是高积云带,也是由于高空风场的分布而形成。

磁性变化可忽略

人们普遍认为,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正对下面的地板砖或铁盆,磁铁上粘一块大铁块,地震前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磁铁便会失去磁性。因此,铁块掉下来落在地上或盆里并发出响声,可以在房屋晃动前几十秒至十分钟内起到预警作用。

没错,地震前磁场确实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磁场异常的量级比地球磁场的量级小得多,也就是说,地震产生的磁场变化极其微小,以致磁铁的磁化状态不会有任何改变,因此不能预测地震。

地震谣言真可恶,经常出来忽悠人。不过,它们就算伪装得再好,我们都必须勇敢地与它们对抗,揭开它们的虚伪面具,彻彻底底地来个大粉碎。

小编漫话

这也不能信,那也信不得,我们如何预测地震呀?

现在专家都没有找到可行的方法呢,谁叫地震这坏蛋太厉害了,这么出没不定。不过,我们要相信,不久后,一定能找到好方法的。

“生命三角”存活机会最大

地震来时,我们应该躲在哪里?

加拿大库普自称是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他觉得地震时必须躲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间的位置,即“生命三角”,甚至用炸毁楼房的实验来证明。

这一说法早在2004年就开始流传,是最具迷惑性的谣言。

其实,“生命三角”无法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为本来用来帮忙支撑空间的重型家具可能由于晃动倒在人们身上。

而且,即便“生命三角”有效,地震时房顶可能从不同方向砸下来,人们根本无法判断哪里才是真正的救命三角。

土豆促进伤口愈合

别小看了土豆,除了可以做成美味佳肴、发电外,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在没有医药的情况下,在患者伤口处敷上很薄的生土豆片,就可以使伤口消肿并快速愈合,同时,给患者喝生土豆汁也可以快速补充能量,促进康复,比很多特效药都管用。

原来,土豆不是药,却更胜药。

土豆的淀粉在消化吸收率上不如大米和白面,土豆片外敷根本不能快速消肿,更不能使伤口愈合,生土豆汁也没有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反,在现代细菌培养基发明以前,土豆片曾经被用作细菌的培养基,因此,敷土豆反而要小心伤口被感染。

当受了伤一时半会找不到药时,我们千万不要把土豆片敷在伤口上,这不仅没用,反而会加大医生清理伤口的难度。

急救法复活法假死人

从废墟中救出来的人,有些好像已经“死亡”,但其实是长时间埋在地下造成的窒息。如果抬出来后,先不用布盖住,让其置于室外,并泼些水淋一淋,有可能会复活。

另外,当心脏病猝发,用缝衣针刺破十个脚趾尖并各挤出一滴血,病人即清醒;哮喘急性喉炎病人出不来气憋得脸红时,用缝衣针刺破鼻尖挤出两滴黑血即愈;人们如果抽羊角风,用缝衣针刺破人中穴挤出一滴血即可。

呼吸、心跳停止后,若时间很短尚有复苏希望,措施应该是心肺复苏而不是淋凉水。所谓的假死,其实是非专业人员判断失误所致。非要淋凉水的话,要避开口鼻以免误吸导致真正窒息。

至于通过刺血的方法治疗疾病,国外也有之,不过不但不能起到人们所期待的效果,反而有害。

对于心脏病、哮喘、抽羊角风等疾病,刺血仅仅只是刺破皮肤的毛细血管,挤出一滴血,不管刺什么部位,都不会起到所谓的急救效果,反而像是一种隔靴搔痒的巫术仪式。

今天,刺血疗法更不可取,因为可能耽误宝贵的急救时间而给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小编漫话

谣言们,你们的真面目已经暴露,无处遁形了,哈哈,乖乖认输吧。

什么?其实你们早就后悔了?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出来祸害人们呢。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曾经被忽悠了吗?

地震帮凶真可恶

地震已经很可怕了,没想到,它竟然还有帮凶——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不断制造新的、更可怕的灾难。

这群帮凶真坏,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它们吧。

骇人的海啸

如果海洋中发生了地震,海啸这个帮凶便会出来祸害人们,因为岩石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好似从地球内部发射出的炮弹,轰炸大洋底部,导致海水剧烈流动,从而导致海啸发生。

海啸,又被称为杀人浪,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能够长距离奔袭,在连续几小时内,以每小时700千米的速度横穿大洋,掀起10至30米的巨浪冲击遥远的海岸。

1933年日本海沟发生了8.5级地震,掀起的海浪以27米的高度席卷了日本的太平洋海岸,数以千计的人被淹死。同时,海啸以每小时756千米的速度横扫太平洋,10小时后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20小时后到达了南太平洋沿岸的智利。

“拦路虎”——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山体由于各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在地震区,由于地面剧烈摇晃,山体纷纷垮塌,很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特别是遇上降水、大风等恶劣天气,山体滑坡就更猖狂了。

汶川地震发生后,在通往汶川县的路上,山体滑坡无处不在,有的地方整座山完全垮塌了,而且山体还不断往下滚落砂石。而且,越临近地震中心,山体滑坡越厉害,道路越艰险。

2009年7月,由于连日降雨,一场特大山体滑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袭击了汶川县的彻底关大桥,大桥桥墩被巨石当场砸断,长约100米的桥面被掩埋,正在桥上行驶的汽车有的被巨石砸中,有的掉到桥下。

凶猛的泥石流

泥石流与降雨相伴而行,如果地震时刚好连降暴雨,泥石流必来造访。

泥石流是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沿沟道或坡面剧烈流动的现象,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大,会沿途冲毁道路桥梁、淹没房屋农田、阻塞河道,在顷刻间造成巨大灾害。

2010年舟曲地震后,舟曲县突降大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城内主街道泥石流堆积达两米,多幢大楼被冲毁,街道浸泡在洪水中。而且,多处路段交通阻断,白龙江都被堵塞了。

堰塞湖威胁大

地震活动频繁,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或泥石流造成大量泥沙堆积、河道堵塞,就会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中的湖水只进不出,湖面每时每刻都在上涨,当涨到一定程度,坝体无法承受时,就会决坝形成可怕的洪涝灾害,特别是一旦遭遇强降水天气,堰塞湖突然决堤的可能性更大,造成的灾害更加严重。

如1933年四川茂县发生了7.5级大地震,致使山体垮塌,岷江被堵塞,形成了3个巨大的堰塞湖。那些天一直下雨,河水猛涨,水位一天比一天高,一个多月后,堰塞湖突然决坝,河水倾泻而出,浪头高达六七十米,并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直冲而下,将茂县几乎淹没。

小编漫话

地震帮凶们都不简单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绝招。

不过我们不用怕,要懂得防范它们,首先得关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其次是当灾害发生后,应学会如何躲避,如遇到泥石流,要迅速撤离到两侧高处的山坡上。

救灾神奇齐帮忙

搜救机器人、双臂救援车、超级充电器……救灾神器齐出动,地震再大也不怕。

“变形”机器人

在救援排查工作中,“变形”机器人是个大功臣。

它可以在并排型、三角型、直线型3种构型间随意变形,能携带红外摄像机和音频传感器进入废墟中,向外传输信息。而且,它不会因余震而受到伤害,甚至可以进入到人不能进去的狭小地段。

“麻辣小龙虾”

“麻辣小龙虾”并不是真正的龙虾,而是智能型双臂救援车,你看那长臂是不是很像龙虾的钳子呢?

它通过双臂协调作业,完成对坍塌物的剪切、分解和分离,最大效率地抢救人员和财物。

这种神器是救灾新武器,人们纷纷称赞它双臂给力呢。

医疗方舱

医疗方舱是中国人民开发的一套流动医院医疗设备,每个方舱负责一个功能,分为医疗、资源保障、病房等不同方舱,12个方舱组成1个标准的方舱医院。

它能够过滤空气,可遮风避雨,占地规模为两个运动场,展开时间约3小时,每小时可救治十多位病人。

超级“充电宝”

科学家孙公权研发的镁空气储备电池才刚刚走出实验室,就成了地震灾区的“抢手货”。

这款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高,可满足一台10瓦LED照明灯工作30天,或为200部智能手机充满电。

值得一提的是,一公斤的这种新型电池相当于汽车使用的铅酸电池的30倍,而且不需要充电,只要换上镁片加点水就能继续工作。

上一篇:“大孩子”玩创新 下一篇:关于举办第3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