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乐流淌的时光 仿似羽翼抚摸心灵

时间:2022-04-06 06:56:09

有音乐流淌的时光 仿似羽翼抚摸心灵

大概每一个音乐门外汉在回忆起童年的音乐记忆时,总会首先记起学校里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也不例外。在那个初秋的微凉清晨,第一次走进幼儿园教室的我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又惶恐,唯独墙壁上的贴花和老师那架陈旧的踏板琴让我的心中生出一丝艳羡。也许音乐与美术对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吧。但一个沉默又胆小的孩子,怎敢爱上需要当众唱唱跳跳的音乐课呢?第一次上完音乐课之后,因为学不会老师教的曲子,因为即使学会了也很怕被老师要求当众演唱,所以我从那时起就开始害怕音乐。心中那一晃而过的艳羡也不过是新鲜的好奇,我只会偶尔在看着大家欢快歌唱的时候,呆呆地去想那架旧琴,为什么它有时候像沉睡的老人,而有时候又能发出活泼欢快的琴声呢?这就是音乐和乐器给我最初的印象,好奇却不敢接近。

那个新奇的世界,热情洋溢地感染了我

尽管它总是热情洋溢地感染着我,而我迟迟都不敢靠近美妙的音乐世界。在很多个悠闲的夏日午后,老师总会弹着她的踏板琴教我们唱所有那个时代最常听到的儿歌,《小星星》《两只小象》《鲁冰花》《小鸭子》,还有很多很多我至今都没有记住名字的可爱旋律。那些旋律就像晴朗日子里的阳光一样,透过窗棂,透过每一个孩子红扑扑的脸庞,映在他们小小年纪却争强好胜、决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唱得差的心里,我偶尔觉得温暖,偶尔觉得欢畅,当然,也有很多苦恼,因为总是学不会,总是不敢唱。

好在我开始把好奇的心思慢慢变成了熟悉,当音乐课变得熟悉之后,紧张与害怕就少了很多。我仍然不敢当众歌唱,却总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默默哼着那些简单的调子。在一个人回家的路上,自己是唯一的听众,我可以唱得轻松自在。回到家里,我会把新学的歌曲唱给爸爸听,会跟着爸爸音箱里的音乐随意地扭动着身体,我将这美其名曰“跳舞”,而爸爸在一旁笑得开怀。这样的时刻竟会让我有些得意,原来我那几句简单的歌曲就能让爸爸笑,还能带给我小小的成就感。几句儿歌竟能成为一个小孩子炫耀的资本,这多么美好。

那些学儿歌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小学时代最后的一段时光是我们最迷恋电视剧的年龄,而电视剧主题曲便成了大家的最爱。女生们都有一个歌词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很多很多电视剧主题曲的歌词,大家以能背出歌词、会完整地唱出那些流行歌曲为荣。而我也终于抛下羞怯,在毕业联欢会上单独表演了一首自以为拿手的电视剧主题曲。当大家拥抱告别的时候,操场上响起伤感的离别歌曲让年少不识愁滋味的我流下了眼泪。是的,是那伤感的音乐感染了我。真是奇妙,那旋律会引得我不由自主地悲伤。也就是那一次,我真切地体会到了音乐感染人心的强大力量。

有些喜爱,即使在远处也足够美好

对于没什么音乐天赋的人来说,热爱有时候是需要一座桥梁的,比如某位当红的歌手,某支自己喜欢的乐队,甚至是某本小说里关于音乐的唯美描写。当我和死党一同迷上那个摇滚乐队的时候,整天摇头晃脑沉迷在音乐中的生活就成了“我爱音乐”的最直接表现方式,或许那只是躁动青春岁月里想要证明自我的方式,而我却始终执着地认为自己真的爱上了音乐。当过气的乐队渐渐远离大众视线的时候,我便忘了最初的狂热,原来我终究是个音乐门外汉,终究是个跟风的幼稚少年。

可谁能甘心整天抱着书本过枯燥的生活呢?我们总得找点乐子,所以那个时候,当我看到很多小说中总会出现“一个抱着吉他的流浪歌手”、“午后破碎的吉他声敲醒了我”这样的句子时,吉他便成了我最向往的乐器,我眼中的它浪漫、独特、热情,像极了一切我急需要贴在自己身上的性格标签。在那个很容易相互影响的年龄,我的死党又一次跟我一样爱上了吉他,在烈日炎炎的下午,我们逛遍了几条街的琴行,最终心满意足地选了两把吉他。当两个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女孩背着吉他走出琴行时,我们当真以为自己就是两个音乐追梦人,正迈着沉甸甸的步伐向心中热爱的音乐走去。我们立志自学吉他,买了一大堆吉他入门教程,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可是结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零基础的学习很困难,连和弦怎么弹都没学会,我们就不约而同地失去了一大半对于吉他的热情。至今,我已忘了当初自己学了些什么,只记得第一次碰到吉他弦时,随即发出的亲切又令人心动的声音。

后来,我还喜欢钢琴。其实我哪里懂那么多,只是听到从那黑白键中传出的乐音便觉得它美妙动人。当然我也没有去聆听钢琴曲的时间和审美能力,只是单纯地喜欢,觉得它优雅,觉得会弹钢琴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不过我承认自己没有想过去学做这件优雅的事,我怕自己没有坚持的毅力,怕自己没有音乐天赋。大概,有些喜爱只能是远远的。

音乐在我心中划出了新的涟漪

“你会演奏乐器吗?”“会,口琴、口哨什么的。”我经常听到这样的玩笑话。是啊,口琴在大家眼里哪算得上乐器呢?可在只为升学考试而奋斗、一切副课靠边站的中学校园里,音乐老师能腾出时间教我们吹口琴,也的确是件令大家欣喜的事情。我终于可以学习一种乐器了,不用怕自己没有音乐底子,不用怕起步太晚,因为全班同学都和我一样。虽然它只是登不上大台面的口琴,但听着老师吹出来的音乐,才发现无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精彩的音乐永远都是可以感染人的。我学会了吹基础音,学会了区分高音和低音,学会了几首简单的世界名曲,虽然早都不再像儿时那样仅为几句简单的调调就得意,但也因那些磕磕巴巴的口琴曲而冲淡了不少学习压力,给我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些许生气。

大学里选修的电视音乐那门课让我很怕,之后细细想来又发现自己其实很爱它。因为总是搞不懂什么音阶音程,什么升调降调,每一次上课都让我如坐针毡,生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记得上第一节课时我就被老师点到了,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当众唱过歌的我紧张得声音发抖,硬着头皮唱完了老师要求唱的电视剧《大长今》的谱子。“不错,非常好!”女老师温柔的声音在音乐教室里格外好听,大概学音乐的人都具备这样优雅的气质吧,即使我唱得不好,她也依然给我鼓励。音乐终归是容易让人亲近的,当我记下了一首又一首歌曲的谱子时,当我已经可以轻松认识五线谱而且懂了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后,音乐在我心中划出了一道新的涟漪。我打心眼里愿意去亲近它,熟悉它,然后让它为我带来喜悦和收获。当然,因为有了更多歌曲的谱子在手,我便可以拿来自己的口琴吹出更多的曲子了,喜悦和收获就这样来了,如此简单。

所有快乐的记忆,都停留在欢唱的时刻

转变有时只需经历一个坎儿的时间,有时却漫长得让你几乎无法察觉。我也说不出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KTV里的“麦霸”,从一个羞怯内向的人变成了敢在别人面前扯着嗓子唱歌的人,这样的转变令我自己也时常觉得奇怪。

大概是在经历了那次困难的表演之后吧。大学里的团组织生活需要每人出一个节目,没有表演天赋的我只能选择唱首干巴巴的歌了。在宿舍里练了几次之后就匆匆站在教室中间开口唱歌的我只想应付一下。听着梁静茹的《分手快乐》从我口中唱出来,看着四十多双眼睛认真盯着我的时候,我不自然地甩着头发,眨着眼睛,做一切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紧张的小动作。唱完之后,竟然得到班长一句“唱得真好”,这简直是意外惊喜。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我欣慰,虽然知道这也许只是班长的随口一说,但我忽然间明白了,其实很多时候扭捏与害怕会让人失去很多快乐,别人的眼光并不会伤害我,只有不自信才会束缚我。

有音乐流淌过的日子总会比其他时候更能留住记忆。如今想来,工作以后这几年里,最快乐的记忆似乎都留在了和朋友们举杯欢唱的时刻,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当我们烦恼的时候,总会有人提议去当回“麦霸”。我现在知道没有人会在意我唱跑了调还是唱错了歌词,而这反倒让我唱得舒心。在我们这些不懂音乐,却又离不开音乐的人心中,唱歌就是最好的娱乐方式,它让我们放下负担,开怀地笑。

此时回忆小时候的儿歌,时光便又顺着熟悉的旋律穿梭回去。那个胆小羞怯的孩子,如今终于放开了不自信与胆怯,她明白了,只要足够热情,就一定能找到快乐,爱音乐,谁说必须得非常专业呢?这是成长的收获,也是音乐的馈赠。当然,我也相信还有更多的收获是我从未察觉却渐渐影响着我的,因为音乐总是在不经意间飞向我们的心灵,用轻柔的羽翼抚摸着我们点点滴滴的情绪,欢畅的、忧伤的,以及一切一切感性却充满力量的情怀。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音乐故事,道不清的音乐心情,如果你愿意与我们分享,请投稿至。

上一篇:乐器的身体里是树的灵魂 下一篇:来自“天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