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今绕梁 世上有知音

时间:2022-10-09 05:16:33

古琴今绕梁 世上有知音

今年是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国粹古琴在沉寂100年后,于本世纪初开始复苏,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江浙等地“火爆”,并在全国呈蔓延之势。

日前,“桐雨茗烟两省三地古琴交流演奏会”在哈尔滨市举办,来自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的古琴演奏家和爱好者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走近古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妙不可言的心音。

无功利色彩 只为怡情养性

“桐雨茗烟两省三地古琴交流演奏会”是在哈尔滨市黄河路的一家茶庄举行的。两架古琴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在茶香缭绕中,省实验中学高二学生赵子天首先走上前来,轻抚古琴,演奏了一曲《梅花三弄》,曲子如泣如诉,时间似乎在音乐中慢了下来。

赵子天说,他中考后到扬州旅行,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古琴演奏,于是便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到哈尔滨后,他在龙江琴社学习了一年半,已经可以弹奏《忆故人》《梅花三弄》《孔子读易》等几首曲子。赵子天说,学习古琴的人都是从心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古琴完全是出于爱好,没有功利色彩。弹奏古琴能让人的心静下来,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哈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教师、慕雪琴社指导教师刘斌说,2003年对古琴来说是新生之日,那一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古琴经历了10年的兴盛,尤其是2008年,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弹奏古琴的恢宏场面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古琴。

刘斌介绍,哈师大文学院的慕雪琴社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名学生学会了弹奏古琴,现在每周三下午都有琴社活动,学生们学习古琴的热情非常高。

乐器“活化石” 琴价逐年走高

在这次演奏会上,琴音悠悠,茶香袅袅,文人雅士抚琴弹奏,颇似一幅现代文人雅集图。

长春丝庐琴馆馆长张海鹏说,我们在古籍中见到的“琴”,都是专指古琴这种乐器,在古代诗词、小说、戏曲、绘画等中都能看到关于它的大量描写,如《诗经》中提到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古琴用料讲究,制作周期长,名家的琴一年或者几年才能制作一张。现在,国家重视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导致“原材料”涨价。就拿制琴名家马维衡的琴来说,四五年前也就四五万元一架,现在要二十几万元一架。因为一架古琴不是几年的寿命,而是几百年的寿命。这也是古琴价格看涨的原因。

据记载,历代流传下来的琴曲约有三千余首,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通过琴曲演奏流传至今不衰,如有关孔子学琴的《文王操》、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嵇康临刑弹奏的《广陵散》,还有代表文人不屈傲骨的《梅花三弄》等。

古琴难学 影视作品中常出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已有400余名古琴痴迷者,除哈尔滨之外,大庆、齐齐哈尔、鸡西等地都有古琴爱好者,哈尔滨能弹古琴者约有200多人。这些古琴爱好者或者是师徒间相授,或者是朋友间切磋,或是通过网络自学。此外,在从事古琴宣传、教学的组织中,影响较大的有三家:龙江琴社、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慕雪琴社、哈尔滨市兴华小学。古琴属于小众艺术,这是因为其一是“曲高和寡”,了解的人、懂得欣赏的人不多;其二是教师稀缺,目前黑龙江省无一专业院校毕业的古琴教师;其三是各地琴人分散,相互交流困难,影响了古琴的传播。

刘斌对记者说,虽然古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乐器,但是现在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古琴的错误,像《甄嬛传》中古琴放反了,《三国演义》中演奏古琴的手法不对等等,还有琴筝不分的情况,常常闹出笑话。

来自吉林竞哲琴斋的吴相平说,古琴比较难学,学习古琴不只是技术,而是文化。他认为,作为教师,教授古琴文化内涵大于音乐内涵。

前来参加交流会的哈尔滨市兴华小学音乐教师赵玉莲对记者说,哈尔滨市兴华小学在2006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古琴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共有古琴50架,每周一节古琴课,作为校本课程,将琴曲典故以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吸引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7年来,学生们的古琴演奏多次获奖,2007年,该校学生代表黑龙江省在北京“中国心·奥运情长城演奏会”上获得金奖,2012年在香港首届琴筝邀请赛上获银奖等。

上一篇:雅尼北京音乐会落幕鼓手神技震翻全场 下一篇:双胞胎姐妹情深 筝艺惊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