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企业的培育研究

时间:2022-04-06 06:30:47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企业的培育研究

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研究东湖高新区龙头企业壮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东湖示范区龙头企业壮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是东湖高新区的重要支柱,其中许多企业是由原来的高校校办企业和科研院所改制而成,与民营企业相比,这些有着事业单位背景的转制公司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为,还没有有效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用人制度,缺乏一整套选聘、评估、考核、激励与发展的制度体系;缺乏有效的规划能力和实施能力;人力资源市场对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约束、竞争、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对高层管理者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委托、成本太高等问题。

(二)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大企业在成长到一定阶段时会遇到发展中的瓶颈,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为了帮助大企业发展,政府需要在放宽市场准入、国际化支持、政府采购、要素资源支持、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做文章。我国其他大型企业都曾经有这样的范例。东湖示范区的企业也有借助政府支持而快速成长的案例。例如,政府放宽市场准入,帮助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开拓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整体而言,政府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智力资本管理不善

智力资本是企业智力的集合体,是企业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包括品牌等市场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和基础结构资产。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缺乏战略规划。国内成长较好的高科技企业对知识产权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视,相比之下,东湖示范区的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它作为战略武器,不能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研发、生产、营销形成良性互动,更不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潜在功能,实行有效运营,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效益最大化。

人才队伍不稳定造成企业无形资产流失。高素质人才往往掌握着企业的市场、技术、客户等重要资源,其流失可能导致企业重要信息和核心技术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经营影响极大的商业机密构成很大的威胁。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泄漏,给企业带来的是市场占有率下降和核心竞争力的减弱。

品牌建设不力。要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培育大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在我国现阶段,许多企业耗费巨资培育企业品牌,最终却一无所获,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深刻认识品牌与企业成长的关系,不能把握企业成长不同阶段品牌培育的不同特性,而导致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培育不符合企业的资源状况与自身特性。

(四)兼并重组与国际化能力不强

兼并重组过程中的产权问题突出。企业产权边界明晰化是企业兼并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所属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是我国当前企业兼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导致出现企业兼并与被兼并的决定权无人问责,产权转让收入的接受及其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等一系列问题。兼并重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使得与国有资产相关的兼并活动存在多重障碍。

国际化战略步伐不大。目前,在激光行业,东湖示范区已经有几家公司尝试着进行国际化合作。然而,如何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还有待企业家和政府深思,同时,由于东湖示范区其他的几大产业中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还很少见,那么政府在龙头企业国际化中该如何作为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东湖示范区龙头企业培育对策

(一)大胆进行机制创新

创新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是将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具体说来,可以将东湖示范区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纳入股权激励实施范围,实行期权、技术入股、股权激励、分红权等多种股权激励方式。在东湖示范区范围内的院所转制企业以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改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进一步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工作,支持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建立全省统一的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交易、知识产权交易为一体的交易市场,对科技成果交易按照交易额给予5%补贴,同时,整合完善现有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建立一个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管理部门、企业互联互通的网上信息平台。由于东湖示范区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方面尚缺乏相关政策,因此,要借鉴中关村的做法,加快政策制定步伐。

(二)加快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

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国际化发展。强化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指导,支持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法律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对别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为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别选择、产业选择、时机选择、模式选择等提供专业指导。在企业扶持、投资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改革试点和模式创新,选择部分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培育试点,渐进式推动高技术大公司“走出去”。

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境外举办的各种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拓宽国际贸易渠道;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销售与生产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对外投资、境外上市,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支持拥有自主技术标准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和标准的国际推广,提高国际影响力。

推动产业技术联盟的国际化发展。积极组织光通讯、激光、半导体照明、生物四个产业联盟等申报国家产业集群项目。鼓励东湖示范区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吸纳国外企业或组织,促进联盟的国际化;加强和国际标准组织成员的合作,并以标准带动产业链整体参与国际竞争;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参加全球知名的产业论坛、技术研讨会等重要会议,把握国际前沿技术发展方向。

(三)发掘和培育全球影响力大企业

组织东湖示范区内龙头企业独立或联合承接国家重大项目,积极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如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等对接。结合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契机,推动本土企业承担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方面的重要项目或工程,同时争取国家同类项目在东湖示范区内布局。

发掘新兴产业领域的潜力企业。新兴产业的扩大增长往往会带动一批“瞪羚企业”的出现,其中部分企业有潜力发展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围绕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上市融资、创业投资、人才队伍不稳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在商业模式、核心技术等方面有创新能力和突出优势的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在市场开拓、融资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支持。

塑造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增强企业行业领导力量和控制权。鼓励企业进行基础技术研发,形成企业自有的技术库资源和行业领先优势;支持企业对新兴领域进行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创新,开拓技术空白领域,促进企业参与制定行业国际和国内标准,政府要提供资金配置与公共政策支持,引导大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及推广化,要构建大学院所与企业合作的渠道与合作机制,推动研发与标准化的协调发展,要从标准活动主体的需求出发,加强政府的服务,构建标准支撑服务平台,打造行业技术领先优势。

(四)构建以大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网络

支持以大企业为主体,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发展协同创新的战略技术(产业)联盟,通过联盟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标准创制和国际推广等创新活动;以大企业为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引导大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支持大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建技术研发联合体,进行基于专利和标准的研发合作,形成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集团;继续实施以“湖北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为代表的重点企业扶持计划,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领军型企业。

〔基金项目: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1DEA032-2),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来自武汉光谷产业集群的验证”, 项目编号:2009b130),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化时代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项目编号:11009),中南民族大学第三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数字化时代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项目编号:CSZ11006)〕

(张利斌,1973年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上一篇: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产业升级的广东人力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