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经典之美 传承精髓之韵 提升人生之境

时间:2022-04-06 02:24:37

品味经典之美 传承精髓之韵 提升人生之境

一、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如果把这些文明编成一本书,那么古诗词无疑是其中最美丽最动人的章篇。古诗词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它不仅给以人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长久地为人们所喜爱。其经典之处就在于一个“美”字:

1.语言美。古诗词的语言质朴优美,概括力极强,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音韵美。古诗词讲究用韵和节奏,便于传诵咏唱,于是形成了一种生动的音乐效果,诵读起来,不仅押韵上口,而且令人回味无穷。

3.形式美。诗词在长期的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这种格式包括句式、字数、对仗、布局谋篇的技巧等。由于诗词的形式与表达的内容融和,为人们所接受,因此,这种形式在人们心中也就具有形式美。

4.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外在现象融合而成的,而内心感受的“意”又是通过外在现象的“境”表现出来的 。诗词将写景、叙事、说理、抒情融为一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正是所谓的意境美。

5.情感美。诗词里浓缩了诗人社会人生经验,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蕴含了人类至真至善至美至纯的情感,真正可以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诗人于谦一生为人的写照。

古诗词具有“五美”的特点,我们的教学可以在品味经典之美,传承精髓之韵,提升人生之境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二、品味经典之美

品味诗词的美关键之处在于体味古诗词的意境美。由于篇幅的限制,所以古人写文章特别讲究用字,逐字逐句都是经过反复推敲、酝酿,力求达到一字传神,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像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人们所谓的“诗眼”,诗人常常将内心独特而深刻的情感凝聚于自己作品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之中。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领进诗歌的殿堂,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即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打开想象的翅膀,快速把握诗词大意,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就体会到了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比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就是文章中的“诗眼”,作者运用过很多的字,都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决定用一个“绿”字,仅一个“绿”字,动化,给我们留下多少想象的空间,诗人的那种浓浓的思想之情溢于言表。

古诗词是一片真情,是一份儒雅,是一方美丽,是一种大气。我们要让学生在诗歌的殿堂中美美地赏,细细地品,深深地悟。品味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汲取生命的营养。

三、传承精髓之韵

经典之作之所以传承不衰,是因为它是无懈可击的。即便有不足之处,也犹如西方的维纳斯一样,透出的也是一种“残缺的美”。它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

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要做到品中有写,写中有品,品与写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只有品出了经典之作的美,才能凭借写这个桥梁,超越时空与大师交流,与大师心心相印,让精髓之韵与自己的血肉相融。

那么怎样才能将文章写的有韵味呢?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等的千差万别,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学生,那样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笔指向他们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他们心灵看到的地方。因此,对诗中存在的“留白”之处,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而充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个性化。

在写的过程中我们要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体裁可以各异。古诗词的写作最忌讳雷同。

四、提升人生之境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新的时代,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他们仍觉得生活没乐趣,没有生活的目标,心灵极度的空虚寂寞。特别是在农村,十有八九,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把孩子留在家中,有的甚至是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时就离开了,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有的甚至丢给亲戚朋友照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一大把,又没什么文化,对孩子大多都是娇生惯养。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孩子能够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就行,而孩子的精神世界很少去触及。孩子的父母更是如此,远在外地,一年也难得回来一两次,平时也多是电话交流,生怕孩子在家吃了苦,受了罪,对孩子也是溺爱有加。为了减轻自己的负疚感,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钱就成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孩子们有了钱干吗呢?于是网吧、游戏厅就成了孩子们的流连之所。他们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吵、斗殴。父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稍不如他们意,就大发脾气,甚至自杀等。他们从小就缺乏亲情感,怎么能领悟人世间其他的情感呢?这种空虚寂寞的心灵是多么需要精神养料去滋养。

唐宋诗词,气势雄伟,底蕴深厚,境界高远,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一代文学的典范,其主题思想包罗万象,包纳了从自然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涉及了人类至善至纯至真至美的情感,大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情,小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之情。可以说自然界的一朵花,一棵草,一阵风,一场雪……都会触动诗人的心弦,激发诗人的灵感,表达诗人对人生的理解。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纯,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傲,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正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经金”的高雅,“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情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壮志,它们都成为一种美好的情感追求和心灵归依。

在人类走向文明的征途中,诗词带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开启了人类对理想的追寻,对爱情的向往,对真理的探索。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品味,让学生写作,把这些精髓传承下来,让它们化为学生的血肉,成为学生的灵魂,从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使他们的生命之舟航行的更远更远。

上一篇:“读经典学作文” 下一篇:贴近生活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