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训练重在写出“真情实感”

时间:2022-04-06 01:54:43

记叙文写作训练重在写出“真情实感”

摘要:余秋雨先生在一次作文大赛的观后感中指出,中学生的作文应是用质朴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而不是堆砌词藻、东拼西凑、生搬硬套。历年来,河北省的中考说明中,也把写出“真情实感”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项基本要求。初中生的写作训练要强调真情实感,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写出真情实感呢,本文就此做了详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写作指导;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45-02

当代作家、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一次作文大赛的观后感中指出:中学生的作文应是用质朴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而不是堆砌词藻、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而历年来,河北省的中考说明中,也把写出“真情实感”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项基本要求。当今初中生的作文,读罢之后给人的感觉是内容空洞、千人一面、缺少生活。作文,只有从生活中的真事出发,抒真情,才能有感人的力量。如何指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训练中写出真情实感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写作指导经验浅谈如下,希望引起同行们更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究。

首先,我们要明确,真情实感,源自生活。文章中流露的真情实感应该是发自自己的内心,是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情境由感而发,而不是来自外在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宣传;文章中所写之人、所记之事应该是来自作者的内心世界,要表露作者的真实情怀,而不是把别人做过的事、有过的感慨拿来当成自己的东西;文章还要写出作者对人、对事的独特的自身体会,总之,是做到“我手写我心”,这样才能不与他人的素材撞车,不与他人的情感雷同。

例如,在河大版七年级写作训练“家,有许多温暖的感觉”中,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看不出有真实的生活,他们只是老生常谈的把妈妈在下雨的夜晚送去医院,一脚深一脚浅的背着妈妈,走得汗流浃背这样老掉牙的情境写来写去;要么就是下雨天自己没带伞时,爸爸冒雨来学校给自己送伞,然后接自己回家时,爸爸淋湿了……试想,孩子生病哪里就一定是在半夜,就一定适逢雨天呢?难道除了送伞、送雨衣,生活中父母的付出就没有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地方吗?出现这种情况,一则是学生没有很好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二则是学生对于写出真实情感没有思想意识,导致他们的作文老套而无新意。

老师在指导写作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令人感动的小事。第一,可用佳作去启迪学生的思路:如有一篇写晒被子的文章,题目为《阳光地带》,写的是妈妈晒被子时,总是把女儿的被子晒在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使女儿感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使自己永在阳光地带。事,很小,但以小见大;情,很真,且情真意切。强调学生要对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第二,可以将生活的小细节提示给学生:如开家长会时,笔者听家长说为了让孩子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看电视时从来不打开音量,这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家的温暖吗?

其次,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不仅指把生活中原始的情感如实记录下来,我们还要对其适当加工,让它更能突出人物的形象,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所以,艺术的加工会让“真”字更显其真。而如照像般的完全地录入真实生活,就可能出现拖沓、平淡的弊病,反而不能更好地表现出“真”的内涵。

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妈妈关心我的学习时写到:在星期六做卷子时才发现作业放在学校没有拿回去,妈妈先是和老师要钥匙想去学校拿,可是她一打电话才知道老师回老家了;妈妈打电话借我同学的,可我同学做完了没法去复印,妈妈只好从同学那借来,自己把题抄下来,然后给我做。妈妈对我学习的关心一波三折,但是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当我们请这位同学说说这是真事吗,这位同学诚实地说,我同桌李琳有一次忘带作业回家了,是找班主任要的钥匙;我家离学校很远,我曾经找同学借了复印,上次我借同学时,他做了一半了,我妈就印了一张抄了一张……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此为例,学会如何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艺术地加工,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由此可见,写作时要做到选材来自生活且要高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体现就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力争做到“三真”:内容要真,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见闻、经历;感受要真,在那情那境中,作者的的确确对此人、此事颇有感受,有所思、有所想;感情要真,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最真实的感情,不能过分扩大,不能使劲拔高。

再次,一些写作技巧的运用会增加文章的真情实感。①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先抑后扬、借景抒情等。如在表现人物内心沮丧时,一段凄美而感伤的环境描写会给人留下真实而深刻的印象,更让人如临其境地体味人物的心境。②运用适当的细节描写:如写人物兴奋激动之情时,可对其神态方面进行一下细节描写。如“他兴奋得眼睛放光,高挑着眉毛问:‘真的吗?太棒了’!”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历历如在眼前了。③采用生活化的语言:作文是用语言来记录生活,在生活中,我们说话是口语化的,不是口号化的,如果我们写的人物如在喊口号一般,自然不会让人有真实的感觉。

最后,要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在写作中,如何做到有米下炊而不必生编硬造呢?在平时多注重写日记、写随笔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提倡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记日记、写随感时便要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良好写作习惯,这样就会为以后的写作准备好有用的素材。生活中的一次误解、一点感动、一次失误、一点收获,当它真实地发生时,让学生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便是一笔写作财富。写日记不求数量,但求质量,让学生写出“真”――真事、真情。相信只要从现在做起,从七年级做起,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到中考时一定能够写出具有真实而丰富的内容、真实而深刻的情感的好文章。

总而言之,在记叙文写作课堂训练中,我们要围绕“真情实感”来展开训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相结合,一定能让学生们走出“假、大、空”的误区,走进富有真情实感的美丽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陈培.写好作文的关键――真实[J].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5,(12).

[2]唐万明.“雷同”写作的深层症结与应对策略[J].湖南教育,2006,(05).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