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对比

时间:2022-04-06 12:30:24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63-01

【摘要】目的:讨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运用心理护理的作用以及与常规护理的区别。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在我院急诊就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79例,心理护理组采用加强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复发几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焦虑-抑郁程度较低,复发几率低,平均住院天数少,死亡率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急诊心肌梗死;心理护理;常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的危急症候,在40-60岁之间的中年更易多发,而且病情复杂多变,易引起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而且预后不佳,致残致死率很高[1]。临床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对预后有很大帮助,可以明显降低致残、致死率,现将我院进行的实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在我院急诊就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为做临床对比实验,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79例,并且分组情况已经得到护理伦理会的批准。心理护理组包括男性49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39岁,平均年龄为55.3±4.1岁;既往有高血压者36例,有冠心病者31例,有其它重要脏器原发性病变者6例,无明显诱因者6例。常规护理组包括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41岁,平均年龄为56.5±3.8岁;既往有高血压者30例,有冠心病者35例,有其它重要脏器原发性病变者6例,无明显诱因者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患者经急诊入院,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救治,当脱离危险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强心理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为患者测定焦虑-抑郁程度,采用国际心理焦虑-抑郁量表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以变化,制定出适合我院病人的量表,共20题,每题5分,得分程度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高。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自身背景等情况总结出患者情绪异常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影响患者情绪失常的原因有以下几项:自身对疾病带来严重后果的恐惧,担心自己致残致死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属等外来情绪的影响,不适应病室环境等。对此,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发病的患者所处年纪一般是单位的骨干,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担心病倒后影响前程,而且也处在家庭的中坚力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重要阶段,全家的经济重担所系,担心自己病后,家庭生活质量受影响,所以对疾病突然来袭表现的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要进行安慰,鼓励,引导[2],并注意语气温和,甚至渲染出欢快的氛围,说明疾病固然危险,但并不是绝对的不可治愈,而且患者发现及时,并没达到严重的程度,只要配合治疗,抛开思想包袱,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

在安抚患者的同时,要告诫家属和探视者,要乐观,积极,不能把负面情绪带给患者,要谈论开心轻松的事情,避免过多涉及病情,特别不要谈论一些发病后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以免患者引发联想,情绪失控,贻误病情。

急诊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配备了很多的医护人员,配备了有很多的监护仪器等,给患者一种无形的压力[3],产生了紧张和烦躁,或者因为观察病情需要,要身体,给患者造成尴尬心理,所以要尽量协调,让患者明白过多的医护人员和监护设备,是生命的保证,是为了监测生命体征,它和日常应用的血压计、温度计是一样的,并尽量减少,营造一个适合休养的环境。并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测试,同时比较两组复发几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将结果输入spss11.0和卡方12.0进行处理,当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复发几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见表一:

心理护理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焦虑-抑郁程度较低,复发几率低,平均住院

数少,死亡率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重病,本病发生一般是患者有潜在的冠心病和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遇到突发事件引起情绪激动、血压骤升,使血脂形成的血栓块堵塞在动脉等处,或使发生硬化的动脉破裂,形成以突发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或休克等症状为主的恶性病变[4]。为了辅助治疗,加强心理护理是必要的,与患者进行轻松的交流,了解患者症结所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用科学的客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并能逐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达观的面对现状,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应疾病变化,促进康复,维持治疗效果,生命指征平稳,复发率低,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康复率,提高社会回归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盛永梅,李彦宏,张彩霞.急诊icu中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探究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1739-1740.

[2] 黄素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17-118.

[3] 刘玉花,张维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3-94.

[4] 毛美娟,邹菱.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7,14(7):23-25.

上一篇:试论利用新型纤维形态分析仪分析杉木CTMP浆纤... 下一篇: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