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报纸副刊

时间:2022-04-05 11:55:25

话说报纸副刊

时下,人们对报纸副刊缺乏孜孜以求刻意经营的精神。尤其是文史副刊,经营乏术,日趋衰落。然而回顾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一些左翼作家和老报人却深知个中三昧,是十分重视副刊潜在的人文熏陶作用的。

据悉,一些业外人士爱读行业报,甚至长期自费订阅,就因其副刊办得好,人们爱看它的副刊。因为副刊比正刊轻松活泼、有趣味性、可读性强,起着“味之素”的作用,能抓住读者,所以一些老报人都很重视“报屁股”的作用(过去副刊往往都办在报纸末端下面,故称“报屁股”)。这是早在三十年代夏衍办报的经验之谈,很值得我们借鉴。

凡是严肃的有影响和品位的报纸都很重视副刊的建设,远的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鲁迅的许多杂文就发表在“自由谈”副刊上。近的有诸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和海外版的“神州”,《光明日报》的“东风”、“文学遗产”和现在扩版后的“书评周刊”、“文化周刊”、“文荟”等,都是面向知识界读书界引领时代潮流、很具影响力的副刊。此外,《文汇报》的“笔会”、“文艺百家”、“学林”,《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以及香港《大公报》的“艺林”、“大公园”、“文采”、“书话”,《澳门日报》的“新园地”、“艺海”等都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成为名版名栏,使报纸各具特色。这些副刊充满着华夏文化气息及爱国主义内涵,副刊成为一块文化绿地,报纸的文化品位因此而获得提升,拥有广泛的读者。不可想象,如果报纸没有副刊将会陷入一种什么景况。

办副刊,这是我国报纸的一个文化特色。据悉外国报纸最早没有副刊,我国报纸之所以最早就有副刊,这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副刊正是以我国优秀文化为土壤的产物。副刊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人材,差不多所有作家,他们的文学道路几乎都与文学副刊结下不解之缘。不少文学青年,由于副刊编辑的识拔刊登处女作而脱颖成名,登上文坛。作家因办副刊而闻名,而副刊又因作家而出名。所以副刊之繁荣,必然促使文学的繁荣,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历史证明,我国三十年代文学之所以异常繁荣,原因固然很多,但副刊的作用功不可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文艺副刊实际上是作家的培训所,是文学家的摇篮。副刊是属于文学的,对文学事业是有贡献的,其成就与业绩足可写进现代文学史而无愧。

回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大公报》之所以成为一流名报,在世界享有很高声誉,办报的悠久历史和坚持一贯的报格,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与其重视高雅的副刊建设也是分不开的。副刊最能显示一张报纸的特色与品位,可以说报纸不能离开副刊。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办报走向市场经济,不少报纸为了追求近期效益,不惜压缩副刊、改版副刊,甚至撤销副刊版面,让位于“时尚”、“休闲”以及广告,使一些本来所拥有的读者群体消失了,从而失去了报纸的品位和优势。这无疑是急功近利得不偿失的,有悖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的培养,实在不足取。

上一篇:以新闻方式提供服务 下一篇:晚报的自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