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汉语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

时间:2022-07-04 05:28:45

话说古汉语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

摘要:古汉语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学生容易混淆。正确分辨古今字与通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会古汉语。

关键词:古今字;通假字;古汉语

古汉语中我们经常见到通假字、古今字,可是有的学生对这两类字总有些分不清,现在我就将这两类字比较一下。

一、通假字

1.什么叫通假字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具体地说,就是本有其字而没有写,却借写了同音别字,应当写的字叫本字,借写的字叫通假字。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个人认为是古人的错别字。

2.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是指借字和本字古音的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如,“战国从衡,真伪分争。”中的“衡——横”(《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搦髓脑,揲荒爪幕。”中的“荒——肓”(《扁鹊传》)。

(2)双声通假:是指借字和本字古音的声母相同,韵母相近。如,“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中的“亡——无”(《温病条辨》叙);“厉者造焉而美肥。”中的“厉——癞”(《鉴药》)。

(3)叠韵通假:是指通假字与本字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如,“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的“见——现”,意思是表现。

二、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古今字是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种同一读音和意义的形体不同的字。先产生的叫古字,后来造的叫今字。

古今是相对的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如,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传·隐公元年》)——大,后来写作“太”。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僖公四年》)——共,后来写作“供”,意为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年》)——说,后来写作“悦”,意为高兴。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四》)——责,后来写作“债”;反,后来写作“返”,意为返回。

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1)词义引申以后,同一个字形表示的义项众多,为区别词义而另造新字,分担原字的部分意义。

(2)由于字形的假借,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字,为使假借义与本义能区分开来而另造新字,承担本义或假借义。

这些后起的新字和原字就构成古今字的关系。古字表示的意义多,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部分意义。字形上,多数古字与今字形体中有相同成分。

3.今字产生的方式

(1)多数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加形符而成。如,奉——俸、捧,采——彩,辟——避、僻、譬、嬖。

(2)部分今字是更换古字的形符而成。如,说——悦,赴——讣,被——披。

(3)少数今字是在古字基础上加声符或将古字略加改造而成。如,食——饲,大——太。

(4)个别今字完全改换了形体。如,伯——霸。

三、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时间的不同

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是初造字和后造字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如,“责——债”“反——返”。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则是同一个时期出现的,而通假字是研究同一时代汉字的通用情况,属于横的方面。如,“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中“乡”通“向”,意思是“从前”。又如“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中“支”通“肢”,意思是“肢体”。“乡”和“向”、“支”和“肢”是同时存在的字。

2.意义的不同

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如,“然——燃”。《说文》:“然,烧也。”这里“然”字的本义是“燃烧”。《孟子·公孙丑》:“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这里的“然”字被借用来记录与之同音的指示代词,意思是“这样”。所以“然”字就同时记录了两个词。为了分化“然”字的职务,人们又以“然”字为基础另造了一个“燃”字专门用来记录“燃烧”的意思,而“然”字就主要用来记录指示代词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久借不归者。在表示燃烧的意义上,“然”和“燃”就是一对古今字。

3.字形的不同

古今字有字形结构上的联系。

一种是以古字作为声符构成今字。如,“采——採”中“采”字的意义是指“摘取”,又用它表示“选取、搜集、开发、利用、神色、盛多的样子、古代指官”等意思。后来以“采”为声符加上义符“手”构成今字“採”专用“摘取”意思。又如“止”加上义符“足”构成今字“趾”。大多数古今字都表现为这种结构关系。如,“匡——筐”“然——燃”“益——溢”等。

古今字,由于造字时间不同,有先有后,构成了古今关系。如,“说——悦”,作“喜悦”的意思时,“悦”字借用了“说”,写作“喜说”“不说”,后因有了专字(今字“悦”)。

假借字和古今字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后来没有造今字。假借字大多是比较抽象的难造的文言虚词,如,“而”“我”“其”“焉”“自”等。“而”本是胡须,假借为转折连词;“我”本是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焉”本指产于江淮的一种黄色鸟,假借为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焉”的书写形式。假借字的特点是一经借用,就久借不还。久而久之,被借用的字往往另造新字,因此也就无古今可言。

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经历了假借阶段的,本无其字的假借是用组成的汉字做表音符号,去记录一个新词(新义),不管这新词、新义与字义是否有关。与原字义有关或者无关都可以导致古今字的产生。如,“莫——暮”,“莫”字本来的“日暮”义与它被借去记录的无指代词的意义就毫不相关。又如,“奉——俸”,“奉”字是两手捧着,恭敬地接受,被借去作俸禄的意义,两义有密切关系。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字若同另一个字存在古今关系,那么在今字产生以前,古字曾有被借去表示与之有关或无关的意义的假借阶段,虽然从六书角度看“奉”“莫”是用了假借字,但正因它后来造了新字“暮”“俸”,所以习惯上把这种字称为“暮“俸”的古字,而不说它们是假借字。

学习古汉语,掌握了通假字、古今字的异同点,对学习古汉语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的文化意识渗透 下一篇:黄裳,真正的文章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