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静境的营造

时间:2022-04-05 10:43:27

浅谈景观静境的营造

摘要: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加强景观意境的营造越来越成为必要。本文以中国传统审美思想“静”,就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空间处理、建筑处理、色光处理、种植处理,提出了一些思想和营造方式。

关键词:城市;景观;静境;营造.

“静”是中国传统审美理想之一,提倡应用主静的审美方式,去感受万物全真全美的本质。人们寻求解脱时的,自然而然的“静”的状态,体悟以静察动,以无观有;以无体有,而以静制动。苏轼说过“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是色空互化的审美效果,是以静为特色,引发“寂”与“空”的体悟,自然而感的无外物参扰的一种天然流露。即人籁,地籁,天籁,以天籁为主导,三籁相辅相成,人们才能体悟到静,追寻“静”的境界。

中国的传统园林景观在静境的营造上,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处理手法,它不仅仅停留于意境客体的创造表面,而且进一步介入景物的形、色、光、影、声、味等,拓宽了景观静境蕴含的深广度。

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在面对“弥补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整治市容环境,强化休闲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严格保护环境,建设发展环境”这样高强度的发展压力时,对景观营造静境只停留在“意匠”的层面上,少了对静境内涵的体悟。景观静境的营造应主要结合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的处理

景观空间给予人们的视觉享受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最原始的、最直接的,它对景观静境的营造处于支配地位。城市景观是一种空间艺术,它不同于绘画的二维平面、也不同于建筑的三维体量,而是一种多空间的聚合。人们在景观的多空间中活动,其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多空间流动的综合感受。因此,空间必须经过精心的组织、分划和调度,形成意境营造的空间序列,如同一曲乐章,讲究构成的章法,注重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等。

在营造景观静境的空间时,应以“亦内亦外”的中介空间处理为主。“亦内亦外”指的是虚空间与实空间相互形成的复合空间。具体处理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围合侧立面的作用力。景观空间大小与围合侧立面的比例,是营造静境的重要因素。景观空间越小,围合侧立面越低,围合度越紧凑,则静境化越高;反之,则越低。二是围合侧立面的内向性。不同的围合界面有不同的内向性,通常情况是,侧立面的封闭性越强,内向化程度则越低,空间性格越静谧。三是围合空间的渗透度。虚空间与实空间的相互贯通是增强静境营造的有力因素。

北京天坛景观的意境创造是“亦内亦外”空间处理的成功范例。天坛自坛西门开始,将神乐署、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实体空间与种植、铺装等虚体空间在意境组构中,总体组群层次,组构出“旷”的静境意象;又以“以圆象天”母题下从局部的层次空间组构出静的意象特点。其张弛有力的空间调度,为静境的营造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二、建筑的处理

建筑师景观构景要素之一,它自身是一种实存环境,其庞杂的内环境和外环境的组合,对静境的生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情景交融的小令,将文字衍生的意蕴推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建筑和诗不同。在意境的创造上,建筑受到功能、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创造景外之景的难度更大。

建筑对景观静境的营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虚旷处理。旷是开敞疏朗,散发外向的景观空间。这种景域特征,突出的是一个“远”字。建筑在景观必须取得景物的深远空间感,最大限度地拓展时域,虚化建筑边界,形成景域的寥廓悠长,求其静谧。二是虚涵处理。冯纪忠指出,“奥者静,贵在静中寓动。”建筑的入口处,大多运用隔的手法,创造入口奥如的境界。通过建筑、空间的隔蔽,取得景域之间疏密、敞闭等对比,突出景观的深邃。三是虚灵处理。虚灵是景与物做缥缈、苍茫的处理。具体做法体现将建筑在景观中“曲”化、“隐”化。古人早就指出:“静贵乎深,不曲不深也。”曲的作用避免景物的浅、直、露,有助于削弱建筑的宏大感,寻求“曲有奥思”的静境。布颜图说:“山水必得隐显之势,方见趣深”。建筑静境有藏露,有隐显,隔而不断,方有弦外之音。

三、色、光的处理

景观静境的营造,不但离不开一定的空间与建筑,而且离不开一定的色、光。色彩和光影随着人类审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具有特定的象征意味和表情意味。芬奇论绘画中提到,不同颜色的美,由不同的途径增加……青、绿、棕在中等阴影里最美,黄和红在亮光中最美,金色在反射光中最美,碧绿在中间影中最美。所以说,对色彩和光影的调度是景观静境营造的另外一个主宰。

景观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景与色,但追根溯源,它们都被包围在黑色和白色这两种“极色”之中。黑夜和白昼控制着所有颜色的表现力,黑白二色,即是明、暗两种光度的极致,在这两者之间,是其他彩色的色阶序列。景观静境在色彩处理中,无论是水墨还是重彩,都应以追求“无色之美”为上策。陈从周曾提到过,“园林中求色,不能以实求之。白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故园林当于无景处求景。”这段文字,言简意赅,将景观静境营造时的色彩处理,从内涵上进一步深化。

色和光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有意识地构建明显的彩色之光的空间,用以寄寓静得审美意味,暗示静境的审美情调,通过线、面、体、色和光等构建因素,引导人们做多角度、多方位的审美探寻,来品悟景观中的静境。

四、种植的处理

景观静境营造时,对植物种植的处理也是一个构成的强因子。处理景观植物种植时,好比欣赏郑板桥的画竹,使人们感受到的意境犹如“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

在配置中应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小自一花一木的品格寓意,大到景观整体的布局,依植物的生长特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调度植物的自然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静”在传统美学中,静主阴,主柔,主媚之感。人处于自然之理的恬淡寂寞,虚无无力的自由的精神境界,去感悟超理性的,超实用性的,超功利性的审美体验,以达到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融合统一,以把握各种具象事物的本相之美。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趋势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意境。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面对巨大压力,缓解放松时,景观静境营造将会成为设计的主流。文章针对景观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营造方式。即空间以围合侧立面做虚、实、中介的调度处理;建筑上做虚旷、虚涵、虚灵的处理:色光上追求无色之美;种植上调动植物的自然潜能等。在对景观静境的不断探索中,观念、手法等都在不断地发展着,正在形成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新的营造理念,这些将对现代城市景观的建造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夏昭炎著《意境概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4月

[2]侯幼彬著《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年9月

[3]宗白华著《美学与意境》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

上一篇:浅谈首饰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下一篇:浅谈影院动画角色造型中视觉符号的构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