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调控理念

时间:2022-04-05 03:24:37

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调控理念

【摘要】城市经济空间演化是指在环境约束下,城市经济活动导致的空间规模扩张与空间结构变化的过程。其演化具有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协同、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空间变化及空间结构有序变化等特征。这种演化受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度与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此,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应遵循空间演化与环境保护同步等理念。

【关键词】城市经济空间 演化特征 影响因素 调控理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作为世界经济的微观基础,已成为世界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关键。受城市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国际环境,以人为本的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约束等影响,①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呈现出新的特征。

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

城市经济空间系统由工业化、城市化、环境约束等子系统构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过程是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相适应协调机制的反映。城市经济空间演化表现出三个基本特征:

城市经济空间演化是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深化而不断协同的过程。城市经济空间演化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统一体,兼有经济性和空间性双重属性,而且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过程呈现出由弱到强的变化,它是一个生长过程,反映出一种动态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适应过程。

环境承载力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环境约束。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必然受其生态环境的约束。任何城市的空间变化,都是在一定时期内,该城市的生态环境空间保证自身功能正常发挥的条件下,城市综合进步满足其所能持续承载的城市经济活动的规模、速度和强度的阈值,②该阈值也就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环境承载力边界,它反映了人地关系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城市经济空间演化是其结构有序变化的整体呈现。城市经济空间是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从分散到集中、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适应过程,具有结构适应性、有序变化的整体性特征。城市经济空间与产业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集合体,其结构是多种约束下的一种有序变化,它的合理程度由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相互适应过程的整体水平决定,并在相对时间内,它表现为一种静态结构,在较长时期内,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复杂的、非线性的整体演化过程。

可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动力,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相互作用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环境约束,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城市经济空间演化机制

城市经济空间演化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化推动的结果,体现在构成城市经济空间的重要内容之一的产业区在城市空间中比重的提升与占地面积的整体区域性扩张,以及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城市人口的增加促使了城市交通、住宅等功能性空间的不断扩张等方面。

产业区域性扩张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产业区的变化,成为城市经济空间扩张的基本动力,并决定了城市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方向。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城市中心区工业的外迁与中心城区的CBD功能化建设,前者带动了城郊城市化的提速与工业化的发展,后者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经济空间的外延扩展;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的兴起,不但扩大了城市经济空间的占地面积,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调整与城市产业布局的变化;③进入21世纪,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提升及城市文化的兴起,使城市经济空间由工业主导型走向消费主导型产业布局模式,城市居民不同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城市人工生态景观的建设,带动了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即城市功能区的重构与多样化重塑了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城市化空间扩张机制。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不仅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化既影响了城市经济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也改变了城市扩张的规模与速度。随着城市化的深化,城市居民对交通、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的需求不断加大,促进了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催生了不同类型产业区的出现,改变了城市经济空间结构,也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

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度。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特性决定了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内在性质,也决定了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规模、方向和水平,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在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城市经济空间演化规律。城市发展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程度、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程度及其环境的约束性构成了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核心要素。城市工业化程度,是由城市竞争力、生态环境等要素直接决定的,要素间的互动作用使工业化不断深化,进而提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程度。城市化反映了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是由城市地租、城市竞争力、城市功能区布局、交通通讯与社会进步等决定的,这些要素相互间不同的作用水平决定了城市化模式的不同,而要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必须促进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合理度、改变目前城市地租的结构、改善城市的交通通讯,使城市具备更有效的容纳空间。

生态环境承载力。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其环境载体,环境即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资源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外部约束。工业化城市化环境约束构成了一个影响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同度的核心子结构。工业化程度带动了城市化水平,导致了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城市发展的相应政策,引起了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而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又会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间的作用能力,这又会引起城市发展环境产生变化。可见,城市的生态环境空间既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约束机制,也是其演化的助力。

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调控理念

空间演化与环境保护同步理念。环境在城市经济空间演化过程中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实现的基础,在城市的经济运行和功能实现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经济空间演化中环境的功能包括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活动提供自然资源,环境介质对废弃物的吸收以及为城市的发展及居民的舒适生活提供环境服务。城市经济空间无序扩张往往会使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环境,使城市整体演化处在不可持续状态。在城市经济空间演化中,不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同步,必然导致城市扩张的“无边界”,陷入过度膨胀与环境反噬。因此,环境保护对于以工业化与城市化为内核的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重要性不存在任何争议,④环境为城市经济空间的演化中提供所需的资源、吸收废弃物和维持城市生存等,这是重要的基础,也是演化的约束。只有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合理性与持续性。

技术创新与进步引导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理念。技术创新及进步与城市化、工业化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关联效应。⑤技术进步直接影响着工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决定了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城市的集聚性与流动性是技术创新与进步的重要基地,技术外溢则是通过城市网络实现扩散效应,这也促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城市经济空间的演化。因此,建立城市经济空间中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以引导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合理化,才能有效地避免过度城市化导致“城市病”的出现,而且技术创新引导下的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可以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城市竞争力。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理念。城市经济空间演化是环境约束下的城市经济活动空间规模扩张与空间结构变化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二者间不断融合,形成内在共生关系,并建立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具有较强保障的产业空间和地域空间形态演进过程。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进步。在城市经济空间演化中,产业政策具有直接影响工业结构与工业化水平,并通过对城市地租与工业结构影响城市化的作用,因此,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理念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城市的专业化、网络化与集聚性、流动性等的深化,可实现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合理度的提高,并促进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方向和水平。

【作者分别为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春工业大学合作经济研究所教授;本文系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41140015】

【注释】

①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②郭俊华,蔡雯,杨畅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对策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人文地理》,2009年第6期,第59~62页。

③王慧:“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机理及空间效应”,《城市规划》,2003年第3期,第20~25页。

④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统计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集成环境与经济核算》,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⑤程开明,李金昌:“中国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关联性的动态分析“,《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3期,第666~672页。

上一篇:从壹基金看我国民间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困境 下一篇:“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