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复古主题在影视服装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05 04:56:10

浅析复古主题在影视服装中的运用

摘 要:以复古为主题的设计通常强调对于本地域及民族的文化艺术的继承、再现和发展。复古主题之所以会经久不衰,一方面出于人们对服装历史的怀旧情节;另一方面则是审美距离的使然,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而这种适当的距离便成就了复古。本文以服装艺术风格为脉络,分析了复古主题及其在影视服装中的运用。

关键词:复古主题;影视服装;艺术判断

中图分类号:J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48-01

一、什么是复古主题

复古主题通常取材于公众熟悉的社会性象征或较为典型的艺术风格,这易于被大众所理解和广为接受。复古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完全严谨的遵循古训的重复,另一种则是以特定时代的批判眼光来诠释过去。然而,影视服装中的复古或许更倾向于前者。不同于一般的复古艺术创作,其更多的是要考虑时代背景、人物形象、身份地位等等。

二、复古主题在影视服装中的运用

(一)影视服装中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泛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艺复兴,其表现为理性至上、借古喻今,具有典型的复古内涵。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同时,被宽泛地引申为经典的、最佳的、无可取代的风格,又被称为泛古典主义。而二十世纪泛古典主义也是对古典的一种复古。

影片《城市广场》中英国女演员蕾切尔·薇兹身穿类似于古罗马时期的爱奥尼亚式长衫和托噶,白色亚麻布料,显得十分庄重、圣洁。1996年由英伦玫瑰凯特·贝金赛尔主演的影片《爱玛》,剧中服装是新古典主义的具体表现,帝政风格服装是19世纪拿破仑一世时期的典型映射。及乳的高腰设计,线形具有明显转折的袒领、短袖、裙长及地,用料轻薄柔软,色彩素雅,装饰较少。

影视服装中的古典主义主要表现为高腰线的长裙。以突出自然人体的悬垂性设计为主要特征的高腰长裙,不仅能修饰身材比例和平衡视觉冲击,而且能塑造饱满挺拔的胸部,平坦的小腹,修长的双腿,展示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段,举手投足间散发着简洁、自然、典雅的古典气质。

(二)影视服装中的浪漫主义和泛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女装强调细腰丰臀的X造型,饰带、花边、花结等复杂繁琐,是更加夸张矫饰的巴洛克服装的变异。女装中的沙漏式廓形和泡泡袖、灯笼袖、羊腿袖,极度夸张的肩部造型,圆台型裙裾,娇柔的色调以及纷繁的装饰均是复古的重要元素。而泛浪漫主义是借鉴浪漫主义的装饰手段和局部细节来加以诠释。泛浪漫主义风格强调女性化,它代表着一种自发的、形象的、直觉的、想象的观点和态度。这种新浪漫主义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浪漫、妩媚、性感、柔软乃至奢华的气息,一种向最原始、最基本的浪漫要素的回归。

影片《年轻的维多利亚》呈现的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服装非常考究,极尽华丽和繁杂。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裁剪、褶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影片中,维多利亚从少女过度到女王,人物身份的转变也在服饰上体现出来,从娇艳可爱转向华贵端庄,女王的成长被编排进了设计师所创造出的一场场炫目的宫廷服饰秀。

(三)影视服装中的巴洛克、罗可可和后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是一种豪华大气、激情奔放、强调动感的风格,它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追求不规则形式,并赋予了一定程度的亲切感和柔美度。巴洛克式的衣裙特点是松垂、多褶、曳长,比文艺复兴时期多了几分柔和、自然、大方,且富有浪漫气息,更加显露出了女性的自然娇媚。服装上不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部造型,都是注重强调腰身和曲线,从而塑造出女性魅力。而罗可可艺术则偏好色彩艳丽与优雅装饰,与巴洛克的雄健奔放所不同的是一种轻松活泼却又矫饰的生动。

影片《绝代艳后》再现了18世纪法国女人的奢华和优雅,玛丽王后美艳性感,摇曳生姿,而那精致立体的紧身胸衣不仅撑起了她的高傲和威严,而且紧紧包裹住了她的绝代风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把女性身体的自然形态当成了必须矫正的东西。夸张的裙撑、打褶的花边、繁复的缀饰、低胸衬裙、印花布料作为设计元素,在造型设计上多为古典优美的X廓形,强调裙摆和袖子的层次感和装饰美。最终要把女性身体从腰至肩塑造得几乎像一个V形的花瓶,通过把腰至胸的部分尽可能的缩小裹紧,来达到突出的效果,以此来显现女性特征。影片《绝代艳后》是一场视觉盛宴,它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罗可可式的服装美,塑造出一个立体、生动、丰满、俏美的女性形象。

三、结语

复古主题的服装设计是通过对素材多样化的处理和表达,抱着缅怀旧时代精神和形式的态度,把悠久的历史文明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形式谱写在服装艺术中,用传承与创新的视角来诠释一种独特的时尚态度和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试论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下一篇:浅谈徽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