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丧葬习俗

时间:2022-04-05 01:02:56

彝族丧葬习俗,各支系大同小异。

老人死亡后,鸣枪放炮以示悲哀,通知村内亲朋家有丧事,村内亲朋知道后,及时到场帮助料理后事。派人向死者后家报丧,同时扭死母鸡一只(俗称落气鸡),以祭奠死者亡灵,其子女在死者未落气前要抱住死者,听死者最后给后人留下的遗嘱(俗称接气),并用红纸包好银子放入其口内,(俗称含口银子),同时子女跪拜在死者前面烧钱纸3斤6两。然后子女用热水为其净身,表示子女对死者尊重,同时也表示洗除死者在尘世间的烦恼和罪过。意为人洁身而来洁身而去。

净身完毕后,更换寿衣,寿鞋,寿帽,要去除衣服上的扣子。以棉纱线按死者的年龄减去子女个数后,所剩的数目的根数束成腰带。穿戴完毕后,移放在灵床上。

死者在当日之内入殓,八殓后,棺材四周要用松香溶化严实封闭。八殓前,棺底按照死者年龄一岁一碗放草木灰,灰上铺棉纸数层,上置被盖入殓,入殓时死者后家人必须到场,瞻仰后确认正常死亡方可入殓,八殓后棺材大头要朝屋内停放,棺材缝隙要用棉纸封好。在棺材下面点一盏长明灯。

在发引前不能熄灭,同时请彝族“毕摩”择吉日出殡安葬,出殡安葬时间确定后,派人向亲友报丧,本地彝族称“赶亲戚”(也叫报丧)。一般只赶主要亲戚。如死者的后家,女婿家、舅家,其他亲朋不会专门告知,得知消息后,均会自发参加出殡葬礼。

“赶亲威”一般去二人,在路途中带有叶的树枝到所赶亲戚家。示意到出殡时,可以带叶数的人参加出殡安葬仪式,到亲戚家门前要休息一会儿方可进入其家,亲戚看见树枝后即知是报丧讯。递给报丧者一碗清水,报丧者接水后即将水反泼于身后,以示把死者亡灵拒之门外,并告诉出殡安葬时辰,报丧者必须在亲威家吃顿饭。饭前还需先向门外泼水饭一碗以示对死者的敬意,让其先用餐。待报丧人走后,及时准备参加出殡葬礼的有关事宜,到时邀亲朋参加出殡和安葬仪式。

彝族丧俗活动较为复杂,一般是三天。

发引两天前,在丧主家附近选一块宽敞场地,措建一个青棚,青棚一般用青松树搭建,大小一丈左右见方,无青松地区也可以用栗柴树、香樟树代替,但在正中必须加一棵青松,上面装饰其它木材,竹、过山龙等所饰。

青棚从中用毛草分成两隔,一隔停放死者棺材,棺材上面覆盖后家和女儿所带来布料。一隔供男孝子磕拜谢礼用,棚腰处箍以竹篾编制成的花莲,六十岁以上的满绕,六十岁以下的半绕。饰以四寸许的圆柏树和刺黄柏木片若干,青棚本地称为丧棚。

发引前的前两天把青棚搭好后,把棺材移置丧棚,本地彝族称“出丧”。从家有丧事后,孝子们头戴白布,腰系麻绳,俗称“戴孝”。当晚杀牛或杀猪拜祭死者,在宰杀前,把要宰杀的牛和猪拴于青棚上,孝男孝女要跪拜在青棚前,孝子们用两指在牵牲口的线和绳上各刷三次,以示把该牲付给死者。尔后在毕摩带领下,将牲口牵上绕青棚三圈,再由毕摩交代亡者。

出殡后子女要昼夜守候在灵旁。第二天中午,在丧棚周围挂出三树花钱,桌上供有酒饭菜,毕摩头戴小篾帽,帽顶挂一方白布,坐于棺材大头侧的凳子上口诵经书,其声如歌。在离青棚不远处,亲朋来的路边,放一个升斗,里面装满玉米或者大米,供插香使用,放一方桌,桌边上钉两个带有权的木桩和一根横杠。横杠上串有猪(牛)头、脚,尾、心肺,象征一头整猪(牛)交付给死者。

引发前一天,死者的子、侄媳妇要在丧棚后站成一排(俗称“站场”)。每个站场人后家要来2人为其罩伞,穿上彝族传统服饰,头戴凤冠,身披霞披,面前挂银坠牙签,同时还戴上各种佩饰,穿戴整齐,男孝则在青棚空地一边,等待给来拜祭亡者亲戚朋友谢礼,死者老伴坐守棺边。下午丧主举行家祭。前来拜祭亲朋好友,不分次序陆续进场。来拜祭亲友邀约若干人同来上祭,少者自己家人来,多者近百人,祭拜时一般有祭幛、酒,肉饭类拜祭。

一般不用果碟,拜礼特亲近者送屠宰好的整猪,活羊、活鸡,活鸭,活鹅,同时亲朋除帮助搬运所送拜礼外,还要进行把式,舞狮表演。进场时火枪鞭炮齐鸣,把式狮子共舞。大号、小号与锣鼓齐鸣,非常热闹。进场时有个重要环节,玩大刀者,首先要用大刀把升斗上的毛人砍飞,即该亲友家的把式表演开始。若是死者后家到来,主家祭拜必须带众孝子到寨子边跪接。

晚上祭拜(也称回丧),主管的人带着孝子帮忙亲朋人,敲锣打鼓。抬上一坛米酒、大米、猪油,烟丝、茶叶到上祭者住所跪谢请其晚上再来祭拜。同时各倒三碗酒,作揖三次互敬,在分别作揖三次送上所带来东西,作为夜宵之用。回丧时必须由老后家先进场,其余不分主次。回丧除祭拜亡者外,更主要是在青棚周围玩把式、舞狮。

一夜陪伴已故者,意在亲朋明天将永远离开,在离别之际不舍昼夜陪伴,告慰他的灵魂。在表演过程中,特别是有多家亲戚同来时间,往往各使出绝技吸引观念,相互竞赛。

表演结束孝男还要再次迎接老后家来守丧。

守丧时,丧主要供食物+在饮酒宵夜时间,相互用歌声表达对亡者的哀道。如是亡者在世时,子女不孝,后家往往借此机会批评其子女。直至天将拂晓方散。天将晓前,毕摩按照传统习俗口念《送魂经》带着孝男孝女和敲锣打鼓鸣唢呐的亲朋,孝男孝女各手持一柱点燃的香绕丧棚三圈,绕毕,所有孝男孝女在灵前举行跪拜仪式,拜毕敲锣打鼓鸣唢呐,沿死者将要安葬方向死者亡魂送去,直至村外,表示把死者灵魂送去他刚去的地方。然后静静回到丧家,途中不得大声喧哗。

发引前,要把带有猪肉扇子骨送给死者的舅家,双方互敬互拜,表示交牌,以示亲戚关系可以到此结束,但大多数仍然保持原有的亲戚关系。

午饭后,站场女孝的卸妆,放下三树挑钱,毕摩手持宝剑刀边念诵有关经文边砍棚,搭众的人把丧棚推倒,然后抬棺上路。途中孝男孝女三次伏在地上,让棺材从上面通过,前两次面向村外,最后一次面向村内,(俗称“搭桥”)。

沿途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火炮,前往墓地方向,边走边选择适当地方休息,同时向死者的女婿讨酒喝,边喝边唱,俗称“喝姑娘酒”。在送葬过程中,彝族人不丢纸钱,因为彝族本为云南土著民族,这里的土地是彝族人首先拥有。不需要丢买路钱。在阴间也能够畅通无阻。

葬地的选择一般聘请风水先生选择吉地。安葬时,挖穴深一般50厘米左右,因为地势而言,可以适当改变深有浅,常以坟头同对面山峦取同一水平为准,下葬前,在墓穴内地面用米写下“荣华富贵”吉语,放一只公鸡入内,若啄米视其首先啄那一个字的米,以示后人的发展方向。

死者葬下的当晚,孝男孝女要向坟地送香火饭菜。送到村头,次日晚送到半路,第三晚送到坟地处。

出殡次日,要请后家人烧丧棚,毕摩要为死者制作灵牌,用布和五色线缠裹,做成亡者灵牌,毕摩将灵牌交给死者长子或者叔伯,郑重其事的背上楼挂在梁上供奉,结束亡者丧葬仪式。

上一篇:木偶戏(一) 下一篇:寻找自己的坐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