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区经济发展透析

时间:2022-04-05 12:50:15

新时期地区经济发展透析

作者:汪威毅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泉州的经济结构中,县域经济的特征明显,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泉州的支柱产业形成途径以发展分散的民营经济为主,通过示范效应形成“一县一品”的县域经济,最终形成泉州的五大传统产业集群。这种集群有规模效应,但地理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各县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形成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韦伯指出,任何产业布局都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原材料、燃料、动力、水、电、土地等条件能否满足布局要求;劳动力的供给及质量;运费的高低;市场的大小。为使泉州的产业集聚既有利于协作,又不过度集中。泉州应该改变原有的产业组织模式,使原来的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变成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五是泉州的民营经济依靠自身的积累,已经在资本和技术要素上有一定的提升。根据倪鹏飞的指标评价[5],2008年在中国(包括港澳台)的全国51个经济较发达城市中,泉州的软件与硬件实力指标的排名如下。硬件指标中:资本数量(丰富)指标泉州排在全国20名以内;资本质量指标泉州紧随香港排名全国第二位;资本获得便利性,泉州排在香港、东莞之后名列全国第三。在经济发展状况方面,泉州在全国的排名也较靠前,如结构竞争力排名全国第26位、环境竞争力排名第35位、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名第36位。但在软件指标方面:人力资本与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区位竞争力指标,泉州在全国51个经济发达城市的排名靠后,其中科学技术竞争力排名第43位、人才竞争力排名第45位、综合区位竞争力排名第47位。通过对泉州经济发展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通过长期实施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低要素结构型,实现要素结构提升后,泉州的产业正在向具有一定的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变。也就是说,泉州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过程,并逐渐形成和积累一定的资本要素,必须对此选择一种更适用的发展模式。这种要素禀赋升级的结果,正是“泉州模式”得以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基础条件。

泉州制造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传统制造行业是泉州经济增长的支柱吴争程运用霍夫曼理论[6],分析泉州的产业结构。通过测算各产业部门与泉州GDP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各产业对泉州经济增长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测算的结果来看,传统行业仍是泉州经济增长的支柱,对泉州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二)新兴制造行业发展提速进一步考察2000年以后,泉州各工业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如表1。进入21世纪后,泉州主要制造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都已超过泉州GDP的增长速度。但是可以发现相比传统行业,新兴行业中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的发展尤为迅速。只是因为,新兴产业在泉州产业结构比重中的基数很小,它们的迅速发展并没有明显优化泉州的产业结构。所以泉州面临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艰巨任务。

泉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处于较低层次,是泉州产业的重要特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泉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远未解决。不管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还是逐渐发展起来的重化工业,都是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能,高环境成本、低环保效益的产业。因此,泉州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主要依靠劳动和自然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知识和技术的投入转变,从资源耗费型、环境破坏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此可以从泉州的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泉州的产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现状来认识。(一)泉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瓶颈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是典型的传统发展模式,与全国一样,这种外延发展的模式难以得到改善,必须从数量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转变。1.泉州的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较低 研究泉州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增加值率与资本产出率,可以基本反映泉州的工业生产效率。(1)泉州市的工业增加值率偏低。表2和图1反映泉州市的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率的关系。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较,反映在单位工业产值中,能创造多少新的价值。表1-4的数字显示,自1995年至2009年15年来,泉州市的工业总产值从734.33亿元增加到5695.86亿元,15年增加到7.76倍;工业增加值从69.81亿元,增加到1440.65亿元,增加到20.64倍,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接近3倍。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率呈现出逐步稳定提高的趋势。从1995年的不到9.51%提高到2009年的25.29%,15年增加到2.66倍。图1直观地反映泉州的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的二者的比较结果。但泉州的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5%左右,既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也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9年年底,我国的工业增加值率是26.8%,世界平均水平是35%,发达国家是40%[7]。反映泉州的工业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泉州市的工业资本产出率有所提升但不稳定。资本产出率反映工业的资本存量与工业增加值的比率。而资本存量,是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扣除当年的折旧,即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加上当年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之和。由于资料可得性的限制,我们这里的分析以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近似替代工业固定资产净值。泉州市从1995年到2009年,由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快于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工业资本产出率也有明显的提高,从1995年的30.94%提高到2008年的52.15%。但2009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泉州市也加大了工业投资,资本存量从259274亿元,增加到320807亿元,一年里净增长了23.7%,这种增长速度是泉州工业发展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工业资本存量迅速增长的结果,是资本产出率的明显下降。2009年,泉州市的工业资本产出率比2008年下降了7.24个百分点,这也是历年来绝无仅有的。分析以上三个相关数据,从1995年到2009年15年间,泉州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率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5%左右,工业的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在同一时期,泉州的工业资本存量增长14倍多,而工业增加值增长20多倍,使工业的资本产出率有较大的提升,从30%左右提升到50%左右。这说明当前泉州市表现出来的仍然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其动力不仅来自要素投入的快速增加,而且来自技术进步等带来的效率改进。但是如果持续增加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资率,必然呈现递增态势的同时,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的下降和资本产出率的下降,如2009年的情况所示。可见,泉州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不能主要依靠投资增长来拉动,必须十分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通过扩大资本投入发展经济的这种外延式增长也是低效益的。2.制造业大而不强,企业强而不大 泉州经济的优势主要还在制造业。泉州的经济主要由制造业拉动,但泉州的制造业也存在与生俱来的弱点,可以归纳为:泉州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企业强而不大。(1)泉州的制造业大而不强。泉州的制造业有强的一面,体现在:传统制造业规模较大,某些产品的产量,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些产品如男装、运动服装等,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主导市场的能力。泉州的产业不强,主要是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或者是处于低端的产业。泉州的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主要表现为主要产业尤其是产业集群大都集中在传统领域、多数产品处在价值链低端,还有相当数量的贴牌生产,低成本竞争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泉州的企业强而不大。泉州的企业强,表现在以下方面:在产品价值链上,已经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占据了价值链的一些高端环节。如在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的销售、品牌建设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制造环节上,由于所使用的设备的先进性、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劳动生产率有相当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泉州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泉州纺织鞋服企业长期以来以内需为主要市场,外销比重不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小。而通过在国内的销售网络建设和创立品牌提升竞争力,使泉州的纺织鞋服企业在危机初期受到的冲击较小,在抵御危机中止跌回升速度快,幅度大。并且由于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在今后进一步扩内需方面可以比其他地方的企业快一步,抢先机。但是泉州企业不大,主要指泉州传统产业的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还比较大,表现在几个方面:泉州的企业规模偏小,既是产业难以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形成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的重要因素。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较,泉州的企业管理相对落后,品牌的价值和产品附加值都存在较大的差距。3.泉州的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传统制造业一样,泉州的制造企业也遇到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市场饱和、出口退税率下降、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加大等一系列普遍性的问题。这样的产业质量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压力增大时,发展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摆脱泉州制造业发展的困境,要求我们找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解决当前产业结构中科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本文不赘述。

结论

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泉州经济,30多年来延续着一条通过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形成泉州经济的基本构造和传统优势。虽然泉州目前已经逐渐形成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要素优势,但由于发展中存在着人才、科技和综合区位上的劣势,也缺乏强大国有经济的支撑,泉州的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受到限制。体现在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等重要指标上,均弱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不稳定增长趋势。同时,泉州传统发展模式对资源与环境的高度依赖,也制约了泉州经济的进一步快速稳定发展。以上所有这些经济现实,决定了泉州市在“十二五”期间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必然性。

上一篇:体育经济发展中的成效透析 下一篇:当前生态经济成效的实证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