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导师制的思考

时间:2022-04-05 12:45:18

关于在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导师制的思考

摘 要:当前,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为了贯彻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试点实施了导师制。本文阐述了导师制的起源、高校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的重要性与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院 导师制 思考

课 题:本文为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课题编号:ZJA2013017。

一、导师制的起源与现状

大学生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曾于1929―1931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费巩教授,最早把大学生导师制从牛津带到了中国。1940年,竺可桢主持浙江大学时,每位学生可以自己选定一名教授为导师,导师要经常找他谈话,从治学、做人等方面给予指导。

我国引入导师制虽然早,但真正确立则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博士生、研究生的培养中采用了导师制教育模式。2000年初,浙江大学全面推行大学生导师制,接着北京大学在2002年也推出了大学生导师制,2004年以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依次推广,随后许多高等院校开始导师制实践。这一教育制度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教育部门的关注。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校数和学生数都接近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一半,国家与省教育部门也开始关注高职院校实行的导师制。

二、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发展现状

1.一些高职院校试点实施了导师制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国内高职院校也在探索实施导师制教育模式。从几个学院实施导师制的情况看,实施导师制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进步,导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特长、爱好和职业培养方向上,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面。但导师制的实施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于导师制的管理制度与机制都不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大范围推广。

2.一些高职院校在某些方面实施了导师制

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专业专向培训、顶岗实习与就业指导、专业指导方面实施了导师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实行“大班上课小班辅导”的授课方式,第三学年用10周左右的时间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综合项目的方式进行专业专向训练,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可以预约老师交流、研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进行了全程就业服务与指导,从顶岗实习开始,每位学生都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要定期到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与进行指导,并且对毕业生开展3年的延伸服务,学生毕业3年内学院老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进行指导;我院为了增进师生交流,促进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指导,采用了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与班主任的形式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采用兼职班主任的形式进行班级专业指导由于没有相应完善的制度与激励措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由专业老师承担班主任,又由于班主任要承担所有班级事务性的工作,还要承担教学任务,时间与精力都使班主任无法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三、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是构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和体系的有效探索,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需要。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导师资源相对缺乏,导师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等。

1.导师资源相对缺乏

导师制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知识技能和做人做事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导师相对较少,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从事应用研究和对外服务等多项工作,这样,高职学生人数多,教师工作量大,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2.导师制度不健全,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制度相结合。从一些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情况看,由于没有明确辅导员和导师的工作职责,导致两者之间部分工作划分模糊,不仅导师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认识不清,而且高职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也开始出现拖沓和扯皮现象,影响了高职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效率,不能够有效实现导师制建立的初衷。

3.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是导师制有效运行的机制保障,也是充分发挥导师工作积极性的载体。当前,由于高职院校缺乏科学合理的导师制绩效评价体系,导致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担任导师后所开展的工作并没有被计入工作量或其他教学工作相比津贴还是相对偏低,影响了导师的工作热情。

四、建立高职导师制运行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要实施与推行导师制,必须在导师队伍的建设、导师的职责、导师的聘任制度、导师的考核与激励等方面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高职学院要实施导师制,必须加强高职学院的师资建设,名师出高徒,任何教学模式的实行,都要依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实行导师制,需要加强培养一批思想道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导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而合理的学生与导师比例最好控制在10~15人,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导师制的实施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

2.明确高职导师职责

导师制要能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明确高职导师的职责,必须明确“导什么”和“怎么导”这两个问题。第一明确导师“导”什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导师应明确该指导的基本任务,要从入学、到专业学习、人生规划、思想引导、就业指导进行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引导。第二落实导师“怎么导”。

3.制定导师聘任制度

导师制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选配。高职学生的导师必须是思想道德高、工作责任心和专业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师资的情况从教师的职称等情况制定选拔制度。学院可以通过校园网公布导师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研究成果等,使学生了解每位导师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并提交选择意向。学校将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统计,交给相应导师,导师再进行选择,最终完成双向选择,确定指导关系。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导师制顺利运行的基石。高职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导师“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表现,实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导师互评、系部评价和学院评价等。在具体量化考核指标时,可以参考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参加比赛的获奖情况、学生就业的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同年级学生对导师的评价以及导师的工作成效、态度等方面。

5.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导师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导师的工作实效。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公平、公正、公开的导师考核和奖惩机制,是导师制有效运行的基石。高职院校要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导师奖励基金,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导师进行奖励,高职院校要每年评选优秀导师,并予以公开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要深入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谈话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导师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并跟踪检查其工作转变情况,切实保障导师制的实际效果。

五、在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推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实行大学生导师制势在必行,导师制是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之一。

1.导师制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在学分制下,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设计成长过程的管理,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必须建立起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机制。因此,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建立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2.有利于根据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有利于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在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导师的介入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了解相关专业的特点、发展动态及社会需求情况。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和个性、志趣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和发展计划。

3.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班级;专职教师负责专业课程或公共课程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接触点一般限于在课堂上,他们分属不同的战线,一般情况下“不相交错”,容易导致相互分离,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导师制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分离”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的导师制处在起步探索与试点阶段,要全面实施导师制,要发挥导师制的有效作用,必须在导师师资建设、导师的聘任、导师的职责、考核与激励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并要不断建立完善长效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晓红,王敏,强添刚.“1+1+n导师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2]刘斓.高职导师制度的实践与问题反思[J].教育与职业[J].2013(6).

[3]徐建华.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正德学院学报,2011(12).

[4]农琪.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导师制度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1(5).

[5]任春娇.英国导师制的经验对我国硕士导师的启示[D].沈阳:东北大学,2010(7).

[6]梁荣.论班导师制的实施[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6).

(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