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爱的枷锁

时间:2022-04-04 11:36:44

家谱图是家庭治疗的一种重要技术,它是家庭结构和家庭发展历程的具体表现形象。以线条、符号的绘画代表家庭成员组成与生活历程,是家庭结构与发展历程的形象体现,并在提问的基础上绘制符号与图案。咨询师根据图像,依靠直觉和经验来探索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线索了解家庭的结构与发展历程,形成咨询背景,判断解决问题的线索,启发咨询家庭自己寻找线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下是笔者利用家谱图技术改善一例亲子关系问题的案例报告。儿子与母亲因为爱而被困住,而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家谱图技术,帮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爱,重新寻找各自独立的空间。

一、咨询过程

吴女士,一名初中二年级男学生的母亲,高中文化,公司职员。韩某,男,14岁,是吴女士之子,初二学生,与母亲一起因为亲子关系问题前来咨询。

在第一次咨询中母亲叙述孩子在进入初二后,学习成绩下降,不愿回家,不愿与母亲说话,常常去同学家,上网,打游戏,在学校听课也不太认真。老师请求家长予以教育,母亲与他谈话,不愿意听,亲子关系出现恶化。

儿子自述进入初中以后,不愿别人老那么管自己,母亲对自己嘘寒问暖,每顿饭都要问自己吃什么,只要回到家就问今天在学校学得怎么样,好像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小的时候,还是能接受的,那时感觉妈妈关心自己,现在问得这么细,管得这么多,就觉得在家里压抑不自由,所以老是出去到同学家,觉得同学家没有人管,自由自在,舒服,希望母亲以后不要问那么多。

在这次咨询中,笔者主要采用倾听与共情技术,与母亲、孩子都建立了较好的咨询关系,他们也觉得自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咨询。

经过这次咨询,心理教师初步诊断家庭存在亲子关系不良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孩子进入青春期,母亲对待孩子还用以前对待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孩子对母亲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并造成了情况的恶化。我对母子俩建议,第一步先反思母子关系,在关系良好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学习问题,母子俩也同意了我的建议。

在第二次咨询中,笔者首先与来访家庭交谈近一周的情况,母亲告诉心理教师,昨晚上孩子又很晚回家,丈夫也不管,说起来母亲开始流泪。

笔者提问:我感觉到,妈妈常常感觉到孤独,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母亲说:我从小就是这样的,没有人疼没有人爱的。

在她这句回答的提示下,我开始探索她的原生家庭,并请孩子协助,绘制母亲的家谱图。下面是已经绘制出的家谱图。

在上图中,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来访者绘出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所有家庭成员。在图形内标上年龄、职业、学历、疾病等信息,图案之间的线条代表家庭成员的关系类别和远近程度,线条连接表示夫妻、兄弟姐妹或亲子关系。实线代表关系亲近,虚线代表关系疏远,曲线代表关系纠结;线条多代表情感投入多,线条少则代表情感投入少。

从家谱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母亲在原生家庭中是长女,奶奶早年丧父,独立守寡,历经千辛万苦把儿子(吴女士的父亲)抚养大。父亲对自己的奶奶非常孝顺,奶奶晚年患病,父亲立刻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回家寸步不离地照顾母亲。奶奶有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吴女士出生后,非常不高兴,对儿媳妇不满。所以,吴女士父母亲的关系一直很疏远,即使四、五年后吴女士弟弟诞生,情况也未见好转,父母亲关系疏远的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弟弟诞生后,吴女士的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小儿子,对吴女士较为疏远。吴女士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无法原谅母亲,高中一毕业就离开家庭,自己闯荡,多年来很少回去看自己的父母亲。

听了吴女士的叙说后,心理教师问了孩子的感受。他说,以前只是感觉母亲管得太多,十分腻烦,今天听了母亲讲述自己的经历,没有想到母亲心里这么苦,以后还是要听妈妈的话,多理解她一点。

笔者请他们回去,一起讨论母亲的家谱图,请儿子多安慰母亲。

在第三次咨询中,来访家庭来到咨询室后,感觉到母亲表情上有一些大的变化,脸上有时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儿子也能多说一点

笔者把家谱图拿出,再次和来访家庭讨论。当问起吴女士父母亲的情况,吴女士说起自己的母亲时,仍多怨责,说:“她老说自己孤独呀,不容易呀!”笔者在这个时候接口说:“是的,我感觉你的母亲确实是很孤独。”吴女士听了非常惊讶。笔者请她看家谱图,说:“你看,您母亲这辈子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亲,但是,她一辈子都没有得到你父亲的爱,你父亲把他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母亲。”

吴女士看起来非常震动,看着自己的家谱图半天没有说话,笔者感觉她已经看到了自己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自己家庭的另一面。笔者接着说:“你看,你这辈子最应该爱的人是你的丈夫,可是,你和儿子的关系这么紧密,把你丈夫扔到了一边。你有点像你的奶奶,也有点像你的妈妈,你希望你的儿子以后也像你的爸爸和你的弟弟一样吗?”

来访家庭沉默了一会,韩某说:“妈妈,你是应该多关心爸爸,你不要老盯着我。”

最后笔者给予建议:孩子已经长大,不能再用小时候的方式去管孩子。作为妻子,最亲近的人应是丈夫,夫妻俩有和谐的关系,才能形成合力,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然后,引导母子俩定了一个协议,要求母亲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但是,孩子离开家要告诉母亲,而且必须在母亲约好的10点半之前回家。家里周末开通网络,尽量在家上网,但上网时间要有所限制。母子俩最终达成了此协议。

二、反思

在来访者的家庭图谱绘制中,可以发现家庭治疗中所说的三角关系。而且有多代传承过程:

吴女士的奶奶因为早年丧父,把所有的感情寄托在吴女士的父亲身上,形成非常深的纠缠,以至于吴女士的父亲对自己的妻子感情较为冷淡。

吴女士的母亲与自己的丈夫感情疏离,又有重男轻女思想,把所有的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使吴女士的成长过程非常艰难。

吴女士自己由于内向、封闭的个性,与公婆相处困难,同时造成与丈夫相处也困难,又由于自己的成长过程艰难,自然会把所有感情都投放在儿子身上。在儿子小的时候,这种疼爱孩子的方式还能接受。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管得过宽的爱就会使孩子感觉窒息,从而产生逆反,造成亲子关系恶化。

吴女士很有悟性,也是一位很善良的母亲。三代流传的故事使她自己决定去中止这样的传承,因为不中止,自己的儿子很可能也会陷身于与母亲的情感纠缠中,没有办法走自己的路,发展自己完整的感情。就像吴女士自己的父亲一样,丢弃自己的事业、冷淡自己的妻子,回家守在母亲床前,一辈子也没能走出小时候那个家。

从此咨询案例中可以看出,家谱图形象地描述了家庭的故事,通过心理教师的点化,帮助母子俩解开了情感纠缠。母亲会努力地修复自己和丈夫的感情,转移生活的重心。孩子离开母亲的牵绊,能更自由地开始自己的青春之旅。但仍然需要建立一定的规则。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上一篇:谨防中小学心理教师“边缘化” 下一篇:尽心倾意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