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在路桥桩基施工的应用技术

时间:2022-04-04 01:08:05

浅谈混凝土在路桥桩基施工的应用技术

摘要:路桥桩基施工是道路桥梁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常桩基施工工艺非常繁杂,由于各种因素常会对桩基质量难以控制和管理等问题,而混凝土在整个路桥桩基施工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桩基,灌注桩,施工

Abstract: the bridg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road and bridge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Usually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very complex, often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pile foundation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d concrete bridg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whole play a leading role.

Keywords: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pil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U445.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路桥桩基的施工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关注,而其中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应正确认识在路桥桩基中混凝土应用技术要求,进而依照其应用原理,促进工程施工顺利完成。

一、工程概况

乐昌到广州高速公路坪石到樟市段T15合同段,设计起点LK14+000,终点LK30+695.815,全长16.696Km。路基挖方267.4万方,路基填筑352.9万方;路线主线(不含互通内主线桥)共设置1座(浈江)特大桥,11座大桥,桥梁全长4634.5米、44座涵洞;3处互通、7座互通桥梁、1座双向分离隧道。针对此工程施工难度大,以及气候恶劣、地质复杂等困难,下面对工程中混凝土桩基施工的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二、桩基施工的分析

桩基础包括:桩体和承台组成,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打桩方法的选定时,除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外,还要考虑桩的类型、断面、长度、场地环境及设计要求。随着建筑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大型桩基工程的需要,桩基础施工技术既要增加锤重和改进起重、吊装操作工艺,又要减少震动噪声和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主要采用灌注桩的施工,灌注桩施工亦由原来泥浆护壁、套管成孔进展到无噪声、不排污、不挤土的全套管施工。并且在关注施工过程中用混凝土方面较多,打桩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一般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够详尽准确、设计的合理取值、施工中的各种原因。 桩基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打桩工程出现的问题是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对于预制桩的施工方法有:锤击法、振动法、压人法和射水法。

路桥混凝土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①按组成材料分无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接配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②按施工方法分人工摊铺混凝土、滑模摊铺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从水泥混凝土原材料上看,最常见的是素混凝土;从混凝土施工方法上看,员常见的是人工摊铺、滑模摊铺和根压法等。

三、路桥桩基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合比

路桥桩基施工中水下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来讲,常采用的方法是导管法,进行导管法施工要求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流动度以及易性。因此进行导管法施工前,一定要重视混凝土配合比和具体适用性,在配制路桥桩基施工混凝土时应当按下述方法和规定进行操作:

1.保障混凝土设计强度符合施工标准,水泥用量不宜少于工程指定用量,若使用外加剂进行配制时可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但不能低于300千克/立方米的标准,保障初凝时间不少于2小时,与此同时应当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cm―22cm范围之内,进行粗集料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卵石,若采用碎石进行混凝土配置时应加强粗砂的使用量,一般砂率的比率应在45%―50%范围之内,集料最大粒径也应保持相关施工标准;在配配合比的选择上要根据工程实际进行调整,以适应工程实际需要。要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用水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指标。

2.当配制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流动性存在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应认真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能盲目加水,应尝试从骨料级配上发现问题,因为用水量虽然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但盲目加水,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将会下降,继而出现离析、泌水现象,与工程要求相背离。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加水泥和水进行二次搅拌,从而保证正常的水灰比要求。

四、桩基施工中混凝土使用要求与方法

1.较好的流动性。混凝土在路桥桩基施工中缺乏振捣条件,主要是依赖其自身重量来产生流动,进而实现桩基底部的捣实与摊平。如果没有较好的流动性,就很可能导致灌注的困难,发生堵管等现象,使得灌注难以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发生断桩,从而造成质量事故,以及经济损失;粘聚性、保水性。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当混凝土在灌注中发生离析或者泌水现象时,如果其缺乏粘聚性、保水性,这些碎石就会局部集结在导管中,引起卡管,进而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

2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在道桥桩基础中占重要位置,在施工前要对孔进行检测,确保孔的底部没有渗水现象和沉渣现象。出现了沉渣现象很好清除,但是由于道桥砖基础的位置,水下的水位如果较高的情况下,孔底积水就较难清除了。应在地下水较少的时候就在混凝土灌注前用吸收性很强的工具将孔底的积水尽量清除干净。

3.在道路桥梁桩基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较为广泛,桥桩基础施工中,桩基础的护壁混凝土强度与桩基混凝土的强度是一致的,在实际的施工中护壁的高度要比地面高出半米左右,而且要注意护壁的渗水问题。道桥桩基础施工中,桩基础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在施工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将施工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将人工挖孔桩和钻孔桩的配比合理、科学的设计。注意钻孔桩的水下混凝土的坍塌问题,人工挖孔混凝土钻孔混凝土的强度要大,但是任何一种混凝土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制作,满足施工的工艺要求如混凝土的强度、坍塌度、终凝时间等等,注意保证混凝土的粘性、聚合性、保水力度。

4.采用垂直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用铁丝把阀球挂在漏斗与导管之间,将导管提离孔底30~40cm。将灌注漏斗装满混凝土后剪掉阀球随着灌注漏斗的混合料下落,打开混凝土搅拌车卸料开关,保证首批混合料连续灌注,用测绳量测混凝土厚度,首批混凝土灌注后经确认导管深达到要求且管内无返浆后,继续灌注混凝土,当导管埋深2~6m且超过6m时,视情况拆去1~2节导管,保留导管埋深2m以上,如此循环直至混凝土顶面高满足有关要求(桩柱式墩混凝土面达到设计桩顶标高,群桩承台混凝土面达到桩顶以上100cm左右)。浇筑时要坚持连续作业,以保证导管在任何时间内充满混凝土直到漏斗底部。混凝土的灌注除结合施工时的实际情况外,应加强导管的拆除频率,避免导管埋置过深,出现卡管现象。导管底必须埋在浇筑混凝土以下至少2m,以防止水涌入导管,但不得大于6m。导管内混凝土下降困难时可往上提升导管,若混凝土仍无法顺利下降,可小幅度上下抽动导管,否则不应无故上下抽动导管。由于施工中采用探锤较难准确测定混凝土顶面位置,因此在最后阶段测定桩顶面位置时采用竹竿测定,并与已灌入的混凝土数量核对。

结束语

混凝土技术在路桥桩基施工中有着广泛的使用,混凝土的灌注作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骆礼平. 道桥桩基施工中混凝土使用方法讨论[J] 现代商贸工业 - 2010, 22(13)

【2】霍峰森. 路桥桩基施工技术探析[J] 建筑2011(2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利用地铁隧道盾构井进行轨道施工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