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的形成及修补反唇技术浅谈

时间:2022-04-04 12:06:4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的形成及修补反唇技术浅谈

【摘要】沥青路面平整,坚实,无缝,行车舒适,耐磨,噪音低,施工周期短,维护和维修方便,适于阶段施工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公路工程中,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经常导致路段维修周期缩短,养护费用增加,严重制约着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尽管目前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是建立在层状弹性理论基础上的耐久性设计方法,沥青路面仍然存在着设计年限内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早期破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是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通车后1 -3 年内,呈现出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早期破损,或者在通车当年即发生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公路行使质量降低,直接影响车辆运行。虽然造成沥青路面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问题、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及养护管理不严等几个方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方法,以期与同行交流。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在道路建设中,路基工程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投资巨大,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效果,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程序、确保施工技术。

二,路面结构设计问题

沥青路面结构的选择和混合型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应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但也应满足的要求不透水,应选择较小的粒径,级配混合料空隙小,尽量使用小粒径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路面表面层的抗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注:在路面的水形成孔隙水,层间水,深层水。

路面水损害:A.高温动水压力改变造成的道路路面松散B.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水,在动态负载力剥离效果,使每一层沥青路面的拉应力的作用下,几何级数增加; C.水的侵蚀路面材料结构的破坏; D.水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也是关键问题,在目前的路面结构设计规范的设计师选择的单一,和分布范围,如AC,AK结构具有强的优点和缺点:AC结构的水,但表面精细,防滑指数难以保证,矿物成分是漂浮在细骨料粗骨料,在交通负荷,容易出现物质再分配,车辙现象,容易AK结构是一个很好的框架,抗车辙能力强,表面粗糙,符合反幻灯片的要求,但空隙率大,透气性严重,容易产生水损害。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现状所致,公路建设工期较短加上标价偏低,碎石料场不规范,大多地材都由个体承担,料场分散,设备落后,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尽管我 们 重视“目标配合比设计”与“生产配合比设计”的相符性,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生产配合比与实验室配合比出入较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集料的吸水性,更严重的会影响集料与沥青的瀚附能力,使生产的混合料质量大打折扣,不能有效满足生产要求。

三,现场施工控制质量问题

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链接的质量直接面层施工主要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的连接层面层的施工本身。随着沥青混合料的比例控制是不够的,尤其是粉矿和沥青含量是不允许的,推油,松散的,明确的,坑槽等早期出现的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陈旧,不匹配的混合比计量,搅拌均匀,致密,平整度的影响很大,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从规范的角度控制是非常严格的石油沥青搅拌设备温度为120〜165℃.

而在事实上,一些施工单位在不是那么严格,高,低混合温度控制并不稳定,一些沥青混凝土现场测量近180℃,有时小于11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老化,变质,没有松散粘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就压不实,就会出现推移,发生微裂。温度过低,拌合不匀沥青混合料,灰度的影响。甚至在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平整度,低温轧制,降低标准的紧凑,容易引起孔隙率的增加,压实不足,从而影响平整度。另外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在RCC是有限的,不容易控制的精轧过程中的轧制温度在规格上路面的向后传播效果是大的,垂直的和水平的接缝处理,它是难以达到压实沥青混合料。

目前的公路项目部的很多人过于精细,路基,路面,桥涵工程是严重的平整度,许多施工单位在同一节中,加上时间紧,并行运作,相互影响的,如沥青面层混合摊位床上用品在高速公路面层,路面基层施工单位应刷坡,挖沟渠,其他路段的车辆通行,导致严重污染的道路,使表面层帘布层,粘接层与层之间的影响,尤其是当沥青面层薄,在高速行驶车辆的负载,沥青路面脱落,推,扭裂,我们经常看到桥面铺装被打开了,产生裂纹。

四,超载车辆投入运营后及日常养护管理不严

柔性路面国家设计规范仍然使用的偏转控制,使用年限,累计转换成标准的负载数的控制指标,并为重型车辆,特别是重型车辆对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没有过多的细节保证,转换不考虑路面的极限承载力系数,一旦超出极限荷载的驾驶会导致严重损坏的路面结构。路面开裂,推,甚至本地沉降,造成沥青路面损坏。严格控制超载车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路法”和交通部的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的道路规则”的要求,被迫卸载超载车辆。

目前,高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重型车辆,特种车辆可以随处可见,所以对沥青路面的损害是非常大的。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期使用和维修时间的确定是非常有必要建立路面养护监测系统的科学,主要包括路面强度 - 调查和检查,百分比的车辙深度检测,防滑路面病害检测和车道区面积占据了沉重的弯曲。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成因分析

1水损坏

水损坏是产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最主要因素。水对沥青混凝土产生软化作用(沥青混合料含水量增加,导致其强度和刚度降低)、剥离作用(降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和冲刷作用(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不断冲刷细料),造成沥青混凝土松散、跑料,从而形成坑槽。

2材料不合格

由于沥青混合料的“贫油”现象,导致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差以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差等材料本身路用性能不合格容易导致成型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荷载、水等综合因素下产生病害。

3施工控制不严

在施工中由于控制不严造成的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夹层以及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不达标等,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坑槽的隐患。压实度不足是早期水损害最普遍的原因。据相关研究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4%~5%的空隙率就认为是不透水的(也就是说与水损害无关),大多数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3%~5%,当施工完毕后,大多数要求达到92%的最大理论密度,空隙率为8%。在营运2~3年后,可以认为是达到了设计空隙率。路面压实度不达标,空隙率高于8%,就易渗水,就会引起路面松散。

4其它因素

事故车辆的挤压、划刮和油污都会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坑槽病害。 二、坑槽常见类型1、路面厚度不够性坑槽路面下基层局部标高控制不严,导致沥青上面层个别地方厚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该处首先破损,形成坑槽。2、粘结层不牢坑槽混合料拌和摊铺时,下层表面含有泥、灰等杂物,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而形成坑槽,如桥面上形成的坑,这类坑槽修补二次损坏频率较高,一般应在底层先打入砼上面层再用沥青料填补修复。3、水损害性坑槽这种坑槽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最常见的坑槽,水损害破坏往往是从沥青面层的中面层开始的。水分进入沥青路面,滞留在中面层,当集料与沥青膜剥离后,沥青混合料不再是一个整体,集料在荷载的作用下,对基层产生了力的作用,基层的局部松落形成灰浆,从路面的缝隙向上挤出来,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白色的唧浆。如此循环不断,形成了水损害性坑槽。4、运营期间车辆造成的坑槽柴油、机油滴漏在路表面上,沥青被稀释后,粘结力降低,集料散失形成坑槽;钢圈或车辆运输的重物,刮撞形成的坑槽;千斤顶顶出的坑槽以及火烧形成的坑槽。5、基层、底基层损坏产生翻浆形成的坑槽三、维修方式1、 直接填料式坑槽维修技术

填料式坑槽维修的特点是及时性、广泛性、临时性。适用于不同的季节,要求维修设备简单,维修时间短。他的操作方法是把坑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直接填充沥青混合料经过碾压成型。

2 、挖填式坑槽维修技术

挖填式坑槽维修是目前公路小修保养中最常用的维修方法,它是将不规则的病害坑槽,用专用工具切逢机,将病害路面与好的沥青路面的结合部作彻底分割。切割成规矩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将病害路面的底部处理彻底,一直挖到完好底面部分。这样处理过的坑槽比较彻底。在处理后的坑槽表面喷上薄薄的一层改性乳化沥青,再添入热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成型。

3、预热式坑槽维修技术

预热式坑槽修补技术主要是通过养护王修补车上的发电机发出的电源,带动红外线加热墙对沥青路面的坑槽进行加热处理。使坑槽部分实行热再生,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再加入新料,摊平后进行碾压成型,开放交通。

四、修补工艺

1、路况调查:对路面出现坑槽的桩号、坑槽的面积以及损坏程度进行调查记录。

2、准备工作:出车前应检查修补车发动机燃油、液压油等是否符合要求,不足的要进行补充;检查液压系统、燃气系统、电气系统和沥青拌和滚筒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检查发电机、液化气罐等是否固定;启动发动机,按要求检查各种仪表、指示灯是否正常,读数是否正确。 3、根据路况调查记录的坑槽面积携带足够的材料、维修坑槽所需的工具以及按《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带好各种标志牌和锥形标[1],所有施工人员上路施工时必须穿着反光标志服。

4、修补人员(一般4~5人)到达现场后,按规范要求摆放标志牌和锥形标。

5、用直尺测定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用直尺划出轮廓线,在划的过程中要求边线顺直,不能弯曲或倾斜,确保挖出的坑槽要规整,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6、开槽:用液压镐沿所划轮廓线开凿,槽壁应垂直,一直开到坑槽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

7、清理:用压缩空气吹尽坑槽内的浮灰或零散粒料,并将坑槽周围的浮灰及粒料清扫干净。

8、涂粘层油:对槽底、槽壁涂刷乳化沥青粘层油。

9、铺料:待料仓中沥青混合料达到130℃时,将料子放入坑槽内并用耙子将粗细混合料摊铺均匀,坑槽边缘填入细料整平,填入混合料时应考虑松铺系数,即根据坑槽深度,在4cm左右深时,应高出原路面约1cm;在4cm~7cm深时,应高出原路面约1.5cm,坑槽深度≥7cm时应将沥青混合料分两次或三次摊铺和压实。

10、碾压:将坑槽边缘周围的废料清除干净并回收,用压路机碾压,先压接缝处再由边到中顺序碾压1~2遍,最后振动碾压3~5遍,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碾压的遍数,保证修补坑槽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在碾压过程中要注意四周边缘处是否多料或缺料,多料应及时用铲清除,少料应及时填补一些细料。

11、清理施工现场:将清除的废料装入车内,回收放入指定地点,不准就地扔至路基,现场应清理干净,最后收回安全设施。在对沥青路面坑槽病害的维修中,无论采取哪种维修方式,要达到使用寿命长的目的,关键在一下几个环节上。1 坑槽的清理是否彻底,干燥。2 坑槽的四周与新料结合是否牢固。3 压实度。4 四周和修补表面的封水性。为了节约成本,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应重视预防性养护为主,尽量减少坑槽病害的发生,为用路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参考文献资料:

[1]何艳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04-01硕士

[2]严萍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福建建材2008-06-15期刊

[3]宋抗常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2002-09-05中国会议

[4]关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五项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铁道标准设计2005-12-20期刊

[5]韦莲红; 张季超 某地下室混凝土裂缝灌浆堵漏补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09-11-28中国会议

[6]张珂; 闫小东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通病防治及监理控制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2010-07-01中国会议

[7]崔志霞; 段存胜 稀浆封层在市政道路中的施工技术及应用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2012-06-01中国会议

[8]蔡国光 上海 F1赛车场赛车道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被评为工程总公司“十大科技成果中铁四局集团年鉴2006/01/01年鉴

上一篇:人工挖孔接桩施工技术探析 下一篇:工程计量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