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勤管理的弊病

时间:2022-04-04 11:15:12

浅谈考勤管理的弊病

【摘 要】考勤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但却常常被管理者所忽视,以致因考勤而产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而诸多考勤管理工作中的“常见病”,也直接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起了巨大法律风险。

【关键词】考勤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

一、用人单位无考勤制度

在企业用工实践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管理约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要求员工按时上下班,这也是企业对员工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但是用人单位不实施考勤的现象很多:有些是因为公司规模较小、刚成立等原因,导致企业考勤管理处于空白期;也有些规模较大、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以为司机、外勤销售人员、24小时轮值班人员等部分特殊岗位无法考勤或者有没有必要,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为用工风险埋下隐患。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出勤时间的争议非常多见,如加班费、旷工、拖欠劳动报酬等争议,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出勤时间的确认有关。如果企业未实施考勤,将无法提供有效的考勤记录,考勤制度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对其员工在本单位出勤情况应负有举证责任。若无法提供考勤记录,则仲裁机构或法院将可能采信员工的主张。届时是否加班、加班时间长短、是否旷工等均由不得用人单位做主。

二、多重考勤方式并存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考勤方式也日新月异,从纸片打卡中考勤到射频IC卡打卡考勤,从指纹打卡考勤到人脸识别考勤,不一而足。虽然企业大都执行单一的考勤方式,但多重考勤方式并存的企业也不占少数。个别用人单位为了减少电子考勤的差错(如漏打卡、设备损害、设备误差等),增加了手工考勤方式,而这两种考勤方式在记录结果上很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三、考勤规定不明确

(1)企业考勤规定没有规定工作时间的统计及确认方法,

由工作时间直接涉及薪资结算,往往直接影响到劳动者权益,故用人单位应加以明确。(2)企业考勤规定往往忽视对休息时间的安排。有些单位规定每天工作9小时,并未规定中间有1小时休息时间。但员工可能以为存在1小时加班时间而申请仲裁,尽管工作不一定胜诉,但仲裁本身也消耗了企业的成本。特别是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对于“工间休息时间”更应有明确规定。(3)企业考勤规定忽视对加班的认定标准。用人单位明确加班须经审批的程序,可以避免员工因个人原因超时工作却可以索要加班费的情况。

四、缺勤记录未注明事由

在企业日常考勤管理当中,员工因病假、事假等而缺勤是常有的事,但若对有关缺勤缺乏明确的标准,则员工是否属于旷工、是否属于休假、休了什么假等,都将成为疑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用人单位应该安排职工休假。如未休假,则用人单位应当安排职工休假。如未休假,则用人单位应当支付未休假的三倍工资。在年假争议的案件类型中,由于用人单位在休假安排上居主导地位,故对是否已休假、休了多少天假,均应由用人单位举证。已休过假的员工也可能主张未休年假的三倍工资,如没有其他证据,则用人单位极有可能败诉。所以,缺勤记录应明确事由,必须做到对出勤状态的精确掌控。

五、考勤记录无签名核对

考勤记录是劳动争议当中典型证据形式,而该类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也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其中最典型的争议是,没有员工签字确认的考勤记录是否具有证明效力。考勤记录关乎员工的工资休假等权益,对其真实性的判断至关重要。而用人单位提供的考勤记录是否属于原始证据、是否形成于当时、是否具有更改的可能性、是否经员工签字确认等,都是判断考勤记录是否真实与否的重要标准。未经员工签字确认的打印件,从证据形式上看,其属于非原始证据。

六、考勤记录疏于保管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与考勤记录相关的旷工争议、加班费争议往往存在仲裁时效限制。但时效限制的背后,却要求用人单位务必要保管相关管理文件,考勤记录便是其中之一。若劳动者能举证证明用人单位掌握考勤记录,则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该劳动者两年内考勤记录,不能提供的将承担不利后果。

七、考勤规定与实际处理不一致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否则所有制度规定将形同虚设,不利于建立管理威信,还会制造各种诉讼风险,而企业的考勤管理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便是其中之一。有些公司规定,员工请假须书面申请并经人力资源部批准,超过10日假期应当总经理书面批准。但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却变成“请假口头化,审批口头化”,有些部门主管甚至代行人力资源部职权,直接批准员工请假。久而久之,请假手续和相关统计混乱,甚至造成薪资计算差错,为劳动争议埋下伏笔。这些说明用人单位在员工管理上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权责统一”,否则,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风险控制。

对考勤类违纪,用人单位应充分核实,给员工申辩机会,对证据加以确定,而不是草率地发给一纸“辞退通知”。

上一篇:论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下一篇:免费医学定向生的培养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