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研究生成长机理及其模型构建

时间:2022-04-04 12:37:24

优秀研究生成长机理及其模型构建

摘 要:研究生成长的核心表征是科研能力发展。研究表明,优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成长的作用要素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导师培养、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课程质量、学术氛围等10项因素;前5项因素为素质因素,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因和直接动力;后5项因素为环境因素,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间接作用于科研能力发展。另一方面,科研能力的发展情况又会通过研究生的反思和反馈,反作用于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面,素质因素即内因第一性,环境因素即外因第二性,通过素质因素起作用。

关键词:优秀研究生;成长因素;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44

根据高等教育学理论,在研究生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导师只是其成长过程的引导者,而研究生才是成长的主体。所以,明确研究生成长因素与机理则是设计与改革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但从研究现状看,目前相关文献虽多,但大多缺乏对于优秀研究生成长机理的系统探究。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探究优秀研究生的成长因素及其机理,以从理论上解答“优秀研究生如何成长”的问题。

1 概念界定与操作思路

何为“研究生成长机理”呢?又该如何研究这一问题呢?要解答这一问题,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根据辞典的定义,所谓成长,是指事物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从广义上讲,优秀研究生的成长可以囊括研究生身心、道德、学业发展的一切方面,但从研究生培养的宗旨看,研究生教育首先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人才,在实践中,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又主要反映在其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上。二是优秀研究生的成长机理又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按照这一定义,任何系统机理都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作用要素,二是作用方式,三是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样,如果将研究生成长视为一个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为目的的系统,那么这一系统必须具备三项要件: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成长的要素、要素作用方式以及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前者可理解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后者即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所以,要探究优秀研究生的成长机理,其操作思路是:首先,找出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即成长因素;其次,明确诸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作用方式;再次,明确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2 文献述评

从研究现状看,顾明远(1998)就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结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思维能力、导师帮助等6个主要因素。李海滨(2010)认为,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前者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知识结构、后者包括经费供给、管理体制、师资水平等;李志平(2008)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归纳为导师水平、学生素质、学术环境、实验条件、学术方向等8项因素;高鸽(2009)将影响因素分为社会原因、导师原因、学校培养过程及制度原因、硕士研究生自身原因四大方面共12项因素;吕薇(2007)从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并指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足。殷辉安等(2000)指出创新文化是影响科研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李其生(1998)认为应在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的基础上做好大架构设计。张百川(2007)、刘丽芳(2008)、胡竹青(2007)、王凯军(2009)等还分别就导师作用、研究设备、研究兴趣、意志品质对科研能力发展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等等。

纵观上述研究可发现,相关研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目前关于相关文献数量繁多,研究视角多样,导致影响因素数量难以尽数。如此多的影响因素,是难以用于实际研究的。因此相关因素亟需进一步整合。第二,多数文献都是从经验中归纳出科研能力的影响要素,并提出建议。但是,基于经验的归纳总结未必能够涵盖所有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由于研究视角和维度不同,造成分析层次和概念不统一,因素间内涵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如“导师指导”和“师资水平”明显交叉);有的影响因素作用不显著,缺乏一般性,导致文献中出现频次过低。因而在研究方法上亟需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从而较为科学、全面地概括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要素。

3 优秀研究生的成长因素与分类

3.1 定量文献法的应用思路

定量文献研究则是通过对文献中有关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量化,来分析社会现象或验证理论假设的方法。本研究将应用简单计词法和概念组分析法从研究文献中提炼相关因素。其中,简单计词法即将单个的词语作为记录单位,统计单词在文献出现的次数的方法。概念组分析法是指将与研究主题有关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其在文献中出现次数的方法。本文也将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对现有文献所提出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统计。以整合简化影响因素,同时保证因素间的独立性,克服现有研究视角和概念不统一的混乱,保证文献研究结果的综合性和客观性。

3.2 成长因素的提取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和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网,查阅了35篇核心期刊文献作为文献来源。其后,笔者首先罗列出所有在文献样本中出现的影响因子,再根据这些影响因子的内涵进行分类,以形成概念组;再以某概念在所有文献样本中出现的总频次为依据,统计出其数量分布与百分比,最后剔除掉将某些数量分布和百分比过低的概念,从而归纳出10个主要因素。这10个主要因素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导师培养、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课程质量、学术氛围。

3.3 成长因素的分类

从上述10项因素不难发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明显受到研究生个人和学校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上述10项因素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因素。它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五个因素。这类因素反映了研究生在生理、心理、学识、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及其特点,是研究生成长的内部条件,可称之为“素质因素”。另一类是外部因素。它包括导师培养、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课程质量、学术氛围五个因素。这类因素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是促进研究生成长的外部条件,也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体制改革的主战场,因此可将其称之为“环境因素”。

4 优秀研究生的成长机理及其模型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解释优秀研究生的成长机理。根据这一原理,素质因素是优秀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内因和根源。另一方面,环境因素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外因和重要条件。

基于此,优秀研究生科研能力成长因素的动态作用机理可以概括为:(1)作用要素: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主要受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等10项因素的影响。(2)作用方式:前5项因素为素质因素,反映研究生内在素质与特点,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因和直接动力;后5项因素为环境因素,反映研究生成长的外部环境,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以素质因素为中介,间接作用于科研能力发展。另一方面,科研能力的发展情况又会通过研究生的反思和反馈,反作用于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3)要素的内部关系:在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面,素质因素即内因第一性,环境因素即外因第二性,通过素质因素起作用。依据上述论述,可以构建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机理模型(参见图1)。

根据上述研究,一个理想化的优秀研究生的成长轨迹是这样的:他比较聪明,社会阅历和研究经验相对丰富,在研究生入学前已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并对研究工作具有兴趣和志向,入学后更是得遇良师,获其悉心指导,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科研激励制度、科研条件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在这一环境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5 研究创新与展望

首先,以往的研究在提取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时,大多存在研究不系统,综合程度不高,因素遗漏严重的局限性。而本文采用定量文献研究方法对核心研究文献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提取和整合,研究方法相对更加科学客观,信息综合化系统化程度更高,在研究方法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其次,以往的相关研究未对其作用机理加以明确说明,而本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外因原理作为理论工具,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做出了初步说明,并构建了相关机理模型,不但可以将原本散乱的影响因素系统地整理在一个理论框架内,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本研究提炼了10个科研能力影响因素。但从更为深广的视野看,研究生科研能力还与高等教育体制、社会文化与风气、科研传统等宏观因素有关。因此,这10个因素可以有效解释校际之间,或校内研究生之间科研能力的差异,却无法应用于国别之间研究生科研能力差异的解释。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可引入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差异的宏观因素,此外,本研究从内因第一性,外因第二性,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角度,阐述了环境因素和素质因素的整体关系。但对于环境因素以及素质因素内部诸因素之关系,未加分析。这将是今后相关研究深入进行的一个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等.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孙义燧.研究生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基于ABC消防公司的战略实施保证措施探究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