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智力资本理论重要性研究

时间:2022-04-03 11:31:50

医药企业智力资本理论重要性研究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智力资本早已成为包括医药公司在内的公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力资本不仅是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提升的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增长不竭的动力源,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所必须重点考虑的一种资本形态。

关键词:医药企业;智力资本; 知识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02702

医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不言而喻。随着经济时代的演变,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正在逐步的被知识所替代,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慢慢转变为企业内部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叠加,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智力资本的开发和管理密不可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集约型经济,或者说转变成创新性经济,而在此过程中,智力资本的开发和管理也成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随着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企业想要取得优势地位,必须优先发展自身的智力资本。

1重视智力资本的时代背景

世界经济经历了狩猎及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五个经济时代。

资料来源:根据Steve Pike, Anna Rylander, Goran Roos.Intellectuan Management and Disclosure整理。

在狩猎及采集经济时代,谋生手段主要是狩猎和采集;在农业时代,农业生产开始使用工具,并且对植物、动物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但活动还是停留在粮食生产上;到工业时代后,机械化导致从事农业的人数锐减,虽然农业继续存在,但已不再是主导地位;信息经济时代,自动化又使得从事机械化的工人数量再一次剧减,也影响了制造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产品的销售和产品服务支持。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生产要素,以人的智力创造为核心,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生产、分配、消费为最主要经济活动的知识经济时代。此时,对组织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是知识、能力等智力资本。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慢慢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与否,智力资本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源动力。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转变为从事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知识劳动者,也成为了社会最重要和珍贵的资源。

2 知识经济时代特征显现智力资本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控制性资源和生产决定因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劳动力和土地,财富的唯一(至少是主要的)创造者是信息和知识。”—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知识经济的特征主要有:

①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及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在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之前,经济竞争主要是争夺自然资源。新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转变成了知识以及拥有这些知识的人,而高科技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②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与生产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通道成为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它把不同的个人与家庭、企业、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着大规模、高速度的信息传递。

③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者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力量。比尔盖茨,资产净值达到510亿美元,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荣登榜首数次。有研究指出,近20年来,信息产业的生产力提高了100万倍,每年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可替代4000亿人的劳动,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一年工作量的2000倍。

1993年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illiam Fogel)教授在《经济增长性质的变革》中指出,在20世纪最后60年左右的时间里,产出中实物产品占主导的现象以一个越来越快的速度消失了。随着医生、数学家、教授、工程师等专业性从业人员的增长,这些专业人员从在1990年占全体劳动力的4%上升到30%以上。

过去在工业社会的经济体制下,企业主要是利用原材料的有形资产来创造价值。根据1982年Brookings机构的研究显示,当时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约占工业组织市场价值的62%,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这个比率已经降到38%,而更近的研究则指出,20世纪末有形资产仅占市场价值的15%。

很显然,企业的价值已经从有形资产转变为无形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3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需求

我国经济增长长期由物质资本驱动的,或者说是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使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十分迫切。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有以下几个劣势:(1)投资重复性高、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作为新兴产业的第三产业无论是比重还是水平都偏低。(2)创新能力不够,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应用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无法把适合的科学和技术创新转化到产品中去。(3)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的比重偏高,又使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很大部分可以归结为企业的智力资本的缺失以及不足。

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智力资本的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两类:一是要素投入,二是综合要素生产率。投入应该包括物质资本投入和智力资本投入,过去我国只在实物资本上投入很多,而忽视了智力资本,现在要充分认识到实物资本和智力资本的有机性,不能忽视通过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的内在效应带来的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贡献。

其次,经济投资过程中包含着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跟不上新技术的应用,那么投资就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同时,新技术也很难实现增长。而我们知道,国家经济增长转型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创新推动”的集约型增长阶段,这就需要对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

最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高附加值的生产方式成为现实,社会产品和财富的增值更多的被智力资本所体现。在许多企业,尤其是美国的大型企业,其市场价值比其账面价值要高出2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9倍,这些都是智力资本所带来的价值。大多数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中,在各种要素水平相当的条件下,仍有很大的余差,代表着无法用账面数据给予解释的收益,这部分显示的主要就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收益。

4医药企业管理研究新兴的方向——智力资本研究展望

笔者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企业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或者效用的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识相互融合给企业带来利益的资本。这个时代企业生存的关键技能已经成为了管理以知识为基础的智力资本的能力。Quinn(1992)指出,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和部署,而不依靠物质资产管理:“当一个公司越来越关心它自身以及供应商的内部知识和服务技能时,它会发现其管理中心在偏离对财务和物质资产的监督和部署,而倾向于对人的技能和知识基础的管理,倾向对公司内和供应商的智力的管理。”

首先,对于智力资本的定义与界定应加强研究。国外学者对于智力资本的定义与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但仍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而国内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还处于翻译国外研究文献、借鉴外国的阶段,大都是对于国外研究成果的照搬,论其实质并没有考虑到我国企业与国家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匮乏迫切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智力资本定义以及结构的研究和探索。

其次,对国外智力资本进行验证,提出适合于中国文化的智力资本相关理论。国外智力资本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欧美文化背景来开展的,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与欧美相差许多,不能直接把国外理论直接运用于国内,要对其理论与相关因素关系进行验证后才能进行改善和应用。同时,也有必要对现有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重复检验,因其会因文化背景、具体情境或被试公司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更应积极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最后,加强智力资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企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对于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方面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国家经济的腾飞。而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西方学者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智力资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两者的因素有哪些,两者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无论是医药企业还是国家,研究智力资本不仅要看到人的作用,也要看到顾客资本以及企业的结构资本的作用。对中国企业智力资本的研究,能帮助企业发现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短板,进而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更加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简而言之,智力资本能使作为基础的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进而使国家经济能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2]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2):183.

[3]万希.论智力资本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7):3437.

[4]郑晓涛,石金涛,徐晓燕等.智力资本研究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4):106109.

[5]董必荣.智力资本研究现状评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24426.

[6]冷选英.浅谈智力资本[J].现代企业管理,2006,(4):5355.

[7]朱瑜,王雁飞,蓝海林.智力资本理论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9):5056.

[8]吕卉.从人力资本角度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EB/OL].http://.

[9]赵罡,陈武,王学军.智力资本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4):154160.

[10]赵艳娟.浅论公司智力资本及其开发[J].现代情报,2005,(3):223225.

上一篇: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企业竞争情报能力内部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