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脑出血

时间:2022-04-03 07:46:53

【摘要】 目的: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67例ICH进行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60例治愈,其中有后遗症者5例,死亡7例。 结论:高质量的护理,绝对静卧,保持病室安静,降低颅内压是提高患儿生存率的有效措施;早期康复干预,做好出院指导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新生儿科2004-01~2010-01共收治ICH67例,经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7例中男38例,女29例,早产儿40例,足月儿27例,均为出生后2h~7d。出血原因:缺氧性颅内出血47例,损伤性颅内出血20例。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确诊。治愈60例,其中5例有后遗症,死亡7例。死亡率:10.4%。

1.2 随访

随访方式:来院复查、电话回访、家访了解智力、动力功能、语言、行为能力等情况。一项异常者则为有后遗症。到2010-10共随访60例,正常55例,有后遗症者5例。

2病情观察

2.1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

ICH由于损伤的部位、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出血量较少者,早期以兴奋为主,表现为激惹、烦躁、尖叫性啼哭、拒乳。出血量较多者常伴有面色苍白或发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要动态观察病情。

2.2观察囟门、瞳孔及有无惊厥

前囟饱满、摸之囟门紧张并呕吐,说明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降低或颅内压正常病情好转时,这种体征消失[1]。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以防脑疝发生;注意观察有无惊厥表现,如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肢体肌张力增高,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为惊厥。要及时处理。

2.3生命体征的观察

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和皮肤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苍白。发绀、黄染等,以了解出血量。呼吸暂停、不规则或呼吸困难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

3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少脑水肿的关键[2]。采用鼻前庭吸氧,氧流量0.5~1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缺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为4~5L/min。如出现呼吸暂停,弹足底部、托背刺激呼吸,面罩加压给氧,呼吸停止者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为宜。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患儿长时间卧床,易发生痰堵。必要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2维持正常体温

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之间。体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增加氧消耗量。体温不升时放温箱里保暖,温箱温度根据胎龄、日龄及出生体重和特殊病情而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对于发热的患儿给松开包被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

3.3保持室内安静,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要轻、稳、准,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避免头皮穿刺,以防加重颅内出血。患儿绝对静卧,减少头部搬动。预防压疮。

3.4营养支持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脑出血。对于出血量少病情轻者,用滴管滴喂;病情重出现拒乳,吸吮反射消失者应留置胃管,管饲奶液。新生儿胃容量小,应少量多次喂奶,喂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5恢复期护理

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皮肤接触,给予听、视、触觉及前庭运动等刺激。对于有肢体活动障碍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被动屈伸按摩肢体,变换患儿姿势,使其早日康复。对家属做好出院指导,教会家长康复训练方法及护理婴儿的知识,制定可行训练计划。出院后每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必要时进行康复治疗,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

4治疗降低

4.1降颅内压

患儿绝对静卧抬高头肩部15~30°,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颅内出血患儿95%出现颅内压增高[3],要根据医嘱及时准确应用降低颅内压药物。

4.2止惊、镇静

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遵医嘱立即止惊、镇静,首选鲁米那。

4.3止血、健脑、预防感染

遵医嘱应用止血敏、维生素K1止血,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使用脑细胞营养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出血停止后可配合高压氧治疗。

5 体会

ICH是我国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也是我国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国内报道ICH预后不良者在30%左右,我院新生儿科预后不良者占17.9%。笔者总结6年来对ICH患儿的护理,深深体会到严密观察病情可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精心护理是患儿度过危险期的重要措施。是降低预后不良率的关键。因此,护士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才能降低ICH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牛芬,王柯.ICH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8);875.

[2]尹玉香,尹素君,于玲玲.ICH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50.

[3]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5-129.

上一篇:产后尿潴留的形成原因及护理 下一篇:孕妇产前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