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时间:2022-04-03 07:23:41

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摘 要:信息技术为现代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和变革提供了新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必然会促进思想品德n程的现代化改革。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原则性与方法性,采用有效的方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为学科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思想品德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1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0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引起了现在教育的深刻变革。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发展远程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对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最基本要求。为现代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和变革提供了新的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把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

一、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的朱蔓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没有见过的、新颖的事物都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新颖性、形象性更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是理论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课程,近些年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生活的体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结合相对于原始的空洞的讲解,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 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陶行知老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结合现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于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得到情感的升华。思想品德课程照本宣科,学生只会觉得枯燥无聊,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解决十分不利。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

二、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唤起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从而让学生快乐、活泼地成长。

这一过程发生了质的改变,尤其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学生成为了信息选择的主体,有着充分的自主性。形象友好的人机互交接口,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信息技术应用丰富了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

由于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的概念、道理都是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所以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就会使这些概念、道理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学生头脑中转瞬即逝,不会留下任何深刻印象,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弊大于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

信息技术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进入角色,与角色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这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用信息技术手段弥补,使枯燥、抽象的道理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展现在课堂中,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融入到课堂当中。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内在的道德态度,获得心理上的成长,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碰撞、自我提升的精神殿堂。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无私奉献、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情感教育,可以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表明,信息技术教学为情感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也不能盲目利用,要做到合理高效运用,在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原则性和方向性

1.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创造过程,而不是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灌输学生知识的过程。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要求是多方位的整合,也就是说要与学科的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等多方位相结合,为学科提供一个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例如,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学生能够使用到的画图工具,网络搜索,还有一些为各学科提供的网络化资源库等。

3.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观念,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地参加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转变思想适应信息化的教学,并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主要模式

利用已有计算机工具进行教学:如我们经常使用的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通过优美的课件展现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

对信息进行简单再加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一些要学生在网络上查询的信息,网络信息繁杂多样,学生所查信息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甄选和加工。例如,《让健康伴我行》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推荐给了学生一些锻炼身体的软件、一些健康保健的节目还有一些有关方面的网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咨询或查阅,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健康的认识和概括。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将随着它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使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