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使用反思

时间:2022-03-26 03:35:20

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使用反思

摘 要: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教师喜欢,学生高兴。但在极力点赞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利和弊端的存在,比如表F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有范读、范写、解读、想象、交流、资料搜集等常规语文训练被多媒体课件所替代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以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时间、空间,解放学生想象,放手让学生去读、去看,去动手搜索、收集,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字:小学语文;多媒体;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17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10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多媒体课件之方便、快捷、直观、信息容量大等优势凸显,但我们要静下心来反思,要考虑到不利和弊端的存在,比如表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有好多常规语文训练被多媒体课件所替代,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范读、范写

范读,即教师把课文读懂、读顺、读通。通过教师的范读,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形成敏锐语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发展想象,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水平和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是学生评价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感性依据,即使有的教师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很标准,但只要用心动情地范读,同样能博得学生的喝彩,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主动掌握朗读方法和技巧,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可在当下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却由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了教师范读,也许会比某些教师读得好,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教师不行,他们是多余的监督人,能师在远方。事实上,录音和视频中的朗诵反映在实际课堂上,效果却并不大好,大部分学生听多了则昏昏然,这是由地域特色、普通话水平、语言环境等因素制约的,学生觉得遥不可及时,就会听之任之,而自己教师的范读,则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榜样,他们不仅能让学生时时听到,而且还能让学生时时看到。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还是在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上,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范写也一样,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总是说:“我们来看大屏幕。”于是乎,教师不出一声,不写一字,学生跟着大屏幕就“自学”了所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甚至连组词也一并解决了。可是看着那早已设定好的规范、美观又带点死板、冷漠的机打文字,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充斥于课堂,那种放映加解说的感觉总是远离学生的写字实际。我们知道,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引导小学生写字,下笔的轻重缓急、笔画的连接、笔锋的运用、执笔的姿势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现场范写作模范,而教师的板书示范就显得更真实、更直观、更生动,也会让学生心里感觉更亲切、更自然、更有个性,因而更愿意模仿,更期望成功。“好字”是练出来的,所以想让多媒体课件“代劳”写字教学,很可能会欲速则不达。

二、文本解读和学生想象

文本解读和学生想象力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但时下,为强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力度,却在无形中弱化了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在课堂上解读课文,所采取的一般方法是教师语不及意时则示之以画、示之以体态、动作、眼神、表情、教具等,学生想不及境时,则示之以录音、幻灯、学具等,或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用一些辅助设备来加大课堂容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多种方法在“读”中让学生体会感悟,甚至通过背诵来积累词汇及篇章结构,从而提高学生说话水平、读写能力等。但在教育信息技术迅速覆盖课堂教学的新形势下,不少教师却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用大量的图片甚至大段大段的视频来代替学生想象和对课文本身的解读,甚至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要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就连提出一个问题,强调一个中心词,思考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等都事先在课件上设计好,只是按程序展现出来让学生看,为辅助而辅助,处处体现课件的高明,处处准备好现成饭让学生吃。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片、视频,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原文,因为原文已被课件抽取得支离破碎;也根本来不及想象,因为课件想象之丰富,之宏大,之细腻,一个个小脑瓜还未从强烈的视觉冲击中缓过神来,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就已没有时间再等他们的想象而呈现。那么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究竟效果如何,是不是还需时间、实践来检验?

三、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能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收集资料的渠道多种多样,不只有网络电视、课外书籍一条途径,也可通过家长邻里所讲的故事见闻、生活经验,特别是农村学生,可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高天大地、自然风光、物产矿藏、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甚或匠工技能、劳动能手、古今传说等等,就地取材来收集,这样得到的材料,源于学生生活,在课堂上,只要教师鼓励,他们就会因言之有物而想说、敢说、争着说,从而通过目标明确的资料收集,达到既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不受条件限制,让学生逐步变成对知识主动的寻求者、发现者、研究者,提高学生有效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之目的。可是,在当下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却有更高级的“填鸭式”教学之嫌,他们不辞辛劳,在课前仔细搜索一些关于课文的详细资料,做出精致的选择呈现于课堂给学生,造成了教师为学生代劳服务,学生成为被动看客的现象出现,比如众多与现代先进教学设备相配套的由商家设计而成的教学软件、课件、视频等等,就重在如何操作使用设备、消化现成的专家成果,而对打牢学习基础之根基就有些轻忽。资源多如牛毛,只有没想到的,没有下载不到的。信息技术设备说穿了,只是个高级的辅助工具而已,千万不可因它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而禁锢了我们一个个活生生的潜伏着无尽创造性思维的小脑瓜。

让校园安静下来,诚心实意学做人,实实在在学知识,勤勤恳恳做学问,勤实践,重探讨,发挥特长,发现人才,因材施教,才是我们教育者的真正追求。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下一篇: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走出作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