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03 02:45:56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预算管理通过管理者有计划的行为来确定目标,促进企业合作与交流,协调组织活动,有助于目标的预测与实施。预算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工作状况,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全面的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明确的分权,信息与人才的整合,价值增长最终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管理意识较为薄弱,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管理力度与执行力度不足,激励约束作用较小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并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激励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而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新型的财务管理系统又是现代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的前提,因此,财务管理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中,传统管理理念仍然深植于企业管理之中,导致财务预算管理中仍旧可以窥见计划经济的踪影,这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及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极不契合的。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力法宝,尤其是对于电力企业这种运营资本庞大,深切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企业而言,做好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控制企业成本、优化企业管理活动,提高生产力与企业效益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保障。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基于对市场的科学预测并针对企业发展所制定的量化与细化的战略发展规划,同时对其进行层层分解,并将其下达至企业各职能部门,经过预算、管控、协调、考核等一系列内容,对企业生产、管理、组织、营销、分配进行科学的预测与目标管控,科学整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信息、业务等内容,结合授权、分权、业绩评价等,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资源的协调配置、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从而促进企业价值与利益的稳步提升的科学化管理办法。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就是利用预算对各企业、各部门的财务资料进行分配、考核、控制,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活动,完成制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管理。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战略性与长期性,但是很多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并未立足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环境,过分强调局部利益,忽视企业的整体环境与利益,过于注重企业短期活动,而忽视了企业长期目标,然而局部利益无法全权代表企业整体发展,短期预算更不能完全契合企业长期战略目标,这种预算管理上的“近视”,极易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甚至损害企业长期利益。另外,有些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客观性不足,在年度预算编制上,以年度财务计划为基础依据,结合上年经营目标完成状况进行年度预算编制,但这种基于任期目标、历史指标、历史经营状况而制定预算指标的形式,属于粗放式管理,导致预算指标客观性不足,经营资源逐渐流失,与市场需求相背离。

2.预算编制方法陈旧单一

全面预算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自西方国家引入我国,在我国企业财政管理中仍处初级应用阶段,许多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仍然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定期式、固定式、增量式的预算编制方法,仍旧沿袭以往基于基年状况预算年度变量,权衡实际预算的预算方式。新的固定预算,是基于前期执行状况而进行的预算编制,仅仅根据预算期内固定业务量为基础进行预算编制,但是这种方法不够灵活、过于单一化、机械化,容易使新的预算编制被以往的执行状况和历史预算影响,导致预算过程中长期沿袭着诸多不合理因素,影响预算管理效果。

3.预算管理力度与执行力度不足

要想使企业预算管理有序开展,必须配设相关管理委员会,以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专门的编制、协调、指导、管控,进而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当前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中,并未设置相应的预算管理机构,使得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没有专门的执行部门,执行力度严重缺失,对财务预算往往倾向于事后控制,缺少全面的事前、事中控制,进而导致预算管理很难发挥其最大效用。在预算执行中往往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当前的预算管理体制下,要向完成预算指标必然会涉及到企业员工的利益,由此,预算执行便会受到人为因素限制,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甚理想。

4.激励约束作用较小

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能动性,进而促成其他预算目标的完成,促成企业整体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在现今的企业财务预算中,财务预算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不明显。就电力企业而言,在当前我国不够完善的资本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市场化程度低,竞争压力小,几乎不会面临破产的威胁,使得企业在财务预算中没有建立相关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

三、完善企业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的举措

1.引导企业全员对预算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全面财务预算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各方面,全面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必须依托于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及企业全员的参与。因此,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应对全面预算有着更加正确的认识,高度重视起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依靠全员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全面有效提升财务预算水平。要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管理办法,更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运行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预算管理的配合与参与,既需要高层领导的授权、审批,也需要各个部门人员的共同推动,故此,企业要想更加有效、全面、深入的开展好预算管理,必须从管理层做起,加强引导,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促进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

2.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改变传统预算编制中单一机械的或增或减式的编制方法,运用现代化的零基式、弹性式、滚动式的编制方法。为增强预算编制的精确性、科学性,在无法准确的对预期业务进行预测时,应按照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对可能出现的业务进行弹性预算。为保证预算更契合实际,更加合理的使用资金,在可控费用的预算上应利用零基预算。为确保预算的完整性,对企业未来有着更宏观的动态把握,促使预算紧密贴合实际,可采取滚动预算方式。

3.强化对预算管理与执行的力度

要想全面增强预算管理效果,应根据预算执行需求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建立内部会计报告体制,为确定预算控制提供基础保障。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使信息反馈得以有效执行、全面落实。同时,利用信息反馈制度,逐层分解预算指标,考核预算落实情况。另外,对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进行实时监督,监督委员会工作人员各尽自责,真正有效的推动财务预算管理全面开展、有序进行,协调各部门财务活动与经济利益冲突,统计分析预算执行结果,对于问题,要采取相关举措给予有效的调整与解决。

4.完善激励考核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中,为全面调动员工能动性与积极性,应建立健全一套激励考核机制,要在对企业各部门业绩的定性分析建立在定量考核的基础上,同时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严格考核评价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考核业绩完成状况,给予相应的奖惩。在考核体系的制定上,应考虑到考核指标、考核周期、考核依据、考核意义,对于预算的完成与否给予相应的将惩。利用预算激励与考核机制,可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的落实,增强预算实效性。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管理运营有着重要意义,它既能利用硬性管控措施协调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可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实战略目标,健全企业管理体制,加之对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协调,实现对企业各部门活动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管控。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信息及时与准确的反应,企业管理者通过进行预算管理来最终决定企业价值的提升。在成本管理的领域中,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被加以运用,并且在很多企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的有效推行将为公司各下属单位确定了具体可行的努力目标,同时也建立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全面预算是执行战略过程中进行管理的基准和参照,也是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和比较对象,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本文针对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提出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举措,以进一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平,王晓村.关于电网企业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模式探究[J].华东电力,2014(12):2728-2731.

[2]王金丽.电力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202.

[3]李秀.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136-138.

作者简介:李朝霞(1966-),女,云南宜良人,本科学历,会计师、经济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上一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创新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浅议煤矿机械绿色设计与加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