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IB”业务,是深化银-期合作的一个双赢选择

时间:2022-04-03 08:36:59

“银行IB”业务,是深化银-期合作的一个双赢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以我国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为切入点,指出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期货品种体系较为完备,期货公司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合规经营能力显著提高,期货行业创新业务稳妥推进是我国期货市场不断提高的一个方面,然后对既有银-期合作业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分析现有银行IB业务的开展模式并分析现有银行IB业务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建立银-期IB业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股指期货,银行,中间介绍业务

一、引言

股指期货的推出开创了我国期货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发展的全新时代。以股指期货推出为契机,期货市场的整个市场体系与制度架构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和大变革,所有金融市场参与方都将直面金融期货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而无法置身事外。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更应不断创新以深度接轨期货市场,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及风险管理的市场需求。

二、既有银-期合作业务的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功能的进一步体现和市场制度创新的逐步完善,银行与期货公司的合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深入挖掘传统的保证金存管、期货资金结算、银期转账和标准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亦开始大胆试水发行期货理财产品和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IB)。

1、保证金封闭存管业务。2004年7月20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期货经纪公司客户保证金封闭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办法》的规定,期货公司必须将保证金存放于保证金专用账户,与公司自有资金实行分户存放、分户管理。根据需要,保证金可以在期货公司保证金专用账户、期货公司在期货交易所所在地开设的专用资金账户、期货公司在交易所的资金账户之间划转。上述账户共同构成保证金封闭圈,保证金只能在封闭圈内划转,封闭运行。

2、期货资金结算业务。期货资金结算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期货交易所指定的结算银行,根据《期货交易结算协议书》的有关内容,期货交易所及其会员在结算银行开立专用账户,由结算银行负责为期货交易所及其会员办理交易日终结算业务和出入金业务。受到合作对象的限制,银行期货资金结算业务依然属于合作范围较小、合作层级较低的银期合作业务。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期货交易的结算主要由4家期货交易所进行。而银行仍不能进入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结算,因此银行与期货业资金结算业务的合作主要是在交易所及由交易所指定的、负责协助交易所进行资金结算的银行之间开展,合作的内容也仅限于结算资金的划转和管理。

3、银-期转账业务。相比银行期货资金结算业务,银期转账业务所涉及的合作范围稍为广阔。银期转账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期货交易人(即期货公司客户,包括对公机构客户和对私自然人客户两种)和期货公司之间的资金划转提供的电子化转账服务,主要包括期货交易人入金、出金和期货公司对出入金的审批、查询等功能。在银期转账系统的运作下,投资者可以通过电话委托或者自助交易终端等方式,对期货交易保证金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资金进行调拨。

4、标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标准仓单是指在商品期货交易所指定的交割仓库完成入库商品验收、确认合格并签发《货物存储证明》后,按统一格式制定并经交易所注册、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实物所有权凭证。标准仓单具有信用度高、风险小、回报高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银行贷款抵押品种。目前,国内已经有10余家商业银行提供标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成为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目前银行IB业务的开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IB业务是指机构或者个人接受期货经纪商的委托,介绍客户给期货经纪商并收取一定佣金的业务模式。目前我国采用券商IB制度,由于熟悉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是股指期货的最大潜在客户群,券商IB制度在股指期货准备初期就已为市场所熟悉。

银行为期货公司提供IB服务,也即“介绍客户获得佣金返还”模式是券商IB制度在银期间的延伸。相比证券公司,拥有更多网点资源和优质客户资源的银行在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并获得佣金返还上的优势更加明显,银行将有期货投资需求的部分客户资源介绍给期货公司,不仅能给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也能为期货市场带来更多优质的增量资金,推动股指期货、商品期货交易的进一步活跃。

(一)、现有银行IB业务的开展模式

据了解,目前期货市场上有很多银行都在做类似于期货IB的业务,但具体的开展模式却不尽相同。

1、个人松散型合作。期货公司直接公关银行理财经理,并在期货客户中帮银行宣传其理财服务;银行理财客户经理通过个人理财等业务向期货公司介绍客户,双方通过“品牌合作”、“个人合约”等形式合作。而介绍客户的佣金返还,则通过签订“个人对个人”合同予以解决。

2、机构战略性合作。期货公司和银行支行/网点签署全面战略性合作协议,在保证金存管、银期转帐、标准仓单质押、投资理财顾问、产品推广等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业务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活动营销、品牌营销的方式由银行向期货公司提供客户资源和潜在客户,介绍客户在期货公司开立期货交易帐户,并参与期货交易。介绍客户的佣金返还,由期货公司以咨询服务费的方式按双方合同约定予以支付。

3、客户互荐型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中,银期之间互相开放自己的客户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推介会、宣传手册等宣传各自的产品,期货公司从中直接吸引了适当的投资者群体;而银行也可营销到一部分理财客户,更重要的是银行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营销到尽可能多的期货保证金存管份额、银期转帐个人/机构户等,扩大传统的银期合作项目规模。值得关注的是,在这种合作模式中,银期间没有介绍客户的佣金返还,直接规避了相关的政策风险,也使得这种模式看起来更像是银期间的紧密型合作,而不是传统的IB业务。

(二)、现有银行IB业务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的行政法规许可作为支撑。《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以及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等业务的其他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取得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业务资格,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因此,目前市场存在的所谓的银行IB业务只能说是银期双方跨过监管灰色地带的“灰色业务”。

2、银-期双方的责任义务不明确,隐含着较大的操作风险。据介绍,目前券商IB业务中,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其全资拥有或控股的、或者被同一机构控制的期货公司的委托从事介绍业务,不能接受其他期货公司的委托从事介绍业务。证券公司仅担任期货公司的介绍经纪人或期货交易辅助人,提供的服务有:协助期货公司办理开户手续;提供期货行情信息、交易设施;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服务。而目前所谓的银行IB业务仅只是银行派专人带客户至期货公司完成开户手续,既没有其他的延伸服务,也没有专门的禁止的约束,极易引发期货交易纠纷,进而给银行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

3、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基于以上的原因,据了解,目前已开展类似于IB业务的银行虽然很多,但由总行自上而下推动的几乎没有,甚至分行的参与热情也不是很高。现有的银行IB业务基本都是由基层支行/网点出于业务综合开发的实际需要而自下而上推动的,总/分行采取的仅是一种即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中庸立场。因此,目前银行的IB业务动机差距十分明显,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四、探索建立银-期IB业务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落实相关的业务管理办法

在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具备开展期货相关业务的全部条件且业务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建议证监会和银监会尽快落实《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相关规定,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期货相关业务的试点工作,同时以银行IB业务为突破口进行试点,先行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二)、未来银行IB业务模式与现存券商IB业务的差异

1、股权关系的不同。目前券商IB业务中,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其全资拥有或控股的、或者被同一机构控制的期货公司的委托从事介绍业务,不能接受其他期货公司的委托从事介绍业务。然而目前商业银行全资拥有或控股期货公司的监管障碍比放开银行IB业务的制度障碍要更大一些,因此建议根据市场的需要,先放开银行IB业务进行试点。

2、合作对象数量的不同。受监管政策的束缚,目前一家券商基本只能向一家期货公司提供IB服务,相比券商,银行显然拥有更多网点资源和优质客户资源,囿于目前期货公司的规模和现存银期合作的现状,建议由银行选择若干家优质的期货公司作为IB业务的合作对象,开展区域性的业务合作。

3、配备的期货从业人员数量与范围的不同。证券公司开展IB业务,证券公司总部应至少配备5名专职业务人员,开展介绍业务的证券营业部应至少配备2名专职业务人员。专职介绍业务人员要具备期货从业人员资格并通过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的介绍业务专项培训和考试。开展介绍业务的证券营业部负责人应参加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的专项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由于商业银行支行/网点数量众多,期货对口客户没有证券营业部来的集中;而且,银行的业务管理模式也与券商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建议银行IB业务由商业银行总行统筹,分行具体负责开发,支行/网点配合。对相关专职业务人员建议规定为:商业银行总行应至少配备5名专职业务人员,开展介绍业务的分行应至少配备10名专职/兼职业务人员,开展介绍业务的分行部门/支行负责人应参加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的专项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

(三)控制和隔离期货风险,防范风险传导

建议银行只限于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只是对期货公司承担合同上的介绍业务受托责任,即银行只是“独立承担基于居间经纪关系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客户的期货交易、结算、风险控制、期货保证金管理等均由期货公司负责,即期货公司仍然“直接承担基于期货经纪合同的法律责任”,以彻底厘清银行、期货公司、客户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参考文献:

[1] 贺强.发展金融期货市场的几点建议.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2] 刘吉鹏.金融期货交易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19卷2期

[3] 胡俞越、傅强.完善期货公司治理结构,推动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期货日报.2004-4-14

上一篇:浅析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统计工作 下一篇:发展辽宁海洋经济的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