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时间:2022-04-03 07:46:34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方法 89例入选患者在入院第2天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将结果与国内常模作比较;通过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出院前1 d的心理进行测评,将其结果与入院第2天测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前患者SDS与SAS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护理干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抑郁;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24-03

细菌性肝脓肿多由血行感染和胆管感染引起,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和有效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隐源性肝脓肿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该类型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和全身代谢性疾病,其中25%的患者伴有糖尿病[1],糖尿病已成为诱发肝脓肿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2]。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8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对提高疾病治愈率的作用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例患者中,男47例,女42例,年龄44~78岁,平均(60.3±9.6)岁;住院时间18~32 d,平均(24.6±5.8) d。合并严重心、肺、脑部疾病以及精神异常的患者不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由接诊护士、责任护士、健康教育宣传员(专职护士)、护士长、主诊医师共同对患者从入院宣教、饮食调护、病情认知、情志疏导等方面给予护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1 护理干预的形式 采用交谈、发放宣传材料、观看影视资料、示范等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1.2.2 护理干预的内容 ①入院宣教:接诊护士热情主动接待患者,安置床位,通知主诊医师;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做自我介绍,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基本环境、生活设施,以诚恳的态度和丰富的医学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鼓励患者安心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收集分析患者各方面的资料,准确记录评估,为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真实信息。②饮食调护: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饮食结构既要有利于控制和减轻糖尿病,又要有利于摄取足够营养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3]。本科参照营养师提供的饮食方案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向他们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使之能自觉遵守。首先要控制总热量,糖类占总热量的55%~65%,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15%,膳食纤维含量40~60 g/d,胆固醇含量300 g/d,食盐6 g/d,鼓励进食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4],避免直接进食单糖或多糖;多食蔬菜与水果。在指导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用通俗的语言把每类食物具体化,使患者更易接受。③病情认知:由主诊医师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入院初期、治疗期、出院前期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及掌握程度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医护每周一次联合查房、医护根据各自不同优势分别进行指导、集中授课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转归,告诉患者尽量避免加重疾病的各种诱因,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④情志疏导:通过语言、榜样、自我暗示等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根据患者的爱好、文化修养、性格特征,选择适合患者的舒缓、优美、明朗的乐曲,每日睡前为患者播放30 min,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与全身整体放松训练;为患者按摩百会、肝俞、胆俞、合谷、太冲等穴位2次/d,30 min/次,同时配合音乐或语言安慰。

1.3 评价方法

1.3.1 心理监测 在护士指导下应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5],本组患者入院第2天进行测评,将结果与国内常模[6]作比较;然后在出院前1 d进行测评,其结果与入院第2天测评结果相比较。

1.3.2 其他监测 包括疾病知晓率、依从性、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疾病知晓率=(知晓特定知识的人数/被调查的目标人数)×100%,依从包括按时检查、药物疗法、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几个方面。在入院第2天及出院前1 d以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不同时间抑郁、焦虑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患者SDS与SAS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提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或焦虑后,两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且共病后治疗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均有所提高,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是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7]。

本研究中,表1的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入院第2天的抑郁、焦虑状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表明此类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调查显示[8],暗示教育能激发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能激活人脑接受教育的潜力,从而使人脑接受信息的潜力得以发挥,以达到触动患者的心灵、强化教育的目的。本研究采取语言、榜样、自我暗示等心理疏导措施,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其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排除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增加心理健康意识;同时注重患者的感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护理过程中慢慢灌输患者的疾病角色,使其慢慢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努力争取患者家庭的支持,减轻患者治疗的后顾之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增进护患关系[9]。

3.2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及依从性

医护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医护不同专业的特点,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全方位的知识[10]。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两种疾病并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费用高,且糖尿病为终身疾病,晚期并发症多。有研究显示[11],护理干预对患者是一种支持,能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无知状态”,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可以时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本研究中通过医护配合,对患者系统讲解疾病、休息、营养、用药等知识,使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医护对患者的依从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使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培养较强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促进康复,延缓糖尿病的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3.3 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强护患交流与沟通

有调查显示[12],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患者对疾病的忧虑,促进患者配合医务人员的医疗决策,有利于控制血糖变化及预防并发症。本组病例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时解决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总之,通过护理干预可使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能充分重视、及时发现和正确解决各种护理问题;使患者增强康复信心,以最佳精神状态配合治疗,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侍立志.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7):413-414.

[2] 周颖,陆思源.2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6):662.

[3] 张晖,王瑞霞,张秀香.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8,25(12):51.

[4] 林惠明,尚丽丹,李宁.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20):1883.

[5] 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1.

[6] 陈美姣,王敏,叶杨.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75-76.

[7] 杨桂菊,陈艾华,魏方艳.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25-27.

[8] 陈瑞萍,谭媛,王海英,等.暗示在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2B):77-78.

[9] 钟俊娥.糖尿病抑郁焦虑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142-143.

[10] 汪巧娅,李春艳,李纳新,等.对肝移植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59.

[11] 李敬蕊.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086-1087.

[12] 曹小英.加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11):52-53.

(收稿日期:2013-12-31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罗定市海洛因吸毒人群应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生... 下一篇:SCL—90在妇科疾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