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汤结合药膳治疗产后缺乳60例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6 11:58:18

[摘要] 目的 观察催乳汤结合药膳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2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产后母乳喂养指导结合药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催乳汤辨证加减治疗。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产后缺乳;催乳汤;药膳

[中图分类号] R71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14-03

在中医领域,产妇分娩后乳腺泌乳减少或完全不能分泌乳汁,不能满足新生婴儿母乳喂养的需要,即为产后缺乳[1]。一般观点认为,产后缺乳常出现在在产后两三天或15 d内,也可存在于整个哺乳期。目前,由于产妇的年龄逐渐增大,剖宫产率也逐渐上升,生活条件优越,因此,易出现产妇妊娠期营养的不均衡,过度精神紧张等,可导致产后缺乳,近年来产后缺乳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母乳喂养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佳婴儿喂养方式。母乳营养丰富,其所包含的特有免疫物质可使婴儿的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增强,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子感情交流,对婴儿的智力、生长发育有很大帮助。母乳喂养时母体子宫可受刺激出现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从而排卵受到抑制,能降低产妇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因此,世界母乳协会建议婴儿出生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且母乳喂养应该持续到2年以上。母乳喂养的关键在于母乳是否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本科室采用药膳结合催乳汤对产后缺乳患者进行联合干预治疗,以期促进产妇泌乳,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分娩后随访的120例产妇,均为初产妇,孕周37~42周,年龄20~3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顺娩40例,剖宫产20例。对照组:顺娩38例,剖宫产22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婴儿一般状态无异常;②产妇肝肾功能正常,无并发症及器质性病变;③空瘪, 或有硬结,乳汁清稀量少。

1.3 排除标准

①婴儿舌系带过短;②产妇喂奶方法不正确。

1.4 中医诊断标准

采用以往的文献标准[2],具体诊断标准如下:①产后最初阶段,产妇无明显变化,乳汁较少;产后产妇开始哺乳时发现乳汁突然减少或最后消失,完全不能母乳喂养婴儿。②产妇产后破裂和凹陷所导致的乳汁蕴积不通。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产后母乳喂养指导,结合产后药膳调理;治疗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下乳方结合药膳治疗。产后母乳喂养方法指导:①告知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婴儿含接时必须包括乳晕。②产妇产后严格实行早皮肤接触、早吸吮,从而促进早期泌乳。③指导产妇的营养饮食,注意休息及情感变化,婴儿添加辅食不宜过早,从而减少影响泌乳的不利因素。④产妇产后按需哺乳,全天24 h母婴同室。如婴儿睡眠>3 h不醒,则应唤醒婴儿哺乳。⑤产妇需做好保健,一旦发生避免皲裂,应及时处理。药膳调理:多饮汤汁,如通草猪蹄汤、通草鲫鱼汤、黄豆猪蹄汤等。中药催乳汤主要成分:党参、黄芪、川芎、通草、当归、王不留行、大枣、柴胡、路路通、丹参及穿山甲等。肝郁气滞者加广郁金、青皮,气血虚弱者加炒白术、茯苓、陈皮,颗粒剂,早晚分服,每日1剂,每次100 ml,5 d为1个药物疗程。

1.6 疗效判定标准[2]

未愈:无胀感,乳汁分泌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喂养后婴儿不能顺利入睡,需要人工喂养;好转:有胀感,乳汁分泌开始增多,婴儿哭闹现象减少;治愈: 胀满,乳汁分泌恢复正常,能正常哺乳,能完全满足婴儿需要,婴儿无哭闹现象。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均无中途退出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传统中医学认为产妇的乳汁由气血所化生而成。《妇科经纶》中记载说明积于产妇中的乳汁,必赖肝气条达、气机调畅、疏泄有序,则乳汁才能通过乳络泌泄而出。饮食需通过脾胃的运化作用生成气血,再转化为乳汁,因此,产妇气血充足,脾胃功能正常,乳汁则充足。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包括3点:①产妇出现抑郁,产后精神恢复较差,气血不通,出现乳脉闭塞;②产妇有贫血征象,分娩时及产后出血量过多,气血虚弱,尚未恢复,乳汁分泌不足;③产妇体型肥胖,消化功能差,痰湿内盛,导致缺乳。

药膳是指采用一定的中药与相应的食物搭配调制而成的食品。《本草图经》记载蹄膀可行妇人乳络、滑肌肤、祛寒热,蹄膀是血肉有情之品,可化生气血使产妇气血生化有源,气血足则乳汁足。鲫鱼能和中补虚、渗湿利水、温中下气,有消肿胀、利水通乳之功效[3]。《贵州民间方药集成》记载黄豆有入阳明经催乳、通乳络之功效。临床使用后,催乳、通乳的效果明显。

中医言产后多虚多瘀,本方催乳汤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补气血、生津,大枣补中益气,三者合用可补益产后气血虚弱之体,补气以生血,当归补血活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上4味共用使补而不滞;柴胡属肝经,疏肝解郁;路路通疏肝行气,通络下乳,王不留行、穿山甲均入血分,性善行散,走而不守,有通经下乳之功,柴胡、路路通、穿山甲、王不留行共用疏通肝络下乳,川芎、丹参、柴胡行气活血;通草疏肝理气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通络下乳之功效。

以往已有研究证实催乳汤能有效促进产妇泌乳[4-9],可养血益气,通络下乳,有效增加产妇的泌乳量。以往也有研究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以及药膳食疗法治疗产后缺乳,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5,10-12]。本研究中的产妇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采用催乳汤结合中医药膳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单独应用中医药膳治疗的总有效率(60%),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在催乳汤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变化,采用中医药膳治疗产妇的产后缺乳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药膳治疗的方法。

综上所述,中药催乳汤结合药膳治疗产妇产后缺乳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俊婵.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1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4.

[3] 何国兴.产后缺乳食疗方[J].家庭中医药,2011,1(1):76-77.

[4] 佘瑜,佘淑萍.催乳汤治疗产后乳母缺乳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8):90.

[5] 王爱香,马雪玲,赵舒煊.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产后缺乳52例[J].2012,25(7):91-93.

[6] 王春香,陈桂莲,龙梅.自拟催乳汤治疗产后37例缺乳[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286.

[7] 张琦,李芳,黄文俊.催乳汤治疗产后缺乳8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8):89-90.

[8] 毋妙红,范晓惠,南丽娟.催乳汤治疗产后缺乳9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28-29.

[9] 薄三菊,张金香,李保正.自拟催乳汤治产后缺乳20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24-225.

[10] 孙锐.引起产后缺乳的相关因素与中医食疗药膳[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121-122.

[11] 王爱香,马雪玲,赵舒煊.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产后缺乳52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7):91-93.

[12] 王志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50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2):71-72.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上一篇:临床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罗定市海洛因吸毒人群应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