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

时间:2022-10-30 07:51:36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睡眠障碍的住院脑卒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包括口服解郁安神胶囊和中药足浴),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疗效评价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 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的PSQI评分为(13.4±3.5)分,对照组为(13.9±4.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SQI评分为(5.1±1.7)分,对照组为(6.7±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

[关键词] 脑卒中;睡眠障碍;中西医;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21-03

睡眠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继发症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1],给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2]。目前,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临床上大多给予具有作用确切、见效快特点的安眠药,而此类药物易引起过度镇静、中毒、成瘾等副作用,长期疗效较差,因此,探讨一种效果较好,且能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治疗方法是医护工作者认真解决的临床课题。本研究对具有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入选标准:①经临床颅脑CT/MRI证实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②意识清醒且病情稳定;③无明显语言障碍;④无精神病史;⑤符合睡眠障碍的判断标准[4];⑥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②合并精神障碍者;③既往服用安定类或其他改善睡眠的药物者;④合并严重影响睡眠的相关重症疾病:严重心脏病,合并肺、肾以及消化道疾病者,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4~70岁,平均 (63.3±8.5)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11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6~68岁,平均(64.5±7.2)岁,脑出血21例,脑梗死9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抗脑血管病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口服阿司匹林200 mg,1次/d,辛伐他汀200 mg,每晚1次,尼莫地平200 mg,3次/d。静脉输液:生理盐水1000 ml+丹参30 ml,1次/d,生理盐水150 ml+胞二磷胆碱0.75 g,1次/d。病情稳定后,为改善睡眠状况,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普唑仑(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90,规格0.4 mg/片)治疗,2片/次,每晚睡前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疗法,一是口服解郁安神胶囊(陕西君寿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20080321,0.4 g×20粒),3粒/次,3次/d;二是中药足浴,足浴中药配方由丹参30 g,香附30 g,酸枣仁30 g,夜交藤30 g,合欢皮30 g,茯神 30 g 组成,具体用法是将中药浴足配方,用煎药机统一煎煮成 200 ml/包的浓缩药液。于患者临睡前,将一次性塑料袋套在患者自己专用浴足桶内,将中药足浴浓缩药液 400 ml(2袋)加入温水4000~6000 ml(量能浸至小腿处),使水温为40~50℃,根据患者的要求适当添加冷热水,使患者全身微热、额头或背部微微出汗为宜,浸泡20~30 min。两组均14 d为1个疗程。

1.3 评价工具

1.3.1 睡眠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关于“不寐”的疗效标准制订。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

1.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6] 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18个自评条目参与记分,组成7个成分,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困难、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分等级记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判断标准:PSQI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折,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

3 讨论

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中医治疗与护理,是临床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一个新的突破点,既突出了祖国特色的中医传统护理操作特点,又能把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反射学说有机结合,以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结合脑卒中睡眠障碍的原因,采用口服中成药治疗,并配合中药足浴。祖国中医学认为,睡眠障碍综合征属“不寐”“目不暝”“不得眠”的范畴,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就临床来看,本病虚证居多。有学者认为,中成药解郁安神胶囊具有舒肝解郁、安神定志之功,可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刺激所致的心烦、焦虑、失眠、健忘等[7],现代医学认为方中柴胡、郁金具有镇静、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8]。

目前,一些研究表明[8-10],中药足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中药足浴治疗睡眠障碍是以其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中医护理中药外用法的熏洗疗法,将药物煎汤并浸泡,把药物药力和水的热力作用合二为一,通过皮肤的吸收和蒸汽渗透的作用,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可使机体气血运行通畅,血脉通畅后,联络肺脏、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直达病所。药的有效成分,亦即在适当的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渗入足部皮肤,促使血管扩张,还可通过足部的腧穴循经直达病灶部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从而达到宁心安神、加快入睡、改善睡眠的功效[11]。本研究中,中药香附具有疏肝理气功效;丹参、夜交藤、合欢皮、茯神能活血通络、行气利水;酸枣仁具有安神镇静之效用,基于上述中医理论,本研究对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了中医药疗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不论在临床疗效方面,还是在睡眠质量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云燕,安中平,金奕,等.综合护理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2,20(6):359-360.

[2] 王晓东,王爱霞.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 8):103-104.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潘集阳.睡眠障碍临床诊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22-177.

[5]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23.

[6] 汪向东,姜长春,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刊)[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

[7] 闫卫静,李国臣.茴拉西坦联合解郁安神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118-119.

[8] 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19.

[8] 殷翠云,李小红,冯秋华.中药足浴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82-1083.

[9] 罗秀梅,袁玉萍,李 莉.中药足浴加穴位按摩对提高血透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8(20):30-31.

[10] 徐海虹,李校.中药足浴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26-28.

[11] 毕守红.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15):1376-1377.

(收稿日期:2014-01-20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上一篇:不同剂型中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