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时间:2022-04-03 07:16:32

浅谈我国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摘要: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村经济体制不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需要。文章阐述农村的经济体制框架,分析旧的经济体制阻碍农村发展的原因,论述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实践经验的可行性,并提出进一步创新的要求,为我国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经验

中图分类号:F3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2-1

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和20多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现有9亿多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由于农民的资金积累依然有限,低质、廉价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仍是农村市场最主要的消费品,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还很落后。若没有占人口比例在70%以上的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底气不足。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村经济体制随之作出相应的改变。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已是农村经济体制创新的首要问题。

1 我国主流的农村经济体制框架分析

1.1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分散,经营模式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的体制框架中,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业改革,原有制度的潜力几乎消耗殆尽,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阻力。分散经营增加了农民组建利益集团的交易费用。分散经营的家庭生产模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些地方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稳定,使农民土地投入的预期最小化,阻碍了农民使用新科技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急需要推广新农村的经济体制,并加以创新,使农村经济体制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2 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除了继续强调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外,还特别强调了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会适时、适度地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市场的调节,再加上适当的政府调控、健全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市场经济。为了使弱势社会群体有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救济保障体系等。因此,概括地说,我国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具有三大特点:(1)有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2)有规范法规的市场经济;(3)有良好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

2 我国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实践与创新

2.1 坚持改革农村税费,提高农民积极性

新农村税费改革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全面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攻克村级债务化解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两大难题。进一步理清乡镇管理编制,建立刚性约束机制,严格定编定岗,建立对乡镇主要领导实行机构编制工作追究机制。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妥善安排其他富余人员的分流工作,维持乡镇机构的稳定、有序运转。

2.2 加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人才的过度流失是造成农业真难、农民真苦、农村真落后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新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围绕当地农业特色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干人才。加强新农村的基础教育,通过增加教育资金、建立新农村教育发展基金,扩大投资渠道等途径。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创业者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要积极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一些免费的培训机构,为农民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的转移。

2.3 创建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市场

要加大开发新农村市场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应当创建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制度、法规,如颁布《农业社会化服务法》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等,使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依托农村产业化,整合农村资源,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协调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大力支持区域龙头企业,坚持市场化取向,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鼓励各种企业投资和投产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不断的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加深农业科技推广,形成新的优质服务体系,建立一整套产前、产中、产后持续的服务模式。鼓励各商业银行减少对农村贷款的歧视,积极扶助农业开发和农村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但分散经营模式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新农村经济体制框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提出创建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等创新建议,着力进行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惠新.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04).

[2] 赵晓谛,张芬芬,李桂华,孙涉,金雁.改革集体经济,经营新农村――集体经济在南京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06).

[3] 孔德超.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J].黑龙江史志,2008,(06).

[4] 王素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 2009,(16).

作者简介:孙立家(198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上一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提高乡镇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