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反思 快成长

时间:2022-04-02 06:15:27

多反思 快成长

【摘 要】本文从教学亮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负面导入等方面提出教师只有多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化学教学案例;教师成长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只有多反思,才能快成长。

一、反思教学亮点

每个教师的每节课总有精彩之处。很值得我们课后反思。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案例1】“钠的性质与应用” 实验反思

在“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中我首先展示刘谦正在表演的魔术画面,立刻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以小魔术“滴水点灯”引出课题。学完性质之后,请学生解释“滴水点灯”的原理。这样不仅前后呼应,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反思:对于我们引以为豪的“亮点”一定要坚持。再如: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时当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时,在铜片上也有气泡产生,对现象的观察有干扰。因此,实验时,我强调注意观察锌片。等原理弄清后,返回来让学生解释:为何铜片上也有气泡?(铜片不纯所致),这样在后继学习中得到及时补充,在消除盲点的同时也达到巩固原电池原理的目的。再如:“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类型较多,我把它总结成一句话:“变到不变则平衡”。这就帮助学生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

二、反思教学方式

【案例2】 “钠与水反应”实验反思

[改进前教学]在“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由于刚工作时受老教师的影响:他说有人曾经做演示实验时,由于钠块可能有点大,导致钠块从烧杯中“逃出”而恰巧落入前排某位学生的头发上,导致出现实验事故。因此我每次做演示实验时,总是把钠块切得较小,更不敢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了。但每次课后总有学生抱怨:学生除了看到 “溶液变红”,其余的看不清也听不到。

[第1次改进]几年后,当我再次进行“钠与水反应”的教学时,由学生代替教师做演示实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争着要演示。但是由于学生参与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更多的学生仍然观察不清实验现象。

[第2次改进]经过第1次改进之后,我发现学生在我的小心指导下都能顺利的完成实验操作。这一次,我大胆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并强调取约绿豆大小的钠块,千万不能大!否则要出事故的。在第一个班级的教学中,突然有学生惊叫了起来!我随声望去,她面前的烧杯中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原来她将钠块切大了,我迅速找了块玻璃片,盖住烧杯的一半,以减少钠块“逃出”的几率。

[第3次改进]在第2次改进的基础上,实验前我们先在500mL的大烧杯中准备了约三分之一的水,将绿豆大小的钠块切好放在试剂瓶中备用。做实验时学生可以直接取用也可以参照其大小进行切割。(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学生对绿豆大小不好把握)

如果没有对“钠与水反应”教学进行及时反思,我现在可能仍然停留在演示实验阶段。经过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教师才能快速成长。

三、反思教学态度

【案例3】“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反思

备课时我作了大胆的改进:将“石棉网”换成“蒸发皿”。由于本节课是为迎验“四星级高中”准备的,所以我们化学组特别重视,有的老教师就提出疑问: 没有教师这样做过,不能想当然!面对质疑我们也经过试验,很成功!在蒸发皿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淡黄色固体,而且整个实验冒出的烟很少。这样不仅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而且有利于环保。果然在第二个班教学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我们平时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汲取众家之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分析、思考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能拘泥于教材,更不能以经验论,要勇于创新。只有端正教学态度,才能快速成长。

四、反思负面导入

【案例4】“氯气的性质”导入

2011年10月29日我校组织部分一线教师赴泗洪中学学习。我听了三节化学课,其中的一节是“氯气的性质”。

反思:在课后的评课中,不管是教学的手段还是对内容的处理和实验的演示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但是也有人提出:这则新闻是否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化学是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或者说化学就是污染的代名词?听后我也感触颇深。以前在外地也听过“氯气的性质”公开课,好像也是以某次运输氯液的货车翻倒在公路上,导致周围的棉花等植物褪色的新闻引入的。回想我自己是不是也这样做过?记得在“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教学中,我曾经也以“重庆酸雨”的视频导入课题。看来许多教师都曾经以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来创设情境。现在仔细想想, 这样的引入难道真的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吗?在这样类似于“731”的恐怖氛围中,学生还能有学下去的欲望么?难道我们不能从正面创设情境吗?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认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从正面引入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坚持教学反思,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多反思,才能快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昌恒,陶恒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经营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35-3

[2]张再萍.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化学教学, 2011,(9):17-19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点金之术 下一篇:让学生从主动体验中走进生物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