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控”容易“养”出病

时间:2022-04-02 09:52:08

“养生控”容易“养”出病

“养生控”一般对养生有着特殊爱好和深厚的情结,他们往往对养生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坚持和爱好。比如,早上起床漱洗后,一定要空腹喝温白开水排毒;上楼时不坐电梯,要坚持爬楼梯;下班后不坐车,坚持步行或骑自行车;晚餐时无论多饿,一定只吃七分饱……有媒体调查显示,受访者中,32%的人自称是热衷养生的“养生控”;50%的人感觉身边存在不少“养生控”。

“过犹不及”,养生也是如此。关注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当然必要,但因此陷入对“养生”的执着,甚至害怕不能完美执行养生计划而焦虑,增加心理压力,对健康反而不利。因此,不妨对“养生控”常常坚持的一些问题,从认识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误区一:

生命在于拼命“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本是一句健康箴言,但这句话在“养生控”们的眼里却变成了:只要有“动”的机会,就绝不放过。他们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去跑步;晚上入睡前还跳绳、转呼啦圈;假日就去跳健美操、打球,风雨无阻;上下班的时候,能不坐车就不坐车,把腿走酸也在所不辞。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组织器官的供血,改善代谢功能,有助于健康。但运动要适量,要适合个人体质和身体的状况,也要顺应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过度运动,会伤害身体,损伤肌肉关节,甚至引发疾病。“过劳耗气”,就是提醒我们,运动的适量、适时是其“度”的要求,过之则有害无益。

误区二:

饮食清淡至上

“油”对于“养生控”来说,如同大敌,于是在他们的菜谱里,能不吃肉就不吃肉,能免油就免油,能不调味就不调味。更有甚者,有人遇到推不开的饭局,竟然会细到每一根菜,他们都会用开水反复地洗上几遍,细致程度好像“此菜有毒”!

其实,清淡本是好事,饮食过于油腻,会使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脂异常、脂肪肝、动脉硬化等。但适量的脂肪也是机体所必需的,其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许多机体所需的物质的成分中就包含脂肪,脂肪也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适量胆固醇有助于防止肿瘤的发生。过于消瘦,免疫机能会减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饮食均衡才是王道,一味追求清淡其实并不利于健康。

误区三:

食疗代替医疗

如今,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及养生节目充斥市场,再加上神乎其神的,很是让一些“养生控”道听途说尤其是老年“养生控”们痴迷。于是乎,有人听说黑木耳稀释血液,就买了五六斤囤在家里,无论炖汤还是炒菜,都会放一些进去。有人听说吃南瓜能降血糖,便每餐都吃,不沾半点荤腥,没想到血糖没降多少,人却进了医院。

食疗是中医瑰宝之一,对很多疾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如果过分迷信食疗,甚至期望用食疗完全代替药疗,显然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学的。以南瓜为例,食用南瓜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血管动脉硬化,具有防癌、美容和减肥作用,但因南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长期大量食用容易患上胡萝卜素黄皮症,导致皮肤变黄。

误区四:

“DIY药方”一把抓

“养生控”们一般都对自己满腹的养生知识引以为傲,有的甚至热衷于为自己“配药”,从滴眼液到抗生素,从西洋参到维生素;甚至还有人自诩参透了“西药治标,中药治本,中西合并,治标治本”的精髓,不时来个中药西药一把抓,俨然真把自己当成了专家。

对此,专家表示,治病讲究的就是对证,对证了才能药到病除。而自己抓药,关键就在于仅凭经验阅历判断病症,判断出现失误的话,不但会贻误病情,甚至还会危及性命。

至于中药西药一把抓,就更不可取了。因为多药并用会搅乱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引起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发现,即使是多种疾病综合治疗时,用药品种也要尽量简单,一般不超过5种,中药汤剂的组方配伍原则也与此类同。另外,在不了解中药配伍禁忌的情况下,如果在服西药的同时自行增加中药制剂,还可能引发危险。

(摘自《家庭科学·新健康》)

上一篇:唱歌是最好的减压工具 下一篇:胆囊有病药膳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