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4-01 11:59:06

慢性前列腺炎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焦虑状况及与症状轻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心理治疗的必要性,为临床病人治疗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提高治愈率。方法 采用自制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80例CP患者将焦虑情况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并对其症状评分及相关因素与焦虑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率100%。SAS评分为(44.13±9.4)显著高于我国常模(P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焦虑;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9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5-01

慢性前列腺炎(CP)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占泌尿外科门诊的25%,虽不足以威胁生命和重要器官功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P中除少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细菌感染有关外,90%以上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至今没有一种确切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心理因素越来越受重视,而CP导致的慢性疼痛使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伴有障碍者,精神压力增加,心理症状明显,改善后心理症状也随之减轻,目前认为,心理因素是CP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这也为心理干预疗法奠定了理论依据。因此探讨CP与焦虑的相关性及症状严重程度与焦虑程度是否有关,以便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提供必要的精神心理护理,辅助治疗,促进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5月在内蒙古医院门诊就诊确诊为CP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同时结合指诊(如前列腺压痛,前列腺硬度增加、可扣及结节等),病程≥3个月,“两杯法”前列腺按摩前尿液和按摩后尿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HP或卵磷脂小体减少)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除外下尿路其他疾病、精神病史和其他重大疾病,均知情同意此项调查,自愿参加。

1.2 调查工具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及自制相关因素调查表。①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把20个项目各项分数相加,再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根据标准分将SAS≥50分定为有焦虑障碍组,将SAS<50分定为非焦虑组。②以CPSI中疼痛不适和排尿症状两项的积分之和分组,0-9分为轻度,1018分为中度,1931分为重度。③相关因素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病程、就诊次数、民族、性格、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研究者本人向研究对象发放量表,并简要解释此项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内容。并向患者保证是匿名调查和调查资料严格保密(文化程度较低者,在研究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填写过程中如有疑问,由研究者随时给予解答,问卷当场检查合格后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直线相关系数r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19-50岁,平均(30.70±7.26)岁,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 焦虑情绪

2.2.1 焦虑评分结果 本次调查焦虑评分结果显示,最高分为60分,最低分为27分,均值为44.13±9.4分,与国内常模29.78±1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P<0.05)。其中正常范围者50人,占62.5%;轻度焦虑26人,占32.5%;中度焦虑4人,占5%;本次调查未见重度焦虑者。

2.2.2 性格与焦虑的关系 性格分组中焦虑出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4,P<0.05),性格内向评分比较高,说明内向性格的患者易出现焦虑状况(见表2)。

表2 性格分组中焦虑发生情况

2.2.3 民族与焦虑关系 民族分组中焦虑出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P<0.05),汉族评分比较高,说明民族为汉族的患者易出现焦虑状况(见表3)。

3 讨论

3.1 慢性前列腺炎焦虑状况 由于CP原因、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至今病因尚未明确,加之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容易复发,所以无论医师还是患者均对其治疗不满意,而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在久治不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一半以上存在显著的精神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改变,如焦虑、压抑、疑病症和癔症,甚至自杀倾向。由本研究结果2.2.1中焦虑评分可见,CP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焦虑状况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由于受文化素养、卫生知识及舆论广告的影响,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而有些人误把CP与性病等同,担心导致不育、担心泄漏隐私等等,导致CP患者思想矛盾,特别是伴有障碍的CP患者,使婚姻受到影响,婚姻满意度下降。唐茂芹等研究显示CP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文化程度低、婚姻满意度差及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等有相关性。

3.2 CP患者的性格、民族与焦虑的关系 有研究显示,CP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与久治不愈有关,久治不愈的自身心理压力会加重心理症状。由表2、表3可见,性格内向、民族为汉族的人易出现焦虑状态。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愿与他人沟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能很好的发泄出去,并且他们富于想象力,爱思考,因此思想压力变大,久而久之,会使病人产生多种精神心理症状。民族为汉族的CP患者易出现焦虑状况,而少数民族则出现的少,可能与少数民族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对一些事情不会过多的去想心情就放开了,形成的心理压力小。症状自然轻,疾病治愈快。而汉族人思想丰富,当精神过度紧张时心理负担会加重,当伴有疼痛时,自觉症状往往大于实际病情,久而久之,导致神经官能症,心理症状更加明显。

根据临床观察到的可能影响CP患者的各种因素,制定相关因素调查表,因本次样本量少,只对性格、民族进行研究,其余项目未研究,待以后完善。而黄如英等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CP患者的焦虑发生与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对疾病了解程度、病程、症状、社会支持有关,与年龄、婚姻无关。吴志坚等采用SCL-90研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发现患者的病程与心理障碍程度有关,心理障碍发病率在病程1年内与1年以上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

4 护理对策

4.1 加强健康教育 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症状明显,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差,使病人处于焦虑状态,丧失对治疗的信心,另有部分病人存在错误认识,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也会影响,加重了病人的心理压力,使其障碍更加明显,造成病人生活质量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指导,使其全面而正确的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加强心理疏导 针对病人的个性特征,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对于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的病人护士应认真倾听他们的述说、尊重病人的感受,采用认知疗法、心理疏导等措施,使其采取健康的应对方式。同时运用病人的支持系统,是家属了解病人的疾病特点,积极参与到病人的治疗中来,理解并尊重病人的心理变化,提高治疗效果。而国内李丁有研究发现,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辅导治疗134例患者,使患者解除了焦虑情绪,总有效率高达88.18%,取得了满意效果。

4.3 生活指导 治疗期间要教育患者戒酒、少抽烟。忌食辛辣之物如:姜、蒜、辣椒;多食冻豆腐、海带、海产品、蜂蜜等含锌丰富的食品。平时不要熬夜和过分疲劳,要重视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防止受凉特别是足底受凉。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的性接触,包皮要经常外翻清洗,去除污垢。

参考文献

[1] 鑫.前列腺炎症候群研究进展[J].男科学杂志,1997,11(3):180-182.

[2] 那彦群主编.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200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9-144.

[3] 黄永汉,张海滨等.慢性前列腺炎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1):23-25.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5] Lit win MS,McNaughton-Collins M,Fowler FJ,et al.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itutes symptom indes:devel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outcome measure[J].Urol,1999,162(2):369-375.

[6] 谭波,王积安,成波.慢性前列腺炎联合用药的治疗体会[J].广东医学,2009,30(7):1203-1204.

[7] 杨明根,赵晓昆,贺达仁.慢性前列腺炎认识和治疗的困惑与提高疗效的策略[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3):34-36.

[8] 唐茂芹,刘照旭,胡蕾等.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28-29.

[9] 张锐强,谢皴,黄钟明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神心理症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9):677-679.

[10] 黄如英,蔡恒.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51.

[11] 吴志坚,李仕周,陈亚光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障碍状况的调查[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5):294-295.

[12] Vingerhoets ATTM,Marcelissen FHG.Stress research:its present status and issu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s[J].SciMed,2000,26(3):279-291.

[13] 李丁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治疗[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3):29.

上一篇:浅谈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对责任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