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体会

时间:2022-06-26 07:45:26

浅谈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体会

[摘要] 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贯穿服务对象的全过程,以社区为范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对象(三位一体预防模式),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1]。

[关键词] 社区; 护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0-01

随着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举措,号召社区居民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迫切需要,社区护理工作的内涵就变得越来越丰富。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护理专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是保证社区护理工作正常的、有序地、高质量地开展的管理体系。我院原是一家职工医院,于2004年挂牌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4个社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部工作内容,并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现将我中心社区护理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安排

1.1 人员的选定 首批选送了5名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强的临床护士,参加了市社区护理岗位的系统培训,明确社区护理内涵和工作内容,熟练掌握社区护理的各项技能,并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规范化的培训 以前传统的医疗模式是基层医院的门诊就是医生看病,开处方,基本不需要护士的参与。而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六位一体”的工作内涵,如果单靠全科医生是不可能完成这大量的工作的,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相互合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中心成立了服务于4个社委会的4个全科社区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牵头,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参与,共同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样社区护士除了为家庭、个人承担直接的护理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伤残康复训练等各项任务。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医学知识面广、具备独立处理突况的应急能力,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就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我中心利用各种形式对社区护士进行一些规范化的训练和医学知识的普及。

1.2.1 院外培训 选送了一位各方面素质较强的社区护士到省级医院急诊科培训了6个月,回来后要求她把学到的有关急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其他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和带教,以带动社区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1.2.2 院内学习 积极参加上级医院医生下社区进行的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知识讲座的学习,同时也参加本院医生定期进行的常见慢性病知识讲座的学习。

1.2.3 积极参与卫生局举办的一些培训 如院前急救、健康知识讲座、伤残康复训练、计划免疫等等的专项培训。

1.2.4 中心定期组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演练 以提高社区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制订社区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为了把社区护理这项工作做好,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我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制订了各种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其中包括:计划免疫工作程序规程,医德医风奖惩制度,护理差错报告与奖惩制度,社区护理工作常规,社区护士下社区规程,上门出诊、随诊护理常规等。为社区护理的规范服务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3 社区护理质量的落实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社区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复杂性。需要运用社会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我中心护理部专门成立了护理质控小组,定期对社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对用于上门出诊的消毒物品、医疗器械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不定期的对社区居民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了解护理服务质量,与中心的奖惩制度挂钩,以提高社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例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拿出整改意见,制定解决方案。对上级下发的社区工作文件,积极组织学习,领会精神,不断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

总之,在社区护理管理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运用护理管理的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做好、做扎实,把温暖带给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 冯正义.社区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

[2] 赵红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691.

上一篇:护理学与自然辩证法 下一篇:75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