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四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4-01 03:18:10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源动力。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是需要积极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落脚点不应放在教懂、学懂上,而应让学生通过初次...

小学文言文“四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学习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初学文言文,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而大多数教师教学文言文采用的是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造成了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枯燥的局面,学生学过一篇文言文后,就再也提不起学习文言文的劲儿来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在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就必须规范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帮助学生走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杨氏之子》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明,把杨氏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原文很简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因而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时紧扣“激―读―悟―拓”的四字教学方针展开学习。

一、激,设情引趣

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时代久远,再加上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拗口,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小学生视文言文为第二外语。小学生怕读文言文。其实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兴致却是很高的。或许是因为文言文简洁、典雅,或是因为新鲜与好奇,这本是很可喜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数量极少,没有得到小学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两种尴尬:一种是有“言”而无“文”,整堂课逐字逐句地对译,学生忙着做笔记,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学生在起步的时候,就已经从心底产生了对抗。一种是有“文”而无“言”,教师积极关注文本蕴涵的情感、价值观,关注人文精神的浸染,大量拓展,无度挖掘,课堂教学虽激情飞扬,但语言所得根基不牢。教师的教法不当,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扼杀在摇篮中,以至于把厌烦的情绪带到中学甚至于终身。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源动力。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是需要积极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落脚点不应放在教懂、学懂上,而应让学生通过初次接触文言文,就对文言文感到新奇并产生兴趣,由此而摒弃畏难情绪。

1.在预习中激趣

预习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义,目的是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的梗概。预习是学生直接接触文言文的开始,在这一个环节要有意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学习手足无措,教师首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出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在教学《杨氏之子》前,我提出以下几条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自由阅读;(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4)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读、自学,以此培养自学能力。自学完成后,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大家共同讨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可通过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在导入时激趣

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毕竟是一种陌生的课文,“之、乎、者、也”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时,教师要营造学习古文氛围。《杨氏之子》教学导入时,先必须理解课题中的“杨氏之子”的意思,意为“姓杨人家的儿子”。做为老师,我让学生称呼我为“高氏之女”,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可称“*氏之*”,营造一个学习古文的氛围。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开始抱拳互称“王氏之子”、“孟氏之女”时,也开始被一个浓厚的古文学习磁场所吸引。

3.在诵读中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文言文同古诗文有相近之处,教学时朗读、背诵必不可少。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人文章的情境之中。我用陶醉的表情,动情的声线,美美地范读,引领学生人情入境地读,把他们带人情感的圣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百变生味

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对文本语言的咏读、体味上,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读、记诵,以求通过诵读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人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产生灵魂与灵魂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1.默读;2.听读;3.跟读;4.齐读;5.散读;6.熟诵。

三、悟,通达其章

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点燃学生创造的“火把”;不是一味的教师提问,而是学生的主动质疑;不是简单的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寻答案,甚至走出教室时,仍然面对问题,充满好奇。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一个教学的宗旨——“教是为了不教”。1.放手——学生自主把握大意;2.放权——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3.放口——学生自由个性朗读。

四、拓,触类旁通

小学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拓展性的训练。如创编故事,欣赏名句,复述故事,迁移阅读等。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识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更好地作用于阅读。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更是使知识达到迁移、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学完《杨氏之子》这篇课文,随即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原著,让学生来一次挑战阅读,由简至难,先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两则文言文,让学生自读。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四部曲” 下一篇: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