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保护地番茄嫩茎开裂

时间:2022-04-01 09:15:26

如何防止保护地番茄嫩茎开裂

番茄嫩茎异常开裂是番茄保护地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表现就是番茄植株在第3和第4个花絮附近的主茎节间处发生缩短变粗甚至开裂。生产上习惯称为“窗缝”或“眼镜”。异常茎出现后如果把病患处切开,发病轻的可看到髓的中心部位出现白色或褐色的病变发病稍重的茎外表呈“8”字形的褐色病变,并在“8”字交叉处呈现条沟状开裂,最后造成整个主茎断裂,影响产量。

笔者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多年,在指导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这种现象主要危害番茄顶端生长点以下8-10cm处的嫩茎部位,嫩茎受害初为针刺状小孔并且茎部逐渐由圆形变为扁圆状,继而由针孔处开裂并不断变大,最后形成蚕豆粒大小的“8”字型的病变,开裂成为穿孔,仅有两边紧靠表皮的极少部分组织相连。受害植株穿孔部位嫩茎横截面输导组织及髓变黄,继而变褐呈木栓化,但病变部位较干燥,即使发病后期也不见任何菌原物,这有别于细菌性病状。植株受害后,开始生长点部位生长缓慢,开花延迟,重者植株上部变黄发干而死亡,形成“秃顶”。果实受害后,果面上也有孔洞,果实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

一、发病原因

番茄第1-4个花絮的分化在育苗过程中就完成了,在育苗期间如果遇到高温、低温、干燥、多氨等因素都会发生异常茎。番茄苗期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幼苗对硼素的吸收就会受到影响,造成花芽发育不良。在育苗阶段花芽分化期遇有连续3-4d夜温低于8℃极易发生嫩茎穿孔。在保护地栽培期间如遇有连续3-5d的阴雨低温而天气又骤晴时也易发生该病,而且蔓延迅速。原因是番茄定植缓苗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所需的大量硼素不能快速充分地分配到生长点,而生长点缺硼,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不能被氧化,因而生长素就会在生长点聚积而造成浓度过高,加速细胞分裂,从而使茎在生长过程中变粗,生长异常,严重时就发生扁圆状的“8”字型的褐色断裂面,含硼最少的那部分嫩茎就会坏死。

二、防止方法

1.合理轮作,可与非茄科作物实行轮作,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

2.育苗前准备较好的苗床土,底肥施入发酵好的有机肥,尤以鸡粪为好,另外667m2施硼砂1-15kg,可有效预防因缺硼引起的嫩茎开裂病变。

3.采用高畦双高垄栽培,整地时做成畦高15-20cm的小高畦,中间开沟将两边培成高垄,并覆盖地膜增加受光面积,有利于提高夜间地温。

4.如用塑料钵育苗要用大一点的,以免高温时容易发生干燥缺水。另外在育苗过程中要进行最少两次的叶面喷硼以进行预防,定植后还要结合叶面喷肥进行喷硼,以有效防止番茄异常茎的发生。

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棚内最低气温不低于10℃,地温不低于14℃。对于已经发生嫩茎开裂的植株,要摘除病变部位而用侧枝代替主枝栽培。以保证产量。

上一篇:越冬春甘蓝不结球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下一篇:温棚黄瓜烂瓜病因的快速诊断及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