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菜新品 第1期

时间:2022-10-24 05:18:20

茵陈别名白蒿、白头蒿、茵陈蒿、绵茵陈、白毛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茵陈原本是一种蒿草,它越冬的时候长出的嫩芽才叫茵陈,等开了春,草长高了,就成了蒿子。茵陈是一味中药,而蒿子却不是。因此,在我国流传着,“春为茵陈夏为蒿,秋天拔了当柴烧”的谚语。

茵陈含有蒿属挥发性精油,其中每年春季幼苗高约三寸左右时采收,入药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主要药用成分为B-蒎烯、茵陈烃、叶酸等,B-蒎烯具有扩张胆管,排除胆汁的功能,茵陈烃有消炎作用。除有药用价值外,它作为菊科植物茵陈蒿长出的幼苗,同时亦是一种特殊的野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茵陈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在春天,多食用菌陈亦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与其他野菜一样,春季服食茵陈方法很多,可蒸食,可凉拌。将茵陈洗净切碎,加入葱姜蒜,拌上面粉,蒸熟食之,其味清素鲜美,将茵陈放在沸水中煮2-3min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春季佐餐的佳品;也可在煮粥时把茵陈直接放入锅中同煮,茵陈粥味道也比较鲜美。

一、品种特征特性

茵陈茎直立,高0.5-1 m,有香味,多分枝。幼时有灰色细柔毛,老枝光滑无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不规则,羽状深裂,有白色毛;茎生叶无柄,长1-3 cm,1-2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花是头状花序,小而多,排列成圆锥状,花均为管状,黄绿色。瘦果倒卵形。

茵陈耐寒性较强,土层化冻达10 cm,生长点即开始萌动。地表下10 cm日平均温度达4℃,气温日平均达10℃,就能迅速生长。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它的生活力极强,既抗旱,又耐涝,去掉生长点后,留在地下部分的根又重新形成新的多个生长点。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质疏松,向阳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宜。人工栽培能获得较高产量,整个生长周期不发生病虫害,不需要喷药,是一种无污染的保健蔬菜。

二、人工露地栽培要点

1.选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力较高的沙质壤土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将土壤耕翻、耙平、去杂草、开沟做畦,畦高20 cm,宽1 m,畦面东西向,种植行南北向,以利于充分吸收阳光,并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 kg作基肥。

2.播种

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每667 m2用种量50~100 g,将种子与细沙拌匀,然后撒播,薄薄覆土,保持湿润,幼苗出齐,除草浇水。

3.田间管理

间苗在苗高4-5 cm时进行,保持株距5 cm,使其均匀生长。播后1个月需进行首次松土除草和施肥,以后视情况而定。施肥主要以人粪尿和速效肥为主,一般当年春季不采收,使其根系粗壮,以免形成草荒,便于冬季移植栽培。

4.保护地栽培

(1)整地与施肥 茵陈是多年生深根性植物,母根定植前,在温室或塑料棚进行土壤深翻和施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通过深翻混于土中,然后整细耙平,使土壤疏松。

(2)挖取母根 10月地上部分植株开始凋零,选择根粗壮的野生茵陈,挖出并去掉泥土,定植前埋入湿土或湿沙中,以防脱水影响生活力。

(3)定植 采挖的母根应立即定植,每隔15 cm开10 cm宽的沟,沟内浇足定植水,株距为15 cm。

(4)保护地管理 定植后,新叶生长前一般不需经常浇水,如果土壤干旱,可用喷壶浇水。待长出新叶时,进行松土打垄。定植后出现缺苗时应及时补栽。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整个生长过程一般不施用化肥,以保证食用品质。温室栽培应抓住冬季市场,入冬后维持在10℃以上,茵陈就能正常生长。越冬后应尽早扣棚,促进茵陈早萌发,以增加经济效益。茵陈收割后根部经过4-7 d伤流期,20 d左右的愈伤组织形成期,便开始新芽分化,形成多枝的株丛。伤流期至新芽分化不宜浇水,以防烂根。长成收割标准可再次采收。

5.采收

茵陈的采收工作季节性很高,应在茎高6-9 cm时,由基部铲下,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上一篇:特色花菜新品种 下一篇:特色辣椒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