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数学课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时间:2022-04-01 05:27:05

浅析在小学数学课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摘 要: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意义;策略

1.在小学数学课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单一的讲授的教学活动方式下,学生只能学会接受。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更好的探究学习,我们教师应该大力推动探究式教学,它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数学探究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通过对数学事实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针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实验,用归纳、类比等方法探求数学结论,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对结论做出证明,最后对探究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交流。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高度重视,引领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2.有助于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标新立异,不怕失败,改变分数决定一切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只有这样,才一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真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在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框架下进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毫无疑问,探究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真正付诸现实。”

1.3.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传统的数学学习,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升学率成为一所学校的招牌,这些都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培养不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改变这种状况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一变革的关键。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把学生从单纯“教科书”的学习引领到走向生活的学习,从注入知识的学习走向开掘智能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被动学习走向富于创新精神的主动学习,从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从追求考分的学习走向追求最佳学习状态的学习,只有实现了这些正确“走向”,农村教育才会有提升,才能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正轨,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2.在小学数学课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经诞生,就立刻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和宠爱,在数学教学中迅速得到广泛运用。

2.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新颖的观点,奇妙的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教师也许是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目光,一个并不起眼的手势,但在无形中却增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自信,会更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对于学生的“ 越轨”,教师要坦然面对,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句话,要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

2.2.做好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积极维系探究热情

数学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数学学习兴趣的支撑。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缺乏整体意识,仅关注课始、课终等局部环节,而很少关注学生学习全程兴趣的保持、升华,导致有的环节(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出现学习兴趣“空白”。因此,教师要灵活地根据学情调控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在局部被激发,而且能全程“保鲜”。例如,教师教学《平均分》内容时,全课以给教师拜年为线索,引发、维系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始,通过“6个橘子分成3份,可以怎样分”的“分橘子”情境,让学生参与“平均分”概念的探索。

2.3.精选教学内容,引导学行亲身体验探究过程

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既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又要努力使他们的探究能够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的特点,选择直观性强、迁移性强、规律性强的内容让学生探究,把握探究内容设置的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而且应给学生留出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分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把接受式学习过程变成探究性学习过程。如,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教师设计一幅学校、公园、小明家的线路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4.倡导合作交流,挖掘探究潜能

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的评价。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就是合作交流。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海舟: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4)

[2] 顾卫兵:课堂: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根[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3,( 11)

[3] 董剑: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7(3)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诗歌阅读 下一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