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科研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2-03-31 11:36:30

辅导员科研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摘 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的调研和了解,分析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和研究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结合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工作的实效性,探索和研究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以期提升学生工作的效率,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关键词:辅导员;科研能力;学生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119-02

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体,同时高校大学生的发展也是检验高校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我们的大学生群体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变、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学生管理工作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对于学生工作管理主体的辅导员来说,只能通过对科研素质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现状

(一)繁杂的工作使得辅导员无暇科研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辅导员所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面对各项体系考核、多样化的学生思想、不同的行政职能部门,各项工作都得面面俱到。而充实的事务性工作已经占去了大量的时间,使他们不能静心也无暇顾及自身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当辅导员满怀青春的激情而不断忙碌,可当激情殆尽时,工作的积极性是否还能存在,工作的斗志是否还能存在。

(二)科研意识的薄弱使得辅导员无心科研

高校辅导员多以年轻教师为主,比较重视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的提升,缺少把问题形成理论化进行研究的意识,更谈不上科研意识的提升。大多高校辅导员凭借经验和感觉做辅导员日常工作,没有把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条理化、系统化的分解,更谈不上把经验进行理论化和实践验证,每日重复同样的工作,缺乏把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的意识,因此大多辅导员过上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没有科研意识,也就提升不了科研能力。从另一层面来讲,部分辅导员搞科研也是为了职称的评定,当职称评定结束后就无心科研,对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并不关注,致使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氛围不浓。

(三)地位不高,无心考虑科研

高校辅导在工作中承担着“临时家长”“专业保姆”的责任,无形之中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期望压力,特别是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完善的条件下,高校辅导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学生的各项工作,满足不了社会的期望和家长的托付,无形中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不可预见的压力和挑战。辅导员整天忙于各种事务的处理和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中,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静下心来思考科研问题。

(四)高校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教育部24号令’对辅导员的发展方向做了明确规定,但辅导员一般处于最低的地位,缺少关注度,申报课题和科研没有相对的优势,政府和高校没有单独的倾斜政策,又缺少指导,质量层次较低,导致十年政工两手空空,这是不少辅导员的真实写照。”在辅导员培训上,主要针对岗位、能力、具体工作等培训,缺少辅导员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培养讲座,导致辅导员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进行科研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探索[1]。

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必然性

(一)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工作是以学生思想工作为主线,以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而辅导员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对知识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才能掌握国内外教育、管理方面前沿的知识,以新的管理理念了解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以此来提高服务学生的质量,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走进学生的心中,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加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进程

当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后,会主动学习和研究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项理论与方法,不断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对学生工作的全面的认识,将工作经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此提升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在学生成长中能够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研究学生专业的发展,引领和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这样的辅导员在工作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化建设[2]。

(三)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职业幸福感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变与不变的工作,不变是服务学生的主题,变的是要在常态工作中不断创新,实现飞跃。高校辅导员在实践中通过科学研究深入思考、分析、总结、归纳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规律,进行理论升华。在具体事务工作和科学研究中,逐步培养成既熟知学生事务工作又有科学研究造诣的专家,使岗位工作与个人成长和谐统一,从而产生职业幸福感。

三、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一)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探索学生事务工作规律

通过科研能够正确把握学生工作事务工作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教育研究专家杨德广教授倡导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工作、学习、研究”的六字方针,即围绕日常事务工作而努力学习,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索研究,再用研究的科研成果指导实践工作,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科学研究的指导使辅导员轻松地完成日常的繁杂工作,为继续科学研究指导日常工作,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提供时间的保证。

(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要求高校辅导员树立“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理念,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政治素养。要求辅导员要具备扎实牢靠的理论基础,才能担负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才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高效解决工作中涌现出的新问题,才能树立博学多才的辅导员形象。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开展网络培训、专题讲座、沙龙座谈等形式的学习,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增强科学研究的学习意识,提高政治的洞察力、鉴别力和敏锐性,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3]。

(三)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科研的目标是提升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把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能力。高校要将辅导员的科研情况与其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相结合,不仅促进其科研主动性,也为高校辅导员科学化、理论化发展奠定基础[3]。鼓励和支持辅导员以主攻方向为基础组建学生工作研究室,学校为其提供科学研究的经费开支和场所,邀请专家指导,鼓励从事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开展理论研究。设置学生事务工作专项课题,增强辅导员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辅导员以科学研究的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不断探索,将工作的热情和经验累积转化为科学理论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理论化。

(四)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成效

面对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95后大学生个性鲜明的特征,辅导员面临的教育对象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辅导员工作日益呈现出复杂性和挑战性的新局面。对于大学生思想呈现新的变化特征,仅凭辅导员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有限的工作经验,是很难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让辅导员带着问题去开展工作,成为“问题的探索者”,会大大提高他们在各项事务中的主动性,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成效。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更加需要紧跟新形势,分析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工作的方法,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认认真真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具有探索和创新的工作,要求辅导员通过科学研究来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增强教育效果和工作实效性。不断强化辅导员的创新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去探索和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骆文俊.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3,(7):56-57.

[2] 毛洪伟,刘影.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及途径探究[J].艺术科技,2014,(1):312.

[3] 谢晓娟,孙承鹏.论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基于课题研究的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3):6-9.

上一篇:高职食品营销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认知视角下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