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记中闪耀智慧的光芒

时间:2022-03-31 10:36:39

在日记中闪耀智慧的光芒

摘要:新课程提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新课程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些精神,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链接了数学与生活,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迸发了探究的火花,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当一则则充满童趣、贴近生活、真情流露、体验探究、分享快乐的日记展现在眼前时,我倍感欣慰。给学生的只是一个空间,送还的却是无限的欣喜。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日记 生活 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写数学日记恰恰能体现这一点。我尝试让学生课外写数学日记,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题材,使作业更富有人情味和个性色彩,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实践证明,数学日记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学生在日记中时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数学日记,是联系生活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完面积单位后,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课堂上,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老师只讲了一种:一个指甲盖的大小。其实我发现,生活中这样大小的物体还有很多,比如:纽扣的面积,开关按纽的面积,1角硬币的面积等等。而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物体也不少,如牛奶盒的面、电灯开关的面等。我家厨房窗户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我睡的小床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

这样的日记能促使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去,所以在体会到数学来源的同时,肯定会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日记,是心灵交流的天地

很多学生发出感叹:老师是否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是否知道我们对他们的某些教学方式不满?是否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数学日记是专门为孩子开辟的师生进行数学交流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可以无所顾虑地道出自己对数学、对老师真切的感受,真正实现师生双赢,教学相长。

在我休完产假回校上课的第一天,我清楚地记得季珍妮同学的日记:老师,您好!分别了将近一个学期,您终于回来了。说实在话,您的回来,让我又害怕又欣喜。害怕我会像上学期那样在您心中的地位下降;欣喜的是您又可以回来教我们了。复杂的感觉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在您回来上的第一节课上,您的一个问题我又没答好。真的十分害怕!我以为您肯定对我失望透了。就在快下课时,当我听到您又让我当数学课代表的那一刻,我心中洋溢着莫名的感动!谢谢您,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记得在我请产假前,因为一次小错误而撤消了她的课代表职位,别看她当时表面表现出来的那么不在乎和无所谓,原来内心却是如此暗淡。我感谢日记,感谢它让我读懂了孩子的内心的世界。我立即回复道:老师一直很爱你!

日记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老师或碍于面子不敢说的均可写入其中。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这样不仅让学生心里的疑团云开雾散,而且体验到老师是多么关心他,进而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拓宽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

三、数学日记,是迸发探究的场所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日记中常常迸发出探究的火花。

这是施紫桐同学的日记:放学后,我和爸爸去菜市场买肉。爸爸挑好了一块了五花肉,老板 “噌”地一声放在电子秤上。老爸问:“多少钱一公斤。”“十二元。”只听见“滴滴滴”一摁,一看,0.12,重量0.548千克,老板大声地说:“7元”我们付了钱,就匆匆离开了。一路上,我就纳闷,老板干嘛要把价格按成0.12,而不直接按12呢?我决定要追查个究竟!一回到家,就马上提起笔,在纸上演算:0.548×0.12=0.06576, 0.548×12.00=6.576,想起电子秤显示的却是0.07元。原来电子秤在计算价格时,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也就是精确到分,再加上数字的“四舍五入”法则,爸爸付了7元,而实际只需要6.58元,也就是多付了4角2分。想到了这些,我忙对爸爸说:“老爸,今天咱们吃亏了,上了那老板的当。”“不会吧?电子秤还会出错?”爸爸莫名其妙。我拉着爸爸,看我的计算结果,老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板是故意在耍“鬼把戏”。现在你知道这电子秤中的玄机了吧?

多有意思的发现呀!试问,若不是日记这个平台,我们又怎能欣赏到他那独到的眼光和智慧的火花呢?

四、数学日记,是体验成功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日记是儿童体验成功的乐园,它可以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体验到成功。

看,徐凯宏同学的日记《垃圾桶里也有数学》:近来,我们正在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这引起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发现大街两旁的垃圾桶大多是圆柱形的,很少见到方形的。这是为什么呢?它的奥妙在什么地方呢?爸爸妈妈鼓励我去寻找其中的答案。何不动手一试?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成了一个圆柱形桶和一个方形桶。干脆拿黄豆当垃圾吧。说干就干!我分别往两只桶里装满黄豆,再把黄豆倒出来。这时,我惊奇地发现:圆柱形桶的“肚子”比方形桶要大一些。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叫了起来:“原来圆柱比方形能吃!”爸爸说:“你的发现很有价值!事实上,圆柱形桶的优点还多着哩!它不但“肚子”大,外观也好,而且清理起里面的垃圾也方便,你看方形……”“我知道,方形的桶有棱角,打扫里面的卫生很不方便。”“哈哈……”我们都笑了。你瞧,这小小的垃圾桶里也有这么多的学问。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信心源于日常生活中成功体验的不断积累,如果让一位又一位这样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日记,让他们从老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互评、自评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看到的定是他最灿烂、最自信的笑容。

今天,数学日记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逐渐被广大师生认可。我发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远比在书本中“咬文嚼字”学得更生动,更深刻。日记中那文字里洋溢着的一股股浓浓生活气息,给我的数学教学送来春天的新绿,道出了孩子们心灵的絮语,这正顺应了古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师大出版社 2001年7月

(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08期

(3)《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年第5期

上一篇:做一盏“油灯”,做一盏“长明的油灯” 下一篇:让爱心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