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时间:2022-03-31 01:58:04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内容提要:结合计算机素养,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深入地发展。本文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探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各个中间阶段,使老师们认识到,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加入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来,使得计算机和网络真正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工具。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素养;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在这个信息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更广泛地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探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各个中间阶段,使老师们认识到,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加入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来,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工具。

总的来说, 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约要经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 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对象,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在第二阶段, 人们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 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在第三阶段, 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下面, 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

一、计算机素养的培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第一个阶段, 就是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 亦被译成计算机文化)的培养。在学校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一阶段, 人们往往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独立的东西来看待,游离在学校各科日常教学课程之外。计算机素养课包括这样四种常见的模式:计算机素养课、使用应用软件或工具以及编写程序。

1.计算机素养课

它包括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的滥用、计算机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等。

2.应用软件或工具

早在1998年,有人(Collis)提出,作为计算机素养的最普通的定义,应用已经取代了编程。〖1〗其理由是很充分的:计算机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校要为儿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既然人们的现实生活将与计算机密不可分,那么,学生需要在学校中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4.编程模式

现在在普通高中的日常学习中已引入了一些编程语言。 阿瑟・列尔曼(Arthur Luehrmann),被人们称为计算机素养之父,提倡将编程作为计算机素养的核心。列尔曼(1982)写道:“要想告诉计算机你想干什么,你必须能和它交流,因此,你就需要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用它写下你的想法,检查、交流、并改进你的想法”。〖2〗他强调指出,计算机素养意味着用计算机做建设性的事。一个具有计算机素养的人必须能写和解释计算机程序,能选择和解释别人写的程序,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计算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中学的计算机素养课程中,编程和计算机发展史等内容纷纷让位,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的使用则占具了主导地位。

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将计算机看作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阶段,各学校已经认同初步整合方式的成果,全面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要用计算机系统来更好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系统。

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课程;以课程为基准,计算机辅助。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难理解和做不到的事。简单地说,如在英语、数学、写作课学习使用字处理,在艺术和科学课中使用绘图软件,在音乐课中也使用软件等等。

整合应当是全面而深入的。在课程整合中,计算机素养课中的内容只要能反映某种需求,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可以为了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思想而编程。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有人总结了大量的研究后指出,“虽然在某个特定领域可以教问题解决技能,但要想将这种技能迁移到其他领域,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要发展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所需的广泛的问题解决技能”。〖3〗这些看法告诉我们,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仔细检查任何一个问题解决方式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的潜力。

三、全方位教改

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技术能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多媒体制作工具十可以使学生创造出有吸引力的够得上专业水平的产品。又如,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技术将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此次神十航天员在太空的授课,让中小学生“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就是一次非常好的物理教学课。此外,还可以开展开放式教学。美国有许多试点计划和学校正在尝试新的结构、日程表和空间,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例如,有一个被称为发现罗彻斯特(discover Rochester)的计划,〖4〗这一计划是为发展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而设计的,它是一项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工作。在这项计划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将从科学、数学、历史、文化和文学方面收集有关罗彻斯特环境的信息。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文本、音频、图象、音乐和地图来交流他们的工作。学生和教师对这个计划热情很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质量,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感。这类技术成分丰富的、以活动为方向的学习计划,将会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总之,中学的计算机课程设计试图实现将培养计算机素养过渡到学科整合。在解决了计算机素养问题后,计算机是教师的同事,象铅笔一样,了无痕迹地结合在课程中。课程不应当是静止不动的,相反,要利用计算机的独特潜力加以改变,要做那些用传统手段做不到的事。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整合依然具有很大的挖掘点和生命活力。计算机不能游离在课程之外,同时,它也不仅限于整合在课程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独特潜力。全方位课程改革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是一条漫长而修远的路。

参考文献:

〖1〗―〖3〗Lockard,J. etc, Microcoputers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Education(3rd),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4.

上一篇:严把六道关 生产放心米 下一篇:永善县白魔芋高产播种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