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比较分析

时间:2022-03-30 07:35:49

2013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比较分析

2012年世界经济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全球经济活力不断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不断加剧。虽然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但宏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市在“四个中心”建设的目标指引下,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呈平稳发展态势。我们对近期的2012制造业50强(以下简称制造业50强)和2012服务业50强(以下简称服务业50强)的2010年和2011年的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上海大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态势。

一、2013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构成结构分析

从控股角度考虑,2013年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的构成比例如下:

1、制造业50强中,国企、民营、外资分别为16家、17家、17家,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分别为32%、34%、34%。从性质结构上来看,前十强中,国企8家,民营和外资各占一家,除上海华谊由去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十位(与上海纺织集团位置互换)外,其它9强不变,上海汽车与宝钢集团仍然占据前两位,其它8家位置略有上下变动。同比2012年上海制造业50强,国企减少3家,同比减少15.79%;民企减少5家,同比减少22.73%;外资增加8家,同比增加88.89%。新入围企业16家中,除百丽鞋业(第16位)与天喔食品(第25位)外,新入围企业主要集中在33名以后,且新入围企业全部为外资和民营企业,分别为10家和6家。从名次变化上来看,仍然留在50强中的企业共34家,其中,名次上升的企业有10家,其中上海东昊上升最快,上升19位,由50为上升至31位,进步最快;其次为华东电器,上升6位,由38为上升至32位;维持不变的有8家,其余企业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排名下降的16家企业中,国营企业7家,民营企业4家,外资企业5家。从上海2013年制造业50强的结构变化和名次变化上来看,一方面反映了国企的“退让”趋势,尤其是另一方也放映了上海作为区域总部经济的优势显现,吸引外企和民企入驻上海势头良好。

2、上海2013年服务业50强中,从企业性质结构上看,国企28家,民企22家,分别占比56.00%和44.00%,其中国企减少5家,外资减少1家,民企增加6家;另外,50强中新入围企业12家,其中民企11家,国企1家,民企占新入围企业比重91.67%。从服务业50强的排名变化上看,排名上升的企业有18家,占比36%,其中12家国企排名上升,三家维持原位次。排名进步较快的企业分别为华信石油(上升10位至第12位)、中国海诚(上升7位至第39位)、上海均和(上升6位至第24位);同比2012年的前十强,上海对外服务公司进入第十名,其它九强维持不变,但交通银行由上年的第二名跃居2013年的第一位,绿地集团上升2位跃居次席;太平洋保险维持第三位,而百联集团由上年的第一名降至第五名。从服务业50强的特点来看,金融服务业排名均有上升,而制造型服务业、航运类企业排名略有下降。

二、2013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主要经济指标包括经营规模、资产规模、集中度、经营绩效、纳税规模、就业、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营状况分析

1、从经营规模上看,制造业50强2012年营业收入18256.81亿元,比2011年17755.29亿元增长2.82%;服务业业50强2012年营业收入17948.86亿元,比2011年的16130.03亿元增长11.28%。服务业50强与制造业50强的已经接近。总体而言,制造业营业规模保持低速增长,而服务业增速依然强劲,维持了多年来的高速增长。

2、从资产规模上看,制造业50强2012年资产规模为20097.83亿元,比2011年的18982.44亿元同比增长5.88%;服务业50强2012年资产规模为107204.84亿元,比上年的94626.41亿元同比增长13.29%。从资产总量上看,服务业的资产总规模仍然远大于制造业,当然这与服务业的资产性质有关。

3、从净利润上看,制造业50强2012年总净利润为867.33亿元,比2011年的1032.77亿元同比增长-16.02%;服务业50强2012年总净利润为1413.68亿元,比2011年的1348.01亿元同比增长4.87%。很明显,受制于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制造业受影响幅度较大,尤其是造船业等行业,从50强的榜单变化可以看出;而服务业因为上海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强大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以及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服务业发展较快,势头较好。

三、2013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经营绩效质量分析

(一)营业利润率分析

2013年上海制造业50强营业净利率为4.75%,同比上年的5.82%,下降1.07%;服务业50强的营业利润率为7.88%,同比上年的8.36%,略有下降。在外需不振、内部不足、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营业利润率均略有下降。

(二)资产利用率分析

资产利用率方面,制造业50强资产收益率(即:总营收/总资产)为90.84%,同比上年下降2.70%;资产净利率为4.32%,同比上年下降1.12%。服务业业50强资产收益率(即:总营收/总资产)为16.74%,同比上年下降0.31%,略有下降;资产净利率为1.32%,同比上年下降10.67%。

净资产利用率方面,制造业50强净资产收益率(即:总营收/净资产)为200.93%,同比上年下降8.22%;净资产利润率为9.55%,同比上年下降2.62%。服务业50强净资产收益率(即:总营收/净资产)为140.69%,同比上年下降2.75%;净资产利润率为11.08%,同比上年下降0.91%。

制造业50强和服务业50强的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净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服务业的资产收益率维持在低位,同时,由于服务业净资产总量上升而企业净利润增幅不大的情况下,服务业的资产净利率下滑幅度较大。从净资产利用率方面看,净资产收益率较高,二者对资产杠杆的运作比较好;二者净资产利润率虽然有下滑,但仍然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

(三)用工效率分析

2013年上海制造业5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243.76元,同比增长3.94%,但人均贡献净利润为11.58元,同比下降15.10%;人均纳税26.83元,同比增长11.37%。服务业5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307.59元,同比增长12.85%,人均贡献净利润为24.23元,同比增长6.37%;人均纳税15.15元,同比增长10.18%。

从用工效率来看,服务业要好于制造业。受净利润大幅减少拖累,在用工减少的情况下,制造业人均净利润下降幅度达15%;而服务业在人均营收、人均利润和人均纳税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上述分析指标参数见下表2所示。

四、2013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主要反映企业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的分布结构。其中,CRn表示前n位企业在某项经济指标上占总体的占比。例如,当采用营业收入来测量时,CR5表示前5位企业的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占比。本报告采用CR5、CR10 这二指标来衡量,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进行统计(见表2)。

根据表2中显示的结果,2012年制造业50强中前5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5分别达到了62.43%、77.89%、63.91%、83.79%、53.90%,均比上年有较大服务提升;而制造业50强中前10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10分别达到了81.74%、88.28%、86.05%、95.49%、77.46%,除就业增长6个点外,其它CR10指标略有增长,基本维持不变。可以看出,制造业50强的集中度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反观2012年服务业50强中前5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5分别为53.61%、76.28%、87.86%、66.06%、38.24%,同比上年,营业收入占比基本持平,就业人数占比下降,但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占比却大幅提升,说明前五强的营收能力与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集中度较高;而服务业50强中前10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10分别为73.33%、80.75%、92.16%、77.48%、58.05%,除就业占比下降4个百分点外,其它CR10指标略有增长,但增幅不大。可以看出,服务业50强的集中度有所加强。

通过CR5与CR10两项指标可以看出,上海制造业50强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影响,处于中游位次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前五强企业规模大、底子厚,从而导致上海制造业50强的集中度有所增强;而服务业有益于上海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强大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以及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使得原来排名考前的金融服务业体量与质量得到较大发展,从而导致了服务业50强的集中度较高。有关详细数据如下表3所示。

五、2013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社会贡献与创新能力分析

从纳税来看,制造业50强2012年纳税总额2009.82亿,比上年的1824.10亿增长10.18%;服务业50强2012年纳税总额884.07亿,比上年的813.96亿增长8.61%。从税收增幅上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纳税保持增长,但增幅下降。从纳税总量上看,制造业远高于服务业,是服务业纳税额的2.27倍。

从就业来看,制造业50强实现就业74.90万人,同比上年75.71万人减少1.07%;服务业50强实现就业58.35万人,同比上年的59.18万人减少1.39%。受制于经济环境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在新增就业方面,均出现下滑趋势。

从创新能力方面看,2013年制造业50强侧重于“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费用226.03亿,增幅高达4.88%;服务业投入研发费用24.48亿,同比下降17.51%。制造业拥有专利19102件,其中发明专利3453件,同比上年18750件专利,增幅1.88%,另外,参与形成标准1087项。服务业拥有专利2143件,同比上年的1315件专利,增幅高达62.97%,其中发明专利355件,参与形成标准103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加强,尤其是服务业在研发投入减缓的情况下,侧重于“服务创新”,力度,知识产权成果数量得到大幅提升。

六、2013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差异分析与发展建议

(一)差异性分析

影响2013年上海制造业50强和服务业50强出项发展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出口乏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以及企业在融资、劳动用工、能源、原材料成本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转型期,导致制造业50强在营业规模与经营质量方面发展放缓。而服务业在上海“四个中心”目标建设的牵引下,金融要素市场发达,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产业链逐步完善,保证了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服务业50强的营收接近制造业50强。

(2)上海作为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的高端平台,其“进可攻、退可守式双向开放桥头堡”的地缘优势开始显现,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制造企业入驻上海,建设总部或区域中心。这也是制造业50强新入围企业多于服务业50强新入围企业的主要原因。

(3)上海的服务业已逐步成为抗击外来压力比较有力的优势产业。金融、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呈现集聚态势。制造业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进程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工业内部供需结构不协调等现象。

总体而言,2013年上海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的经营业绩表现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基本相符,其经营能力并未出现什么大的问题。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先进制造、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三网融合等行业领域,对上海“四个中心”目标的建设起着支撑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上海市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了城市在区域乃至全球的综合竞争力,加速并推动着上海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二)发展建议

(1)按照上海“十二五”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瞄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落户上海;地方政府协调整合资源,通过市场运作,凭借资本手段,鼓励央企、民企与地方国企之间实施合并、兼并、重组,实现企业快速成长,扶持更多的企业进入“千亿俱乐部”。

(2)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放宽产业准入限制,摒除行业障碍,支持民企积极参与地方建设,鼓励民企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与地方企业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3) 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创新载体,聚焦国家战略和需求导向,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承接和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和任务,支持企业建设研发队伍和研发机构,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服务产业收益,制定并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努力在高端装备、海洋工程、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性能材料、先进服务业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对那些能够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和成果,给予首台套补贴,或优先采购或唯一性采购。

(4)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跟踪辅导,在项目用地上优先调剂,保证重大投资项目的基础设施、供电、供水、供汽等配套条件;优先将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列入市、区重点工程项目,享受市、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提供包括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多种综合工具相融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将重点项目所形成的税收中地方可用财力部分,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等。

(5)鼓励和支持企业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的人才投入、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制度创新、人才结构优先等给予财税支持,尤其是对企业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等高级人才,要优先解决其科研经费、居住、医疗和子女教育问题,以及提供相配套的居住证、居转户、直接落户相衔接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包括薪酬补贴、项目经费、产权激励等。

(作者系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上一篇: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2013上海民营企业百强经营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