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时空特征及建构走向

时间:2022-03-30 12:09:58

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时空特征及建构走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近年来,学生的体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建立终身运动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时空特征和建构走向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校教育 体育教学 时空特征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体育教学方式和体育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体育教学应该紧随社会和时展的脚步,就必须恰当的运用体育信息化这个制高点,体育教学在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特殊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时空特征”。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时空特征及其含义,以此为基础分析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建构走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信息化和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时空特征及其含义

第一,高校体育教学将受到信息化推动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的深远影响,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其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体现在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变动以及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学中空间和时间因素发展的把握与认同。体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在于时间上的创新和学习的统一,以及空间上延伸和压缩的统一及其转换,在失控上强调开辟未来的时间向度,实现知识、经验和价值的重组;第二,信息化带来的网络沟通会导致流动性和瞬间性,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重要特征,信息化技术让教学摆脱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将体育教学中难以重复的动作、技巧等采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到网络上,因此,无时间的时间和流动的时间,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信息化技术造成的时空结构变动,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空间和时间重组,信息化成果的创新和扩散,以及体育信息资源的配置和流动,让高校体育教学的空间、时间变动和重组成为可能,而体育教学空间时间的变动重组,又让高校体育管理模式能够脱离空间距离,实现对体育信息资源和关系结构的规则化控制;第四,信息化导致的时空结构变化,促进了体育教学在空间上的整体发展,网络具有宽容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打破地域信息的狭隘性和封闭性,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网络还具有一定的信息活动规则,在某个时空中网络是相对稳定的。对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代表时空压缩,对于发达地区,信息化代表时空延伸,延伸和压缩的相互转化,让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体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二、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建构走向

(一)体育主题知识库的构建

构建体育主题知识库,有效实现体育教学和信息化的结合。体育主题知识库也就是体育教师以体育教学的内容为标准,将不同时空的知识、信息组合起来,形成某种知识信息结构,实际上是以自身独特的组织特性形成的一种特定知识的网络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包括信息技术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体育主题知识库应该包括的内容有:体育实践经验,体育实践活动,与体育教学有关的书籍、文件和资料,针对体育教学开展的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以及与体育教学有关的信息网站等。

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体育主题知识库,第一是做好信息交流,体育教师应该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体育信息的流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体育主题的相关信息知识;第二是积累经验,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通过网络共享教学经验或者学习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做出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第三是做好资源整合,使用网络收集与高校体育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现体育学习的情境;第四是运用虚拟显示技术,将与体育教学有关的信息和多媒体资源整合到互联网上,构建与体育教学有关的数据库和虚拟情境,促进体育教学向实践性、时效性发展。构建体育学习主题知识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高校依据自身情况建立信息资源网站;在图书馆或者学校网站上,以运动项目分类构建主题知识素材库;体育教师也可以自己创建个人网站或者教师小群体网站等。

(二)以体育教学为基础设计教学

体育教学是一种讲究感觉、的运动项目,教学设计应该突出体育的动作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生理机制等,寻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结合点,对于体育教学设计来说,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是难以体现出阶段性的教学效果的,因此需要将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学习体育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内在发展需求,学习体育的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方面:不同空间资源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并将它转化成学生学习的经验,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息性的、典型性的学习环境;时间进程学习,运用多媒体网络,将教学活动的经验融合到学生目前已有的学习经验中;时空统一学习,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开辟将来学习的时间向度,促进学生将已有的内在经验进行再组织,并形成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三)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体育知识结构,学生对体育运动和技能的理解,是在已有的认知和成果为起点,在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单杠骑撑前回环”中为何要“直体前跨”的动作,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投掷铅球的距离和铅球出手的高低、角度和速度都有很大关系,对于这个部分的教学课件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建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同时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如图片、短视频等代替教材中静态的文字和图片,让学生对体育动作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教学课件的设计应该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基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有梯度、有层次的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经验和知识技能的横向整合。将一项运动中复杂的技能和简单的技能整合起来,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跳远助跑和短跑加速的教学中,教学课件应该将重点放在两个动作的节奏、结构、之间的相似性,用技术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革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对自己获取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复的诊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形成一个个联系紧密的知识框架,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并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对于体育动作教学有很大帮助。例如在短跑摆臂动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观察技术动作,与虚拟身体进行交互,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和发力状态,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观察正确的运动姿势,还能理解运动时的肌肉构造原理,了解了短跑摆臂时身体肘关节、肩关节和腕关节的最佳动作角度。运用虚拟技术开展教学,学生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五)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主题的研制过程

案例研制就是先规划案例,然后进行案例设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评估,让教学案例更加完善,案例研制依靠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效率和质量。案例研制需要难度较大的任务和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在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过程中,由于任务驱动对教学案例进行合作研究和独立探索。例如在篮球后仰投篮动作的分析教学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对案例方案进行设计,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然后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库、资料和相关信息,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感受,让学生通过切实的体验,和教师、虚拟人体、学习成员等对话,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完成的知识结构。

三、结束语

综上,对于高校的信息化体育教学,教师要在深入探讨其时空特征后认真分析其建构走向,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程永春.巧用时空间隔优化体育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4(29):116.

[2] 张殿.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01):82.

[3] 郭英.利用校园网资源,构建体育网络教学平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2):60.

上一篇:柔道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研究 下一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跆拳道练习者损伤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