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3-30 11:18:52

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69-01

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和亚健康状态[1]。职业倦怠是护士职业压力最主要的表现,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其护理对象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护士作为与身心失衡的患者最频繁接触的群体,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又要遵循弱势患者的要求规律,无疑是职业倦怠的易感,高发人群[2]。孙雅博[3]等研究表明,轻度工作倦怠以1~5年护龄组护士居多,中度倦怠以11~15年、16~20年护龄组护士居多,高度倦怠以6~10年护龄组护士居多。

1 形成原因的分析

1.1 高强度的工作负荷: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变化快,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快速的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随着优质护理的实施,护士的临床工作要求越来越细,护士不仅仅是单纯的打针输液,而是对患者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护理,而护士的缺编,使随之而来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高。

1.2 紧张的医患关系:

神经外科的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患者病情的反复及患者家属期望值的不断升高及对护士各项操作成功率的高要求,使护士精神长期紧绷,容易倦怠,同时当护患冲突涉及到经济、道德、法律责任等问题时,护士需压抑自身感受,长此以往护士觉得社会地位低,缺乏安全感及职业成就感,精神易耗竭,使护士这份天使般的职业对女性再无吸引力。

1.3 专业知识的缺乏: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先进仪器的应用,神经外科的护理技术不断提升,需要护士不断扩充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娴熟的专科操作及急救技能,而倒班、加班等因素使护士疲于应付,未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被动,缺乏信心。

1.4 个体的差异:

每个护士由于生活经历、文化程度、情商、性格、性别等差异,在面对职业压力时的应对方式不同,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管理者应时常与护士谈心,帮助护士积极应对职业压力,找到合适的方式缓解、释放压力。

2 对策

2.1 提高护士待遇及社会地位:

关于护士的精神、物质奖励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自尊心与自豪感。同时管理者对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理解,改变护士的福利待遇,开展积极有效的继续教育,科学分配,及来自家庭、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都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2.2 自我调适:

通过改变人格特征干预倦怠,增加主动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坚韧度,增加内控力,培养健康人格及工作态度。在遇到不良因素刺激及压力时,要积极面对,保持平常心,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生活。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倦怠将影响神经外科护士的工作效率、健康及自我发展,影响护理质量,如何有效的应对,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相信在救死扶伤一线,与时间抢人的神经外科护士的价值将会被社会认可,被社会尊重。

参考文献

[1]吕建国.职业心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卢晓旭,吴德沛,韩悦.造血肝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分册,2006,33.

[3]孙雅博,王金玲,张建梅等.不同护龄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0,10.

[4]尹丽,王可.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中国民康医学[J].2012.

上一篇:心内科住院患者夜间护理风险管理 下一篇:妇产科护生的带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