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经济与工业化经济

时间:2022-03-30 08:00:40

浅析信息化经济与工业化经济

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经济模式上有了创新,信息化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知识和技术的改革。但是信息化经济还是建立在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为工业化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0.3 文献标识码:A

工业经济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领域,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经济的发展所依托的资源基础,生产过程的不同等,都会对经济发展有所影响。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在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以工业经济的物质和技术为依托,形成了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经济是工业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对工业化经济的变革和创新。那么在工业化经济和信息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二者有着很多的必然联系,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区别,以下针对这些区别做出论述。

1形成的基础不同

工业化产生于蒸汽机技术,而信息化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世界工业化进程己近250年,从18世纪中叶,在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厂手工业的变革。1784年,蒸汽机应用于纺织工业。从此,大机器生产摆脱了对自然力的过分依赖状况,集中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化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引发了冶金、机械制造、采煤和交通运输的大发展,从而使许多国家进入了工业化社会。

进入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群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今天,光纤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人类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障碍提供了先进的手段,逐渐形成了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并向创建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即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前进。

2信息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在工业化时代信息是生产的要素之一,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不仅是一项生产要素,而己成为生产的支柱和主要产品。

在工业化时代,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工农业生产和服务业。此时,信息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生产的必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曾经做过这样的估算:在1948—1982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3.2%,由于科技进步而获得的份额高达85%,而只有15%是依靠增加资本、设备取得的。在依靠科技进步获得的85%中,50%是由技术革新创造的,35%则是来源于提高教育水平即提高劳动者素质获得的。到了二十世纪末,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步入信息化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己提高到50%以上。由此可以说,信息化是工业化在更高科技水平下的对工业化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更新,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构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3生产过程不同

在生产过程中,工业化经济和信息化经济对于资源的消耗是不同的,工业化经济主要是在有形的资源上的耗费,而信息化经济主要是对于知识和技术的利用,这是二者的不同。

在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有了迅速的提高,那么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消耗也就日益的扩大。在机器大生产的时代,由于生产效率有所提升,那么对于原料的需求自然也就越多,那么这种资源的消耗会越来越大,使大自然承受了过大的负担,因为资源是有限,这种过度的开发利用资源,势必会对大自然形成很大的破坏作用。

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原来的那种对于有形资源的消耗逐渐的转变为知识经济的生产过程,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会利用知识和技术对生产进行转变。在信息化的生产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消耗将会越来越少,逐渐的实现清洁生产,节约生产,环保生产,主要以技术型的生产模式为主,不断的使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有所提高。对各种资源有效的利用,实现零污染,将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实现再利用,达到绿色循环的模式,不断的开发各种新能源,使信息化经济向着经济、节约、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

4对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不同

信息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信息化的开展使得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就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传统产业,改造了传统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使传统产业增添了巨大的活力。据统计,在美国凡采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公司产品质量提高了40%以上,生产率提高200%--500%,而工程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了15%—30%和5%—20%。我国22个省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5,个别的甚至高达1:?10。工业化生产经营是以大型化、高速化、标准化、批量化为特征的,而信息化生产经营是以更重视个性化、多样化和高质量为特征。

工业化经济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代替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或主导为其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在工业化社会,社会成员组成中主体是劳动(工人)大众,而在信息化社会中,主体则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由于信息化发展和知识作用的提高,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即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多。

5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同

在于企业的管理方面,工业化经济和信息化经济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工业化经济的角度来讲,比较注重对于实质产品的经营管理,在有形资产上进行开发利用,也就是比较注重对于企业生产效益的提升。而信息化经济比较注重在产品的研发,人员的管理等等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它是以这种无形的知识来进行创造的一种能力。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化经济和信息化经济是不可分开的,工业化经济作为一种传统的经济行为模式,已经在我国有了很深的根基,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工业化经济为信息化经济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是发展信息化经济的基础。信息化经济也是在工业化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工业化经济作为基础依托,那么信息化经济也就无从谈起,信息化经济是在科技信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对技术进行的一次变革,是以工业化经济的物质和技术为基础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信息化经济是对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在技术上自我革新,同时也为工业化经济在发展道路上拓宽了市场范围,使工业化经济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6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信息化经济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它还不能够完全的取代工业化经济,他们是共同存在的,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对于那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而言,从工业化经济过度到信息化经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不可能越过工业化经济而直接发展为信息化经济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是在发达的国家当中,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经济的模式,那么对于工业化经济而言,也是不可能消失的,因为工业化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是不可取代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它是信息化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工业化经济作为基础,那么信息化经济也就无法继续。

参考文献

[1] 庄云锋. 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2007.

[2] 李向文. 千方百计加快工业经济发展.?2008.

上一篇:常用的配矿管理技术探讨 下一篇: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