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探究

时间:2022-03-30 06:17:34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探究

摘 要: 我校高二年级一直坚持通用技术实践的全面开发、全体参与、全员实施、全程推进。在实践中,学校通过贴近生活的实践学习,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领、示范、训练、拓展,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成长,完成从自由、自主到自觉的实践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用技术实践课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 通用技术实践 有效性 实施方法

自开设通用技术课以来,我校一直坚持通用技术实践的全面开发、全体参与、全员实施、全程推进。有效实施通用技术实践,不仅培养了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真正转变,更是让百年老校的教育焕发了青春,走向理想。

一、在通用技术实验室中学习――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课程理念之一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不能脱离实践,发展不能脱离情趣爱好,于是我们开放通用技术实验室。学校为了保护学们实践学习的热情,购建了许多工具,有木工用的工具、金工用的工具等,教师们又找了许多废旧的材料:木板、泡沫、纸、线、针等。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问题来选择工具和材料,班级学生分组确定问题,教师指导流程,因参与实践的生活体验所带来的学习情感变成学生自然永恒的记忆。

二、多种实践模式。

多种实践模式,可以化解许多现实难点,以桥梁模型制作为例,学生的方案不同,所需要的材料五花八门,制作的工具也不尽相同,这个项目,优点非常多,而且容易落实,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完成。我们把这种目标比较单一的实践项目,归类为简单项目,如:蛋壳的承压测试、校徽的制作等,它的特点是材料准备方便,有的可以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能大面积实施,花钱少,项目容易落实,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三、在实践探究中成长――走上学生能力培养的理性之路。

新课改强调实践和探究能力在亲历实践和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孩子们真正经历了实践探究的过程,能力就一定会有提高。根据我们的观察,高中生的探究性学习是从自由、自主开始,然后到自觉的。学生从自由、自主到自觉不能完全由自己完成,他们需要教师引领、示范、训练、拓展。

从2010年开始,我们将新课改的“通用技术实践”作为课题进行了立项研究,首先在课堂中进行实践,经过2年的研究,形成了实践课堂的三个教学策略。

第一,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每位学生容易接受的实践情境,把一些实验和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结合起来,有直观的形象可把握,有丰富的情境可感受。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力之源。比如在上测试一节时,联系同学们买指甲剪是要先进行测试,用指甲剪试剪指甲,看是否好用,同学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许多同学还在买指甲剪时进行了实践。

第二,边做边悟,动手又动脑。我们注意到人的学习具有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不同模式,学生的学量依赖的是无意识、不能自我觉察的内隐学习。我们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的材料和机会,让学生先进行设计,再进行制作,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和亲身经历中去领悟。

四、走出课堂,进行使用技术产品的实践。

实践的能力只有自觉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使能力生根。于是,我们提倡将学生身边、校园、家庭、生活中的技术产品搬进课堂实践,以此作为实践的内容,逐渐形成意识后,让学生的视角扩大到生活,在购买和使用技术产品时实践。在课堂上,同学们交流了手机这个技术产品的使用,他们以诺基亚的一款手机为例,说出了该手机的录音、摄像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同学们兴趣很浓。

几年来,我校高中生利用实践学习的“情景模拟一问题提出―制作―检验―优化―指导生活”模式生成100多个问题,并且都设计了解决的方案,进行了制作。这些问题都与孩子们的生活和经验息息相关,比如:“书夹怎样才可以方便收藏”,“在宿舍里如何方便爬上上层的床”,“在宿舍里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晾晒鞋子和小的物品”,“怎样使黑板擦擦黑板没有粉尘”,“教室里的桌椅怎样排放才能减少人为的干扰”,“选怎样的餐具才能减少同学挑食”,等等。每一个高中学生通过“自选题目―小组合作制作―教师指导―成果―评价”的路径,都能在高二一年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期间完成1~2个问题的探究。

参与设计和制作小发明是高中学生喜欢的另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发明和制作的“黑板擦”、“便携式书夹”、“无尘黑板擦”、“晾鞋架”、“多功能雨批”、“多用伸缩衣架”等许多作品都反映出学生们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习得了相应的方法与技能,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意识。

走进通用技术实验室,你很容易看见那些或是锯,或是粘,或是剪,或是专心制作模型的学生的身影。实践,已经成为我校高中学生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实践,已经成为我校学生获得体验的最重要途径。学生们鲜活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实践过程做到位,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五、在实践中养创新意识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充分利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创新的表现是使技术产品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或者是改变原来的技术产品。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每次学生有了新的设计,我都会建议学生去查一下互联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设计前人有没有做过,还有设计有没有意义,如果是一样的设计,那么重复的产品就不用做了,我们也体会到了通用技术实践的重要价值。

六、在实践中建立有效的评价

没有评价,通用技术实践课就没有发展和提高。评价并不单单甄别学生的作品的好坏,最重要的是课程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估,或者让学生之间对其他小组的设计和作品进行评价,具有用评价引领实践教学的作用。通用技术实践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而以多维评价的方法,形成设计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首先让学生互相评价。因为在通用技术实践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而且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进行的,对实践全程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尤其是小组合作伙伴,评价起来会更具针对性,更切合实际。其次要加强设计和过程评价。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是否能在活动中积极为解决问题去进行设计、制作等。对每组学生进行制作的作品构思评价和他们的作品评价。

在我校,通用技术实践的有效实施实现了高中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更推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们在指导学生通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自身也体验到了劳动价值的回归。教师们常说:“一想到开学、上班、教学,心中就充满了快乐。”他们找到了职业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同时也在通用技术实践中实现了教与学观念、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学校整体育人个性的发展和形成。

参考文献:

[1]高中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6次印刷.

[2]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第9次印刷.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瓶颈与突破 下一篇:师范生教师口语课程训练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