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训练的规范性

时间:2022-03-29 05:20:00

浅谈语言训练的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02-01

语文教学在民间素有"随风而教"的"雅称",不同时期总会出现不同的流行元素。种种思潮的涌动在为"平民教师"带来困惑的另一面,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教学争鸣的春天。拨开层层迷雾,一段时间来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也显露端倪: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

在语文课上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已在许多语文教师心中达成共识,但许多的语言训练比较随意或脱离学生和文本特点,这无异于在刀刃外花力,事倍却功半。

1."刃外"迂回现象简析

规范的语言训练应是教师能恰当而又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本为学生营造双基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言语活动中,催生智慧,配置语感,建构语言。但不规范的语言训练还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

1.1 形式单调。放眼现在的小学语文课,许多老师经久不变用一种模式来处理所有的课文教学,那就是自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读悟法。其操作步骤为:设计一个主问题;自读找重点词语或段落;找出后逐字逐句说体会感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课堂,教师提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你能把你读的融在朗读中吗?"个别的字词就这样一个个被硬生生从语境中剥离,带上统一的高帽,学生的感悟成了游离于真实内心的无病,少数人细碎的只言片语代表了所有学生的整体感悟。当语文课堂成为了一个套用的公式,当文体和语言特色被忽略不计,学生探索的兴趣便会荡然无存。

1.2 欠缺深度。从建构主义认识论看,一个新的完整而有效的阅读也许可以视为"平衡――(干扰)――不平衡――(同化与顺应)――再平衡"的过程。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只流于表面,没有层层深入,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就不会被打破。如果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遭遇干扰信息,遭遇到他用旧结构不能解决的信息,他只能改变原有结构,主动去顺应信息,完成学习的"质变"。

回想课堂,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在指导朗读时每次都是要求读准确,读出感情。在写话训练中设计把想说的写下来,即把课堂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这刀子是都下去了,可刚切开了一点就停住了。训练的平移,使学生只能在旧的认知结构中得到微弱的"量"的积累,成效不大。

1.3 重"文、质"轻"道"。"文"即"语言内容","质"即"思想感情","道"即"成文法则"。语文课堂上,教师多对前两者关注度较高。文章讲了什么,不错过细枝末节;表达了什么感情,使劲浑身解数调动情感细胞。了解了内容,并且轰轰烈烈激情了一回,语言的痕迹却丝毫未留,这样的语文课未免缺少厚重的底气。

文章写了什么,表达出了什么其实都是浮于表面的东西,花不了多少精力学生就能搞懂。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台湾小语会赵镜中理事长就指出许多教师没完全找准教学的起点,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你读懂了什么道理,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这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其实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已经搞懂了,而教师花了整整一节课若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等于在做无用功。

1.4 繁琐零乱。新课程伊始就提出课堂教学要删繁就简,最近几年,教育专家又提出要进行板块设计,将问题整合。我们看到很多老师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在一堂课中用一个主问题来串讲。可因为只注重了"板块设计"的形式,许多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又生发了许多的小问题,还是难免繁琐。

板块的教学设计要求是立体多维的,探究多层的,开放活动的。多以尝试性、探究性的方式开展,而不是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回答来链接。多以围绕主题展开,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不少老师在具体设计板块教学过程中,未领悟内涵,还是用一个个问题带学生走迷宫或一个个问题了解内容,繁而不简。

2.刃中"语言训练的对策与实践

我从事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睹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步伐,特别是近年来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头脑中已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并融入于语言训练的教学实践中。

2.1 揭示目标。一节课40分钟,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把握时间环节要心中有数;完成的内容、采取的步骤、语言训练用的时间也要让学生心中有数。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欲望,即所谓的对象清、方向明。

2.2 多读课文。一堂课只要求"一课一得",但须围绕着"清"这个环节,以阅读为主线,强化语言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且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读的形式可采用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抽读等,要正确、流利、反复地朗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加上教师的指导,会让他们读有所得,为今后的写服务。

2.3 练习运用,形成技能。阅读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既要多读,又要多练,包括理解性、积累性和运用性练习。一是阅读练习的设计;二是常规式综合练习的设计;三是课外练习的设计等。培养学生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能力,增强语言训练的透明度。

3."刃尖"巧设局

综上而述,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如何落实。就平时的教学谈几种方法。

3.1 敏感语言的重锤。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教材提供的语言成为学生活的库存,成为学生言语活动中解读语言、表达情感的活的要素。教师要关注文本中描述形象、阐述意义、表达情感的新的语言特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带着新的语言参与言语活动,让它们不断地流通、运动,加快从理解到运用的语言学习进程。

3.2 多变语言的对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能使许多事物的本质明朗化。低年级的形近字就是在比较中让学生予以区分。有些"刃点"的教学处理就可以套用这种办法。如训练句子时,可以把词语顺序调换,比较效果。训练段落时,可以把不同形式的段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悟。

显而易见,与平时的话语一对比,本课的语言特色就彰显出来了。而在彰显特色同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比一比语言的表现形式,让学生顿悟语言的表现魅力,并使学生真正受到心灵的震憾力。

课堂原本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萝卜,只有教师看准了着力点,掌握了不同的雕刻技艺,删繁就简,层层深入,把握好训练的规范性,才能让美丽的语言之花舞蹈于课堂大舞台。

上一篇:阅读说明文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注重阅读培养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