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3-29 04:51:3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汤内服, 1个疗程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胆石症,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胆石症的治疗总有效率(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胆囊炎;胆石症

胆囊炎是胆囊常见病,是由细菌性或化学性感染诱导的胆囊炎性病变,在临床腹部外科中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肥胖患者居多。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是指胆囊及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1]。胆囊炎合并胆石症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内窥镜碎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药物溶石等,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存在术后易感染、复发率高等特点。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石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92例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其中研究组男23例,女34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3.2±5.11)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2.4±0.6)年;对照组男24例,女3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6±4.76)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2.5±0.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符合西医胆囊炎诊断标准[2],全部患者经B超检查患有胆石症,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检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胆囊炎发作,或者慢性胆囊炎发作有确切手术指征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全身合并症者,严重肝病、肿瘤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患者;CT或MRI检查,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病的患者,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疗法,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次,3次/d,口服甲硝唑片,0.1g/次,3次/d,曲匹布通片,1片/次,3次/d,以14d为1疗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汤内服,药物处方组成如下:柴胡、鸡内金、莪术、佛手、枳实各10g,白芍 20g,郁会 15g,余钱草 30g,青皮 12g,大黄 5g,1 剂/d,常规水煎 2 次温服,以14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患者接受治疗1个疗程后对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评价,B 超检查结石数目、大小变化,及胆囊大小,胆囊壁光滑度,厚度及胆汁淤积度等。对于安全性评价,医护人员需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出现的不适表现、出现状况的具体时间及相应的解救措施等均做详细记录。

依据B超检查结果评定患者胆石症疗效:治愈:结石完全消失;显效:结石体积或数目减少程度≥50%;有效:结石有所减少,其体积数目减少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 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胆石症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

研究组胆石症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P

2.2 两组综合疗效对比 见表2。

研究组治疗的综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综合总有效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

2.3 安全性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是胆囊的慢性炎症发展的普遍过程,结石、梗阻及精神状态等问题均可导致该病变,研究显示中老年人占多数[3]。研究发现胆囊炎的发病机制与胆汁成分变化,细菌性或化学性感染紧密相关,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由于胆囊体积缩小,造成收缩功能下降,致使胆汁疏泄失常而发生潴留,进一步导致了胆盐的沉积,从而加重了胆囊炎[4]。因此胆囊炎可导致胆石症的发生,而结石又是胆囊炎症反复发作原因,因此该病据就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认为胆囊炎多由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5],胆附于肝,与肝相为表里,胆是中清之腑,以下行为顺。如果因为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虫积等,均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出现感染,治疗应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主。

目前胆囊炎合并胆石症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内窥镜碎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药物溶石等,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存在术后易感染,复发率高等特点。我国中医在胆囊炎治疗中具有较为丰富经验,且由于中药毒副作用小,更容易为患者接受。处方中所含柴胡可疏解肝气郁滞气血,行气止痛作用,大黄可攻积导滞,如患者畅泻,则疼痛大减,又能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白芍性凉,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常规西医治疗,提示疏肝利胆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可有效的缓解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去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良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32例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 2011,24(7) :4700-4701.

[2] 张军民, 夏龙飞.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4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15,47(1) :76-78.

[3] 刘文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4):444-446.

[4] 赵 静,王春燕. 慢性胆囊炎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2(6):160-161.

[5] 王代明. 大柴胡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36例[J].陕西中医,2013,34(4):686-687.

上一篇:奥美沙坦酯对高血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 下一篇:细节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分析